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村口的那棵老枫树,一曲缠绵的游子吟。

 群帆孤舟 2022-05-07 发布于浙江省

   在我的家乡皖南贵池的马衙街道童铺村岱脚组的村庄门前有一片田野,其中有一块田面积约三亩,是这个村庄最大的一块田,村里人亲切的称为“大三亩”,田边有一棵大约几百年树龄的老枫树。树粗的要3-4个成年人才能合围起来。春夏时节,枝繁叶茂,特别是夏天,炎炎烈日下辛苦劳动的乡亲们暑热难当,于是这棵老枫树底下那片浓阴就是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乡亲们避暑休息的好地方。大家在这里休憩,累了可以打个小盹,在这里聊农业收成,聊田间管理农药化肥。老人在树下给老牛抓虫子,给小孩讲过去的故事。

秋去冬来,金色的落叶洒落在田里,自然腐烂风化,也成了天然的好肥料。

曾经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听老人们讲过关于这老树的神话故事。说是抗战时期,有部队(是敌是友现在忘记了)要锯这棵树构建军事,但在锯树时有血溢出,大惊失色,以为冒犯神灵,仓皇逃跑了。那时经常有老人们指着树上我们看不懂的痕迹对我们这些小辈说那就是当年的锯印……好像也是这个原因,这棵老枫树在大炼钢铁的年代没有被砍掉,直到这个美好的新时代还焕发生机。

 每每偶有外乡人路过我们村庄,经过这颗老树大都都会驻足观望,感慨一下,有些调皮的男孩子还会走到老树下比划围几圈量老树的围度。这棵久经风霜的老枫树也是我们村庄的地标和符号,说村庄地名很多人不知道,但说村庄前片面田里有棵老枫树,很多人就知道是我们那里了。在外出求学务工时和同学工友聊到各自的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家乡之美,这棵老枫树又成了我们的骄傲。

几十年沧桑巨变,村庄的农房由茅草土坯房到砖瓦房到现在的乡村小洋楼;大家的出行从徒步到自行车、摩托车再到到如今家家户户小轿车;农业种植从的两季“双抢”到现在的半工半农;曾经的老人已渐渐远去;昔日的小鬼也人到中年…….再过几年,新修的池黄高铁会在村庄前呼啸而过。那时候会有更多的人从飞速的高铁车窗里看到老枫树高大挺拔的影子。

也许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还会发生更加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想这棵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枫树永远都在。它将会是我们这个小村庄村民永远的乡村记忆和地标!它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是在外游子最浓的乡愁!是在村庄劳作的村民休息的港湾!

门前枫树老,

心中乡情浓。

村前田园绿,

乡亲生活红。

不畏前路远,

家园系心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