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登基的朱祁镇,险些被夺门功臣弑杀

 海枯石烂海枯 2022-05-07 发布于福建省

真实历史中的明英宗朱祁镇,经历和《大明风华》里的基本一致,都是在土木堡之变中兵败被俘,一年后回到明朝,被囚禁于南宫整整七年,过得生不如死。后又在夺门之变中复辟成功,重新登基为帝。

《大明风华》的剧情至此基本结束,历史却并没在此停止,朱祁镇继续着他的故事,又当了八年皇帝,遭遇过两次重大危机。有趣的是,这两次危机都是由他的夺门功臣带来的。

文章图片1

《大明风华》里的朱祁镇

夺门之变是由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的,但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忠于朱祁镇,纯粹是想搏个拥立之功,得到泼天富贵。事实上,朱祁镇和他们并不熟,真正提拔重用他们的是朱祁钰。

这三位目的不纯,政变成功后当然不可能当个低调的功臣,而是尽情享受胜利的果实。朱祁镇投桃报李,给了他们太多的权力。

比较起来,徐有贞稍微好一点,还记得自己是臣子,石亨和曹吉祥却以朱祁镇的恩人自居,大权独揽,日益骄横。他们既然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朱祁钰,也就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朱祁镇。

幸而经历过夺门之变的朱祁镇不再天真,没栽在他们手里。

下面就详细的和大家说一说。

文章图片2

第一个危机是石亨谋反

石亨是个极其冷血的小人。拥立太上皇复辟这种奇思妙想,就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

朱祁钰对他极为信任,到郊外祭祀时也带着他,因自己突然病重,无法完成礼仪,还命他代祭,这是种极高的荣誉。但石亨并没因此而受宠若惊,他的关注点是皇帝病情严重,命不长久,他该如何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甚至更进一层?

躺在床上被病痛折磨的朱祁钰,看不到心腹大将的冰冷目光。更想像不到,这名亲信已经在心里抛弃了自己。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三更,石亨等人率家兵1000多人潜入长安门,由曹吉祥作内应,打开南宫的大门,接出了被软禁七年的朱祁镇,夺门事成。

文章图片3

《大明风华》剧照

之后论功,朱祁镇认为石亨是头号功臣,封他为忠国公,极其信任。《明史》上的记载是“眷顾特异,言无不从”。

朱祁镇曾命相关部门给石亨修建府邸,修成之后的石府,比王府还要富丽堂皇,朱祁镇看到都大为吃惊,但也没多说什么,默许了。

朝中大臣,不是石亨门下的几乎都被他弄死或贬官、下狱,当时有句话是“朱三千,龙八百”,意思是朝中官员有三千是朱家的,八百是石家的。可以说朱祁镇之下就是石亨了,

可这样的全心倚重,换回的并不是同等的忠诚,而是远超正常程度的嚣张跋扈。他随心所欲的干预朝政,朱祁镇要是有不同意见,他当场就敢摆脸色。

文章图片4

《大明风华》剧照

明朝稳定下来之后是以文治武,石亨反其道而行之,把朝中文职巡抚全部撤换成武将充任,这些武将当然都是他的党羽。他还把皇宫当成自己的家,想来就来,弄得朱祁镇烦恼不已。

更过份的是,石亨竟想让朝廷给他的祖宗之墓立碑铭文。朱祁镇断然拒绝,说自永乐年间之后,朝廷就没有给功臣祖宗立碑的先例,让他自己立。

借着石亨的势,他的家族兴旺发达,侄子石彪封为定远侯,也掌兵权,叔侄两家养着数万勇士,且朝廷将帅大半是其党羽,权势熏天。不把普通老百姓放在眼里,多次公开侵占民田,就连亲王都不敢与其争锋。

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石家后来自然而然的走到了谋反这一步,四处散布谣言,妄图动摇朝廷的统治,龙衣都做好了,结果没等起兵就被锦衣卫指挥佥事逯杲告发。

