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22-05-07 发布于江苏省

Image


“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他们从北京的紫禁城,到苏州的园林,再到西藏的布达拉宫,甚至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来自苏州香山的能工巧匠,一代接着一代,踏遍万水千山,把六百多年的历史,堆砌到了今天我们的眼前。对于这些匠人,人们称之为“香山帮”。

Image

从明朝初年开始,香山帮的名声一下传遍了全国,因为这个团队里出现了一位殿堂级施工大佬——蒯祥。蒯祥出身于建筑世家,他的父亲蒯福曾经在洪武年间主持过南京明故宫的木作工程。除了紫禁城之外,蒯祥还设计建造了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以及明十三陵里的长陵、景陵、裕陵等多个项目的建筑部分。一位木匠师傅,由民为吏,又由吏为官,这在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所以后来,蒯祥被无数香山帮工匠尊称为祖师爷。
Image

据《苏州府志》记载,苏州城内有明代园林271处,清代园林130处,另外还有数不清的朱门宅第。这无疑给香山帮提供了广阔的英雄用武之地。香山帮是为苏州地方传统建筑营造业群体的总称,集木作、石作、瓦作、土作、搭材作、油漆作、彩画作、裱糊作等多种工种于一体。

如今我们看到的苏州网师园“江南第一门楼”,就是乾隆年间的香山帮砖雕工匠的代表性作品。

Image

让香山帮再次回归大众视野的,是同济大学的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1978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听从陈从周教授的建议,决定把网师园的“殿春簃”庭院复制到馆内,并取名为“明轩”。

Image

Image

Image

△美国“明轩”

明轩项目,在当代造园史上开创了中国园林出口海外的先河。

Image

Image

重新焕发青春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9年9月30日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