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5)金文的代表作品及其书法意义 商代和西周前期,铭文面貌基本与商代相近。金文书法平实、严谨,有较重的象形意味。笔画中有明显的波磔,笔形肥大、笔力遒劲、气势雄浑。 戌嗣子鼎 商代。鼎内底部铭文三行三十字,字体大小虽不够整齐,但笔道镌刻清晰,雄伟有力,有的字体还具有典型的波磔体风格。 ![]() 1959年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品 《戌嗣子鼎》铭文拓片: ![]() 大盂鼎 又称廿三祀盂鼎 西周早期。书法体势严谨,结字、章法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端严凝重,雄壮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饬中又见灵动,并达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是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 ![]() 1849年出土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盂鼎铭文拓片 器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 ![]() 西周中期是铭文的鼎盛时期,金文书法大致具有三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有的运笔舒展,字迹端正,笔画均匀。如《静簋》、《毛公鼎》、《大克鼎》等。 静簋 西周中期穆王时代。器内有铭文八行九十字。铭文匀称舒适,淳朴典雅,有“笔短趣长”之势。西周中期金文书法艺术的 代表作。 ![]()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收藏 铭文拓片 ![]() 毛公鼎 西周晚期。上古书法的典型风范。体势瘦劲修长,不促不懈,仪态万千。章法纵横疏朗,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表现出西周晚期文字的书写技巧和表现手法。 ![]() 1843年出土 台北故宫镇馆藏品 毛公鼎铭文拓片 32行,接近五百字,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 ![]() 二、有的气势圆润、遒劲华丽、疏密得当,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如《墙盘》、《师虎簋》等。 墙盘 (墙 周朝史官) 西周。底部铸有铭文284字。铭文字体为西周时期的标准字体,字形整齐划一,笔式流畅,是不可多得的书法佳作。 ![]() ![]() 师虎簋 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西周中期。器内有铭文10行121字 ![]() ![]() 三、西周末期,出现了《虢季子白盘》一类字形方正的铭文,开拓了春秋战国时期新的书风,西周晚期的《散氏盘》用笔粗放,属于粗率一派的书风。 虢季子白盘 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字体端庄,用笔清丽流畅,字形疏密避让以及动荡的空间效果,是章法舒朗空灵的典型代表,清丽秀逸的格调,对后世的书法布局有深远的影响。 ![]() ![]() 散氏盘 西周晚期。铭文 357字。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在于一个“拙”字,拙朴、粗放、厚实、遒劲。 ![]() 散氏盘 台北故宫镇馆藏品 《散氏盘》拓片 ![]() 图文收集于网络。文字有改动。图片有缩放剪裁。意在宣传、推介、分享、欣赏。若涉及版权请在评论区告知即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