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夏季一定要学会用这个祛湿食材!效果比薏米、木棉花还要好

 woainijingzhi 2022-05-07 发布于广东省

立夏一过,就意味着雨季要来了,湿气也会越来越重。这段时间,早上起床的时候踩到拖鞋上,总会有种黏黏的感觉,这就代表着天气真的很湿。脾负责运化体内的水湿,但脾又是最怕湿的,所以到了春夏,脾的运化压力就会变大。所以一定要在湿气最重之前,帮孩子祛湿,今天我就讲解一下常见祛湿食材的具体用法。

立夏后,雨水会越来越多,湿渐渐地成为了主气。我经常说,小儿“脾常不足”,孩子脾的运化功能天生就比成人弱,一旦遭到湿邪的侵犯,就容易滋生内湿;内湿没有及时地被祛除,就容易滋生痰饮。久而久之,脾的水液代谢能力跟着变差,进一步把脾困住。脾运化失职,孩子就容易积食,各种小病小痛就会接踵而来。

夏主心,在五行中对应的是“火”,“火气通于心”,夏季是心阳最旺盛的季节。孩子“心常有余”,很容易心火过旺,出现如入睡困难、睡不安稳、脾气暴躁、口舌生疮等“上火”症状。

而且立夏后天气越来越炎热,孩子很容易体内郁热上火,家长经常会给他吃一些性凉的、清热的食物、食疗,甚至会经常煲凉茶给孩子喝。

我希望各位家长要谨记一点,孩子的体质是“儿为虚寒”,他们的体质是虚寒的,长期用性味寒凉、攻伐过猛的食材或食疗都会损伤脾阳。如果脾胃功能弱了,它代谢运化水湿的能力也会跟着下降,湿气就更加难祛除,或者祛了没多久又会再来。

所以,家长在选择祛湿食材和食疗时,一定要遵守“辨证”的原则,要根据孩子的体质特点来选择,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用赤小豆祛湿,比木棉花猛、比薏米温

关于祛湿的食药材,我介绍过不少。比如木棉花,性凉,味甘,归脾、肝、大肠经,能清热、解毒、祛湿,在孩子积食入里化湿时,或在潮湿的春夏季,可以在三星汤或新三星汤的基础上加上5克的木棉花,变成四星汤,能兼顾消积、祛湿热。

木棉花整体的祛湿力度比较温和,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水湿、痰饮,力度就不太够了。如果水湿内停已经影响到下焦,孩子出现小便次数多,颜色发黄,每次都很短,量少,尿后甚至有灼痛感;大便腥臭、溏稀、色深、不成形或便秘、肛门发红等症状,就需要用到赤小豆或薏米。

赤小豆和薏米的功效性味有点类似,都是性味偏凉,具有祛湿的功效,而且都是针对下焦湿热的。但对比起来,赤小豆的性味是微凉的,比薏米更温和一点,所以我更推荐家长用赤小豆。

 

赤小豆乃“心之谷”,夏季祛湿的主力军

赤小豆,性微凉,味甘、酸,归心、小肠经,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

上面提到,夏季的特点是湿热,热邪和湿邪都比较重,同时又容易有心火旺的问题。到了立夏后,家长可以给孩子用一点赤小豆,一方面,赤小豆能祛湿利水,并且带有一点清热的功效;另一方面,心主红色,赤小豆色红,入心经,能起到清心火的作用,是很适合夏季用的。

图片

红豆                             赤小豆

临床上,我看到很多家长都会把赤小豆和红豆搞混,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食药材。红豆的形状比较浑圆饱满;赤小豆的形状较扁平细长,比红豆小,色泽也深一些;在功效上,赤小豆性凉,祛湿的功效也更强,红豆性温,归肝、脾经,主要功效是养心、活血,理气,祛湿的作用相对较弱,而传统的民间祛湿方薏米红豆汤,用的也是赤小豆而不是红豆。

