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虫王庙”“道台阁楼”闻名华州的虫陈村

 华州文史荟萃 2022-05-08 发布于北京
话说虫陈村
作者:邵拉雄、宋朝峰  图片:刘焕民、王双虎

在华州城东北方向的一处高台上,有一座古老的村落,名为虫陈村,当地人称虫郎庙村或虫王庙村,今属莲花寺镇管辖。

华州虫陈村巷道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年夏天,关中地区飞蝗蔽日,铺天盖地,地里的庄稼眼看就要被吃光。面对此情,人们束手无策。正在这时,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面善女子。这位女子身穿长裙,手提竹篮,边走边舞动长袖。只见满天遍野的蝗虫悉数毙命,纷纷落入篮中,少数虫王也被她捉入篮中。后来,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女子,就在她现身的高台上修了一座庙宇。庙堂中供有女子塑像,这尊塑像慈眉善目,高束发鬓,细腰微微前倾,右手提篮,左手做捉虫状。人们给此庙起名为“虫王庙”,相邻的村庄也被称为虫王庙村。这是一则鲜有人知的虫王庙村来历的传说。在华州民间,人们更倾向于另一则与唐太宗女儿东阳公主有关的传说,见

华州虫陈村

其实,有关虫陈村的村名渊源在明《华州志》中就有所体现,传说的“虫王庙”在志书中称为“八蜡庙”。早年间,百姓为祈祷保佑来年丰收,在八蜡庙中供奉有八神。这所谓的八神即:神农、后裔、田畯、邮表畷、猫虎、坊、水庸、昆虫。八蜡庙所处的村庄亦命名为“八蜡堡”。一般百姓对前七神不明所以,唯有对昆虫寄予厚望,祈祷它能保护庄稼,因而到了清朝后期,庙塌像毁后,八蜡庙(堡)被改名为虫郎庙、虫郎村,至民国年间始定名为虫王庙(堡)。后来华州村名调整时,因村内陈姓居多,又将村名改为虫陈村。

在今虫陈村西北角有一正方体的青砖古建筑,座北面南,中开一门,门上方刻有“小有洞”三字。

虫陈村小有洞

据村内老人讲,明清时期,虫陈村陈家出了一个在外省做官的道台。他年老返乡后,在村中自西向东一线修起三座楼台。这三座楼台门皆南开,下为青砖墩台,上为飞檐阁楼。西墙搭有楼梯,旋转而上。阁楼四面敞开,方圆木料,雕梁画栋。登楼观望,南有雄伟少华峰峦,千亩青竹杏园;北部一条渭水飘带,万亩锦缎良田。虫陈村在神庙之灵光,阁楼之辉煌下,一派兴旺气象。

虫陈村小有洞

然而,道台后人却不思进取,奢侈腐化,将一个好端端的家境败的残破不堪。每当小孩在家中哭闹时,陈氏家人便将精美的瓷器等物品从阁楼扔下,这些器具在落地粉碎时发出清脆的响声,以此哄逗小孩。长年累月,类似行为在陈家司空见惯。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家日渐败落,三座阁楼在风雨飘摇中逐渐失去昔日光彩,陈氏后人又无力将其修复。如今,“望亲楼”等两座阁楼早已坍塌,仅留西边一座“小有洞”。

虫陈村小有洞

虫陈村村北原先有一处占地颇大的道台陵园,上世纪文革时期,陵园惨遭红卫兵掘墓暴尸。尸体出土时仍未腐烂,棺椁中的绸缎光彩如新。就在人们惊叹不已时,绸缎瞬间化为灰烬,墓中出土的黄金等陪葬品悉数交公。

道台陵园遗址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