文章图片5

《大明风华》剧照

这简直像个报应,因为逯杲本是石亨、曹吉祥一党,是靠着他们才上位的,但权衡过利弊之后,认为皇帝的大腿更粗,便暗中投向朱祁镇,成为朱祁镇对付石、曹二人的刀锋。他和大部分夺门功臣一样,一门心思只为高官厚禄,道义良心放一旁。

朱祁镇早已对石亨心生警惕,得报后反应迅速,很快将石家人下狱,一个月后石亨病死狱中,石彪等家中男丁皆处斩。

从石家这么容易就被拿下来看,“谋反”不一定是真的,甚至有可能是朱祁镇和逯杲设好的局,他对石亨大概已经忍无可忍了。

通过这一番操作,朱祁镇肃清了石亨在朝中的势力,巩固了皇权。平稳度过了再次登基后的第一个危机。

文章图片6

《大明风华》剧照

第二个危机是曹吉祥谋反

夺门之变时,曹吉祥是皇宫里的内应,政变成功的二号功臣。如果没有他,石亨不可能那么轻松就带兵进入皇宫。

告发他谋反的也是逯杲,不过此时的逯杲已经因告发石亨而升为指挥同知了。大约是吃过告密的甜头,石家倒台后,逯杲积极奔走在告密的路上,告了许多大臣,被朱祁镇视为心腹。

曹吉祥最早隶属于王振门下,土木堡之变前担任过监军,立有战功。他有个习惯,经常在打仗时挑选勇敢的蕃将和矫健的士兵到自己帐下,班师后则把他们养在家里,变成私兵,家中还藏有武器。

这不是有异心是什么?

文章图片7

《大明风华》剧照

曹吉祥虽然不通文墨,心却很大,否则也不会参与夺门之变,他过继来的儿子曹钦更是很有想法,被封为昭武伯还不满足,问门客冯益:“自古有宦官子弟为天子者乎?”历史上有没有宦官子弟当天子的?

冯益拍他马屁:“君家魏武,其人也。”意思是您的本家曹操,就是宦官子弟出身,最后当了魏武帝。

曹钦听得大喜,坚定了谋反的决心。一个人没有自知之明到这种程度,也是可笑。他应该找块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尊容,哪里配和曹操相比?

石亨主抓的是“权”,曹吉祥主抓的是“钱”,官员们想得到他的举荐很简单,给钱就行,钱越多,能求的官越高,至于这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此职,那不在他的考虑范围。朱祁镇虽然知道他有卖官的嫌疑,但看在他是夺门功臣的份上,对他比较宽容。

文章图片8

《大明风华》剧照

这越发助长了他的野心,和石亨勾结在一起,压制内阁,构陷忠良。权钱不分家,两人也有利益冲突,但面对大臣们的弹劾时,总是团结在一起,共抗外敌。

初期,朱祁镇相信、感激他们,把很多针对石、曹的大臣下了狱,可他毕竟不是傻子,时间长了也能看出忠奸,知道这两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铲除石亨之后他良心上还是有点过意不起,不想再动其他的功臣。

是阁臣李贤转变了他的想法,在他询问李贤对夺门之变的看法时,李贤说:“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意思是幸好当时成功了,如果不成功,石、曹等人死不足惜,却陷您于危险境地。

李贤进一步说明:“若郕王果不起,群臣表请陛下复位,安用扰攘为?此辈又安所得邀升赏,招权纳贿安自起?”意思是如果郕王朱祁钰果真一病不起,再由群臣上奏请您复位,不是更加名正言顺吗?又何必多此一举?他们又怎能以此邀功,得以招权纳贿?

