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歪头,养蛙过不去的一道坎儿!提前备好这几个处理方案

 水产养殖大事件 2022-05-07 发布于山东省
天然原料提取 专注脂肪营养 

近几年,在广东、福建、湖南、湖北、 四川等地的蛙类主养区,频繁出现“歪头”情况,而且发病率高,死亡量大,药物治疗效果差,已经成为养殖蛙类过不去的一道坎。针对近期高发的“歪头”,有什么好的防治方案?本篇文章为您解答,希望对您的养殖有所帮助。

01

蛙类歪头(白内障)的症状表现

病蛙前期趴在食台上精神萎靡, 活力弱,食欲减弱,身体脱黏。此病菌主要侵入脑部,病蛙受到严重应激时,头部歪到一侧,出现“歪头”现象,受到惊吓会顺着“歪头”方向在水中打转,有的病蛙打转后立即死亡;有的眼睛出现白膜,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膜增厚,开始出现“白内障”,有时还伴随眼睛突出和充血。严重的双眼都有这种症状,影响吃料。

死亡的病蛙部分身体浮肿、瘫软;解剖可见腹水多,肝脏肿大色深、发白或土黄色;肾脏肿大或发白;肺缩小或有肺气肿;胃部无食物,胆囊肿大。

可以感染变态后各规格的蛙,小蛙尤为严重,传染性强,发病池塘多是因为水质底质条件差,尤其是位于水源末端的池塘更容易发病,另外放养密度高的池塘死亡率较高,遇到极端天气后容易暴发此病。发病后期,病蛙完全不进食,抗菌药拌料投喂也达不到治疗的效果,所以应该在发病高峰期做好防治措施。

02

蛙类歪头的治疗方法

治疗宜早不宜迟,当池塘少部分蛙开始出现无活力或“歪头”时,就要开始治疗。首先减少投喂量,加入抗生素内服,配合改善水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通过多地调查发现,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对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敏感,这些药物属于浓度依赖性药物,使用次数可少,一日一次,但剂量要足才能杀灭病原菌,避免产生耐药性。

也要注意内服强体质和修复肝胆损伤,可在使用敏感抗生素的同时,拌入龙昌胆汁酸2克/斤料,更有利于蛙的恢复,使蛙可以抵抗细菌的入侵。

当池塘开始大量死蛙(小蛙超过 100 只,大蛙超过50只)时,应停止喂料,降低水位,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水体。毫无治疗价值的病蛙及时清理,可用5克/立方水的漂白粉消毒,处理病危的蛙,避免感染其它池塘健康的蛙,留下体质较强的蛙。

专注水产动物肝胆肠道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