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之子张心建:1岁被丢裱画匠,22岁断腿去世,临终叹息太苦

 古稀老人赵 2022-05-07 发布于北京

张心建躺在病床上

对于张心建来说,人生充满着艰辛,弥漫着一种怎么努力都摆脱不了的厄运。

而这艰辛的来源,拜一个人所赐,就是他的父亲张大千。

那个名满天下、画作林立的张大千。

无论是幼年时的生而未养,还是成年后的绝望求死。

张心建永远活在张大千的阴影中,完全不能摆脱掉,这种亲情间的羁绊成了他的修罗场。

而张大千却理解不了这种亲情的困扰,置身事外全然不顾。

张大千与红颜知己

1899年,正值晚清风雨飘摇之际,张大千出生在四川内江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这个书香门第依然是封建大家庭的模子,信奉着男尊女卑,三纲五常。

彼时兴起的西方民主思想没有渗透到这座高门大户。

所以少时的张大千是位少爷,这位少爷倒是没有纨绔子弟的风习。

不过他发自内心觉得“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是天经地义的事,外面那些革命党是疯了吗?”

8岁时,在母亲和姐姐的影响下,张大千开始学习绘画。

那时的他尚且年幼,却能领略出画中的美妙天地,时常盯着那些名画出神,久久不能忘怀。

自此绘画成为张大千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溶于其血液之中,甚至大于人伦亲情。

特别是留学日本学习绘画期间,张大千感觉到了绘画自由,因为那是一片理想天地,没有俗事烦扰。

所谓俗事,就是充满着柴米油盐和烟火气的家庭生活。

张大千觉得烟火气太过妨碍艺术创作,特别是绘画。

张大千的画作

不过家庭和女人不能划等号,张大千虽然不热衷于家庭,但是他喜欢女人。

特别是那些丰姿绰约、富有艺术气息的女人,统称红颜知己。

每每和红颜知己聊起画中的色彩、布局之类的创作,张大千都是口若悬河,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而在她们(红颜知己)眼中,张大千一脸长髯,举止儒雅,是真正的大才子,倾心以往。

张大千

不过即为红颜知己,自然是不可能与张大千成立家庭的。

因为婚姻是爱情的墓志铭,终会让彼此的爱慕之心灰飞烟灭。

对于张大千来说,第4位夫人徐雯波是个例外,她是张大千49岁高龄才娶过门的,典型的忘年恋。

徐雯波还是张大千的红颜知己。

张大千与徐雯波

这份感情里,有很多倾慕的成分,徐雯波对于张大千的倾慕。

因为徐雯波也是学绘画的,还和张大千的女儿是同学,两人交情甚好,徐雯波得以出入张家。

在见到张大千的那一刻,徐雯波的心里是紧张的、兴奋的,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

因为偶像就在眼前。

而令徐雯波惊奇的是,张大千看她的眼神也格外特殊,呆在原地一动不动。

画笔上的墨汁掉地上都没感觉到。

张大千与徐雯波

凭借女人的直觉,徐雯波觉得张大千心里一定有她。

两人从此便是山长水短,谁也离不开谁。

结果正如徐雯波所料,不久后张大千就和她结为一对夫妻。

婚后生活,自然是甜蜜如花,因为两人属于灵魂的共契。

更兼之徐雯波青春貌美,活力无限。

蜜月过后,他们爱情的结晶出生了,还是两个,一儿一女,儿子就叫做张心建。

在生下张心建的那个晚上,张大千心里还是焦急万分的,满心祝愿着母子平安。

终于一声啼哭,让他那颗悬着的心放下了,张大千感到莫名的快慰。

看着产后尚且虚弱的徐雯波,襁褓中不知人事的张心建,张大千落泪了。

他重新感受到年轻时的那种活力,这种活力是徐雯波带来的,而张心建只是这种活力的衍生品。

张大千

既然是衍生品,自然不是张大千的关注重心。

张心建长到1岁时,还是能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父亲抱着他,背着他,带着他这儿转转,那儿溜达下,好不快活。