文章图片9

《大明风华》剧照

其实,如果朱祁钰病死了,大臣们拥立的应该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但朱祁镇正需要有人来告诉他,石、曹二人不是功臣,收拾起来就不会有什么愧疚感。欣然接受了李贤的说法,下令在文书中改“夺门”为“迎驾”,逐渐限制曹吉祥的种种行为。

曹吉祥本就因石亨之死而心下惶恐,发觉朱祁镇对他态度变了之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打算谋反。早已盯着他家的逯杲看出异状,欣喜若狂,立刻密报朱祁镇,期待着再次升官加爵。

但朱祁镇对曹吉祥并没有对石亨那么戒备,在他想来,石亨有兵权,曹吉祥只是个有钱的太监,成不了大事,便公开命令逯杲去查曹家,事前没有什么周密的计划。他的这种轻视险些酿成大祸,要不是怀宁伯孙镗刚好在宫中,这次真有可能玩完。

前面说过,还在朱祁镇第一次当皇帝的年间,曹吉祥就有收留蕃将的习惯。此时家中的蕃将已经有很多了,具备了起事的基础。

文章图片10

《大明风华》剧照

天顺五年(1461年)六月,甘州、凉州有叛乱,当地官员向朝廷告急,朱祁镇派怀宁伯孙镗西征。七月一日,孙镗整顿好兵马,入宫向朱祁镇辞行,君臣两人说得投机,很晚才结束谈话,孙镗便没有回家,宿在朝房。

当天晚上在朝房值班的还有李贤和都御史寇深、恭顺侯吴瑾等。

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当晚,曹吉祥、曹钦父子俩和一堆党羽商定了谋反的计划,准备在当月的庚子日黎明时分发动叛乱,和夺门之变的方式大致相同,由曹钦领兵入宫,曹吉祥率领禁军接应。自古内贼都是最难防的。

计划已定,曹吉祥回宫,曹钦带着大家饮酒作乐,憧憬美好的未来。

但党羽中有个叫马亮的,对曹家父子没有太多信心,不相信他们会赢,就偷偷溜出来向吴瑾告密。

文章图片11

《大明风华》剧照

吴瑾大急,立刻告诉了孙镗。孙镗赶紧草拟奏疏,叩响东长安门,从门缝将奏疏投入内廷。入夜之后,内廷是不许开门的。

那一刻的朱祁镇在想什么我们不知道,应该是非常慌乱的吧,立即下令抓捕了曹吉祥,下令封闭皇城和京城九门,并命令孙镗好生平乱。

但是,遭遇了无数阴谋诡计的朱祁镇并没有完全相信孙镗,所以没有给出诏书或其它信物,一切凭他本事。孙镗急奔至太平侯张瑾家,求兵击贼,然而口说无凭,张瑾根本不敢派兵。没有皇帝的命令,派兵就是个死罪。

幸好还有一批即将西征的士兵,孙镗派他的两个儿子孙辅、孙軏以协助刑部抓逃犯为名,召来两千将士。

而曹钦发现马亮跑了之后,知道事情泄露,决定当晚就起兵。

文章图片12

《大明风华》剧照

以告密起家的逯杲就死在这一晚,曹钦极其痛恨他,《明史》上的记载是“杲本由石亨、曹吉祥进,讦亨致死,复奏吉祥及其从子钦(曹钦)阴事,吉祥、钦大恨。”

于是,曹钦杀入皇宫前先冲到逯家杀了逯杲,提着他的脑袋闯入朝房,杀了呆在西朝房的寇深,砍伤了在东朝房的李贤,逼着李贤替他上疏申辩,说自己都是被逯杲逼的。

李贤没从,曹钦转攻东安门,意图闯入内宫弑君,在宫内烧杀放火,孙镗及时率兵前来护驾。叛军曾经也是骁勇之兵,这一战打得很艰难,从半夜打到第二天午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们惊惧莫名,吴瑾和孙镗的儿子孙軏都战死了。直到孙镗调来大炮,才定了胜局。

曹钦逃回家中投井自杀,早已被抓住的曹吉祥则处于磔刑。这是种极其残酷的刑法,割肉离骨,分解肢体,再割断咽喉。

临死前的曹钦,应该知道了他和曹操的差距吧。

文章图片13

《大明风华》剧照

总之,再次登基的朱祁镇并不是从此就安稳了。石亨之事,危险的不在于谋反本身,而是石亨结党营私,专权朝政,早已影响了君权;曹吉祥之事,危险的则是事出突然,竟险些成功了。

朱祁镇能平安度过这两次危机,运气、实力皆有之。

参考资料:《明史》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