虽然赤小豆有不错的祛湿功效,但我也不建议家长天天给孩子吃。《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赤小豆)多食耗液”,如果长期过量地食用赤小豆,会祛湿过度,反而会“津血渗泄”,化燥伤阴,造成阴虚血虚的后果。所以,给孩子用赤小豆祛湿,用量必须严格控制,更不能天天吃、长期吃。

 

一道赤小豆祛湿加减方,各种体质的孩子都可用

总的来说,赤小豆的性味还是有点寒凉的,所以现在市面上鼓吹的一些祛湿食疗,比如赤小豆薏米水等,我都是不太建议经常给孩子用的。而我在《儿童食疗大全》中用到的赤小豆,用量都会经过斟酌的,用量不多之余,还会搭配其他食药材中和它的凉性。

今天我就给家长推荐一道赤小豆的食疗方——赤小豆鲫鱼汤,现在开始到长夏结束都可以给孩子用,消化好、无病痛的情况下可以每周安排1次。我在方中特意用了鲫鱼,鲫鱼性温,味甘,归脾、胃、大肠经,能健脾开胃、益气补虚。鲫鱼补虚损的效果是很不错的,立夏以后,天气越来越热,孩子汗流得多,或者长期处于脾虚的状态,都可以用鲫鱼汤来补脾、补气、补虚。此外,鲫鱼性温,可以中和赤小豆的凉性。日常脾胃比较虚寒的孩子,还可以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生姜片。

 

赤小豆鲫鱼汤

材料:赤小豆15克,鲫鱼1条,生姜适量

做法:

1. 鲫鱼去鳞、鳃及内脏,加油、生姜在锅内煎至淡黄色;

2. 赤小豆洗净浸泡30分钟,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30分钟;

3. 再放入鲫鱼煲30分钟;

4. 加盐调味拌匀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

宜忌:

◆ 3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一些有辨证基础的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体质和症状定制食疗方,在以上的食疗方中加减食药材,灵活运用。

● 脾胃虚寒、易拉肚子,加10克茯苓、2克陈皮

如果孩子平时脸色青白、气池发青、经常流口水、瘦小、易生病、手脚冰冷,容易拉肚子或大便不成形,那么大多都是脾胃虚寒的。这类孩子的舌质都会比较淡,舌苔白腻或白厚腻,可以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陈皮和茯苓,增强原方健脾祛湿的力度。

陈皮能健脾燥湿,而且专门是针对中焦脾土的湿气;而茯苓健脾祛湿,还具有一定的涩肠的功效,能缓解大便不成形、容易拉肚子的问题。但家长要注意,陈皮和鲫鱼都偏温性,如果孩子有明显的热证都不建议用。

● 湿热明显,加薏米8克

湿邪一般都是往下走的,一旦湿邪入里化热,孩子就很容易出现湿热的症状,如小便量少,小便后有灼痛感,大便稀烂、色深、味道酸臭,肛门发红等。此时,家长可以在原方上加入薏米,薏米性凉,能健脾、渗湿、清热,增强原方清湿热的功效。但由于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偏凉性的,家长应该中病即止,当孩子湿热的症状有所缓解时就不要再服用了。

● 睡不安稳、脾气大、心火旺,加10克莲子

夏主心,立夏以后,心阳会逐渐旺盛起来。小儿心常有余,这种情况会更为明显,特别容易心火旺。孩子很容易出现脾气暴躁、爱哭爱闹、睡不安稳、入睡困难的情况,家长可以在原方加入莲子,一方面能补脾,另一方面还能清心火。但家长要注意,莲子心是苦寒之物,给孩子用莲子时一定要注意去掉莲子心。

● 长湿疹、痱子,加绵茵陈5克

夏季的气候特点本身就是“暑热夹湿”,孩子的体内体外都受到暑湿之气的侵害。湿邪郁于皮毛,就很容易出现皮肤问题,如湿疹、痱子等在夏季是非常多见的。这时候,家长可以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绵茵陈。绵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归脾、胃、肝、胆经,能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尤其是出现红痱、脓痱的时候就更加适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