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金钱战争:美国的国运之战

 天宇春涛 2022-05-07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判断推土机 天驰先生 2022-04-30 15:54
美国是一个很独特的国家,在1776年建国之初没有中央政府,而是由十三个州组成的“邦联”。后来在一系列的博弈和妥协下,于1787年制定了国家宪法,两年后选出了第一任国家总统。这种独特的国情就使得各州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治性,且和联邦政府的关系若即若离。 


各州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地域上形成了两种泾渭分明的经济形态:一边是以工商业为代表的北方工业经济区,另一边是以棉花种植为代表的南方农业经济区。在建国后的一百多年,美国通过武力和购买,并入了大量的土地,也新建了大量的州。这些州如果加入北方则称为自由州,加入南方则称为蓄奴州。 


这种强地方、弱中央的状态其实非常不稳定,熟悉历史的人一眼就能看到弊端,这就是国家分裂的前兆啊。但是由于美国地处新大陆,地缘隔绝、与世无争,且欧洲列强此时也在互相打仗(美国建国后欧洲就爆发了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也没时间搭理美国。命好再加上本身喜欢闷声发大财,使得美国就这样在强地方、弱中央的状态下摇摇晃晃地蓬勃发展着,直到命中注定的1819年。
 
1819年2月,位于路易斯安娜领地的密苏里州要求以蓄奴州身份加入联邦。此举立刻在美国引发激烈的南北争执。 


早在1790年,南北双方的统治者就为新州变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的问题达成一个协议,规定在北纬39度43分处划一界线,线以北为自由州,线以南为蓄奴州,以后新州加入合众国都照此办理。由于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塑造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思想和利益集团,因此长久以来双方在总统选举、立法司法、国际外交等事务上经常唇枪舌剑、剑拔弩张。但由于在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势力大致均衡,因而长时间相安无事。
 
但密苏里州的加入让局面产生了变化。在当时的国会力量对比中,北方因人口增长较快,已经牢固地占据了众议院的多数席位(美国众议院席位按各州人口分配,人口多席位多),而在参议院,由于宪法规定每个州固定两个名额,所以南北双方的席位大致均衡。这样就使得无论密苏里州以何种身份加入联邦,都会打破这个均衡局面。
 


美国此时尽管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本国的工业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无法与欧洲国家竞争,因此北方工业家们希望提高关税壁垒来减少进口欧洲产品,从而保护本国又差又贵的工业产品,进而回笼资金进行产业升级。这样就可以让本国的企业快速成长,在世界贸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也能让本国的消费市场为国产品牌所占据,避免成为国外品牌的倾销地。 


而南方种植园主的需求却恰恰相反。美国南方天气温暖、土地肥沃,非常适合棉花这类的经济作物生长。因此长期以来都是农业原材料生产基地,而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所以黑奴贸易也十分昌盛。作为原材料生产基地,南方的棉花80%都供应给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工厂,英国工厂再把棉花制成品低价销售给美国的消费者,美国种植园主拿外汇,英国资本家赚市场,双方各得其所。所以南方种植园主希望取消一切关税壁垒。
 
一旦提高国家关税,就意味着英国和欧洲的棉纺织产品无法在美国市场低价畅销,赚不到钱就必然会减少对美国棉花的采购。特别是有着广阔殖民地的英国,原材料基地有的是,不从美国买棉花就从印度买,最终损失最大的就是南方的种植园主;而且提升贸易壁垒必然会导致国外工业产品价格上升,而本国工业产品为了回笼成本也不会降价,这就意味着南方广大民众要用更多的血汗钱去购买日常所需的工业产品,而这些钱又会成为北方工业资本家们进行再生产的原始资金。
 
也就是说南方的美国人不但赚钱少了,还得为北方的转型升级买单。换句话说孩子不是我的,还得我出钱去养,天理何在!


于是在1820年,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因为大家都知道,国会是立法部门,南北双方谁能在国会取得优势,谁就能制定有利于本方发展的政策和法律。密苏里中有大量奴隶主,但密苏里的土地在1790年划定的北纬39度43分界线以北,密苏里究竟以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的身份加入合众国,成为北部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场奴隶主争执的中心。
 
后来在众议院议长亨利克莱的调节下(此公堪称美国历史上最牛和事佬),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规定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而密苏里则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并且将蓄奴州和自由州划分改为北纬36度30分为分界线(照顾南方,往北调了一下),这条线以南的领土允许奴隶制存在,线以北的领土禁止奴隶制。在这个协议中,北部的工业资本家向南部的种植奴隶主做了让步,因此这个协议被称为“密苏里妥协案”。


大家会问,那黑奴呢?不好意思,从头到尾一句没提。在当时的美国精英和民众眼里,黑奴根本不算人,而是种植园主的私有财产。大名鼎鼎的《独立宣言》中的写道: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起草独立宣言的美国国父们却几乎个个家里养着黑奴,显然人人生而平等只是针对某些人,而针对另一些人,生而平等本身就是荒谬的。


但历史发展到19世纪60年代,黑奴问题却成了撬动美国国运的杠杆。《密苏里妥协案》虽然暂时缓解了南北双方的冲突,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质问题,也就是钱的问题。南北双方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需求导致在国家发展问题上的争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仇恨和积怨日益加深。

所以大家要注意,美国人所唯一关注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想对付这个国家,或者想跟他谈判,就必须要在钱的问题上做文章。
 
在这样一种火药味十足的局面下,一桩关于黑奴的诉讼案最终引爆了美国这个火药桶,让南北双方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