甚至还开玩笑地朝张心建作鬼脸。

只不过这份记忆特别微弱,偶尔在梦中会出现一下,然后就是无尽的寒冷,冻得让人发抖哆嗦。

时局的变化是个体掌控不了的,只能被动适应。

因为封建家庭的缘故,在新政权建立前夕,张大千选择离开,逃向它乡。

他不能忍受自己小资情调的绘画生活被打断。

张大千的画作

可是接应飞机留给张大千的只有三张票,而他那一大家子好几十口人。

光4位夫人和十几个孩子加一起,都严重超标。

万般无奈之下,张大千选择了徐雯波,以及她的儿子张心建。

这个结果每个人都是预料到的。

只是徐雯波不同意,她觉得对不起上面的几位姐姐。

特别是二姐(张大千二夫人)黄素凝,彼时的黄素凝已经和张大千离婚,不让他选择为难。

曾正蓉与黄素凝

所以徐雯波决定留下自己的儿子,将黄素凝的女儿带走,算是心理平衡。

而张大千没有多说什么,尊重徐雯波的选择,毕竟他深爱着她。

尚在跌跌撞撞,不会走路的张心建就这么被亲生父母抛弃了。

也许那时的他哭过几次,但哭是没有用的,张心建需要自己一个人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

最终是一位裱画匠收留了年仅1岁的张心建,这位裱画匠是张大千的故交,算是有点儿交情。

他收留了张心建后,念着旧交,并没有亏待。

张大千一家子

不过时移事异,民国的社会一天一个样。

没过多久,受社会大气候影响,裱画生意变得不好做。

这位裱画匠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抚养张心建,因为他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张心建年纪不是很大,心里并没有慨叹人世的不易,只是那双眼睛不经意间流露着哀伤。

“建儿,不是表叔不养你,实在不想你再跟着表叔一家子吃苦。”裱画匠带着张心建找下家时说道。

此时的张心建,还是懵懵懂懂的,他对于父母至亲基本没什么印象,自然离别之痛就少了许多。

几经辗转,裱画匠找到了张家的人。

张大千四位夫人

这家人是一对母女,母亲一看就是那种传统女人,饱经沧桑的脸上,保持着一份坚定与韧性。

旁边的女儿个子要比张心建高,一看就是个懂事的大姐姐,她正热情地招呼着。

裱画匠最终还是有点儿难以启齿,最后留下一句“拜托您了”就径直离开。

张心建看着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不知道眼前这个女人就是小时候抱过他的大娘。

这位大娘就是张大千的原配夫人曾正蓉,旁边那个女孩就是她的女儿张心庆。

张大千与张心庆

曾正蓉也是个苦命人,她和张大千属于封建包办婚姻,两人根本不是一路子人。

曾正蓉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在琴棋书画方面,基本一窍不通。

不过她是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好女人,只可惜嫁错了人。

风流倜傥的张大千不喜欢这个没有共同语言的女人。

这也是那个时代很多女子的宿命。

不过婚姻生活的不顺,倒也磨炼了这位温婉贤淑的女人。

离开张家后,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带着女儿独立讨生活。

虽然日子艰辛,但是母女二人倒也乐观自在。

民国女子群像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张心建适应与大娘和大姐一起生活的日子。

曾正蓉并没有因为张心建的母亲得宠,就冷落于他,反而多了几份关怀。

她总是给少年的张心建缝衣熬汤。

大姐张心庆也是个善心人,继承了她母亲的优点,对张心建关爱有加,有好吃的都要与他分享。

“同是天涯沦落人。”曾正蓉的心里这么觉得,所以对张心建多了几份恻隐之心。

相处下来,张心建也变得开朗许多,爱开玩笑和打闹了,而不是之前的阴郁、胆小和不自信。

那时他觉得曾正蓉和张心庆就是世界上最亲的人,没有其他。

张大千与儿女们

而对于父母张大千和徐雯波,张心建是恨不起来的,因为自打记事以来,张心建还没有见过他们。

“怎么去恨呢!”张心建有时会扪心自问。

不过他没有钻牛角尖,因为眼前的他是幸福的,有人关心。

就这样,过了很多年,张心建长大成人。

一个健健康康、壮壮实实的大小伙子。

这个大小伙子不仅面貌可人,还有一份铁路局的工作,前途似锦。

当然还有一位羡煞旁人的女朋友,两人感情一直非常好。

期间主要是张心建全身心的付出,让女孩感动。

不过这种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就消失不见。

逃到湾湾的张大千,阶级成分太高,自然被列为重点嫌疑人,他的儿子张心建因此受到波及。

张大千与曾正蓉

不过张大千后人这个身份,只要自家人不说破,自然没人知道。

但是不知怎么的,这件事让外人知道,这个人就是张心建铁路局的一名同事。

这名同事一直对张心建耿耿于怀,所以就向上头告密。

结果因为告密这件事,张心建失去了宝贵的工作。

彼时他并没有放弃自己,还在努力找工作,可是每一家单位好像商量好了一般,拒绝张心建。

接着像多米诺骨牌一般,张心建的女朋友也和他提出分手。

提出分手时,这个女孩的心里是痛的,毕竟张心建对她特别好。

只是张心建的那种成分,如大山般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她不仅需要面对生活断炊的困难,还要遭受周围人的冷眼和漠视。

