在我的家乡安徽池州贵池的一个小山村,村口有一眼极具年代感的老井。这眼井是那个火红的年代我们祖辈父辈村民集体开挖的,是为了解决1950年之后人口高速增长之后的村民饮水困难而开挖的。是一口大约1米见方的方口井,井边用石块和水泥做了围墙,取水口正面的围墙上的上方居中是雕琢了一颗五角星,五角星的下方雕刻了伟人语录“农业学大寨” 五个大字,两边雕刻了伟人语录的对联“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这些有着年代感的符号和标语让每一个在这里挑水和路过这眼井的人都想起那个战天斗地的火红年代,那是一个时代的民族记忆!吃水不忘挖井人,老百姓感谢伟人和党与政府的伟大领导、后辈人感念祖辈父辈的农耕之苦累! 过去的岁月里,农村人每天早上男人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村口的井里担水,一般家庭水缸的标配是两担半水,村民大都是挑三担水,水缸倒满之后,一桶水放在水缸边备用。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缸也是一个家庭烟火气开始的地方。除了早上,也有烧晚饭前挑水的,很多人早上匆匆忙忙要出去干活,水缸没有挑满,烧晚饭前就需要继续挑水。 我所在村庄很大,有70多户,有两眼井,由于另外一眼井在水田边上,在农忙的夏天会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因此在夏天的时候,大部分都来水的质量比较好的这眼井里取水,因此夏天的早晨这眼井边特别繁忙,很多人为了水质好起早来挑水,经过一夜沉淀的水是很清澈的,这样水烧开泡茶,茶垢和渣滓都会少很多,后面挑的人多了,水就浑浊了,回家要沉淀一下再用。 在曾经的岁月里,新女婿来了都抢着给丈母娘挑水,这个时候本村的姑娘领着男友(夫婿)去井边挑水,女的面带桃花,男的气宇轩昂,赢得邻居的称赞祝福,特别是个子高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水桶挑满,走路带风,令人羡慕;偶有个子矮的体力弱的,也去井边挑水,难免体力不支,水桶没有满,走起路来水桶晃荡,越是不满的水越是容易溢出来,一路的尴尬!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随着时代的发展,90年代后家家户户开始在自家院内打井,只要少数家离水井比较近的几户人家还每天早上挑水;到了新时代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从此这一眼极具年代感的老井渐渐就被遗弃、荒废了,变成了这个图片里的样子了:红星不在闪闪!伟人的语录模糊难辩!围墙四周杂草丛生!曾经供几代人家庭取水的老井只在老人去世时因有“打水”民俗象征性的用一下了! 我用电脑填色回复一下老井曾经的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