张心建

甚至是恶语相向。

她怕了,夜深人静时,已经偷偷哭泣过好多回。

终于泪干了,她决心分手。

当听到女朋友亲口说出分手时,张心建如晴天霹雳,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只是怔怔地愣在原地,像一座风化好久的雕像。

其实张心建早就料到这一刻会到来,因为他不可能再有工作。

“哎,女朋友跟我在一起,只有受苦,哪儿有明天呢!”

“她要走就让她走吧,我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生而为人,太艰难了!”

想着想着,张心建露出一阵苦笑,随后又是一声叹息。

出生以来的经历,如电影般迅速在张心建脑海中放映起来。

他看到的温情时刻就是微弱的一道光,还没照亮就已经消失不见,像极卖火柴的小女孩。

此时张大千却活得舒适自在,他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国画大师,被西方艺坛誉为“东方之笔”。

张大千

在世界各地游历赏画,办画展的张大千,没有意识到他的儿子正遭受着人间至苦。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仿佛张心建的出生是替张大千还上辈子欠的债似的。

父子俩的人生,再也没有交集,彼此渐行渐远着。

张心建的心里想通了,“我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多余,父母弃我而去,世道对我不公。”

“我还选择坚强地活着,真是可笑!可笑!”

“坚强就有未来嘛,没有的,一点儿机会都没有。”

想着想着,张心建打定了离开的主意。

当时的张心建只有21岁,还是大好的青春年华,却已经走上人生的不归路。

而他的父亲张大千却像返老还童一般,愉快地享受人间乐趣。

张大千

多么讽刺的对比。

一心求死的张心建,选择在铁路了此余生,因为铁路代表远方,能够去到他理想的国度。

而且铁路局是他呆过的地方,那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

没有任何一个归宿比得上这种方式。

那天清晨,所有人还未起床的时候,张心建默默走出房间,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

寥无一人的街道上,一片落败之象。

张心建想着:“人烟散去,真实的人间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他裹紧衣服,加紧前进的脚步,匆匆走向铁路方向。

但是命运再次跟张心建开了个巨大玩笑。

他没有得偿所愿,反而失去自己的双腿,成为一个残疾人。

“天呐,你怎么可以这么对待我!!”张心建从病床上醒来。

双腿已经没有知觉,张心建用力敲打着,还是无济于事。

旁边的姐姐张心庆早已泪如雨下,抱着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痛苦不已。

公安干警检查张心建自杀地点

“弟弟!你……你不应该这样,活下去才有希望”

说这句话时,张心庆心里也不是滋味儿,她也不知道未来怎么样,什么时候才有希望。

因为她和母亲曾正蓉同样被划了成分,成为不受待见的一份子,她的人生也在艰难前行。

姐弟俩相顾泪千行,都明白彼此。

张心建这个时候,眼泪在流着,心里却在泣血。

他觉得自己不仅是个无用之人,还是个废人。

虽然捡回条命,但张心建的魂儿早已经丢在原地。

病床上的日子只持续不到一年,张心建就真正离开这个悲惨世界。

这个悲惨世界的元凶就是他的父母。

张大千与日本友人

临终之前,张心建紧握着张心庆的手:“啊……姐,我好累,我这辈子实在太苦,但愿……没来世。”

说完,张心建流下最后一滴泪,慢慢闭上了他的眼睛。

他不想再睁开了。

那一刻,张大千和徐雯波会悔恨吗,会为他们这个儿子流下眼泪吗?

外人无从知晓,只有他们内心明白。

内心的罪与罚是最高的审判。

徐雯波与儿女

这就是一个普通名人后代的悲剧,发生在过去,也可能发生在现代和将来。

悲剧的来源是生而未养,让孩子从小就饱经人世间的苦与痛,感受不到血肉亲情,致使人生空缺。

人生最美好的拼图就是亲情,特别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羁绊,那是生活最初的,也是最后的城堡。

任何人都应该珍惜之。

愿张心建之类的悲剧不再重蹈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