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深不寿:沈寿的心路历程|原味姑苏

 常熟老李jlr5mr 2022-05-08 发布于江苏省
原味姑苏2020年典藏版
平燕曦的小商店
112

美文

沈寿的心路历程

情深不寿

文/胡亦敏 图/于祥 祯彬 

图片

沈寿像

01

外婆家

 30岁前,我是吴县沈家二女儿云芝,大家叫我雪君。

我出生的同治末年的1874年。姑苏城里的日子还算太平。爹爹在阊门海红坊开了一爿古董行,全家衣食无忧,哥哥跟着爹爹学生意,我跟着姐姐学刺绣。

我从小体弱多病,不爱出门,就喜欢跟着姐姐看她描龙绣凤。那些细到若有似无的丝线,似有神奇的魅力牵引着我。也算家传渊源,技艺出众的外婆在木渎山塘街开了“宋三元绣庄”。七八岁时我跟姐姐来到外婆家住下。

山塘街前临香溪河,背靠灵岩山,人杰地灵。这里家家户户架绣棚,巧手绣娘潜心专注织绣光阴。我和姐姐也是平凡如此的女子,本该少年学绣、及笄嫁人,可姐姐因天花后遗症,只能待字闺中。她每天默不作声、手不停针,把所有的想象和期盼都留在了那些绣品里。我也一天天长进。我俩同棚合作的绣品开始有了名气,都能卖出好价钱,给家里增加不少收入。

几年后归家,那些小件已经不能满足我的追求,可是自己画功不足,心余力绌。那天,爹爹又邀了一众同好在堂上赌书泼茶,酒酣兴浓,有人乘兴作画。人散后我看到了铺在画桌上的那树梅花,凛凛清姿,扶疏风流,心中忽然一动。

我问爹爹何人所画?爹爹说是个教书先生,流寓苏州的山阴人,姓余字冰臣。后来看到这年轻人眉清目秀,谈嘱温婉,不由心生欢喜。他也看见了我,星眸澄澄,温暖明媚。

02

初嫁时

图片

余觉像

那是18岁的我,被一道光射中,忽然有了临水照花的心思。

冰臣大我6岁。他托媒妁上门提亲。父母开明,婚事就这么定了。想象着今后君画我绣,偕老终身,这样的日子该多和美有趣啊。

冰臣精通笔墨,善书能画。他教我画画、给我描画绣稿,为我构思作品。有了他的指点,绣循画理,配以诗文,果然多了文气的雅致。

那段静日生香、爱意青翠的日子,我以绣斋“天香阁”押印题识的绣品声名鹊起,尤得文人的垂青,人称“画绣”。

我佩服冰臣头脑聪明、眼光灵活,既通旧学,又尚新风。1899年,冰臣应邀去上海就馆教书,我也跟着来了。

西风东渐的上海,我第一次见识到西洋油画和摄影照相。我们俩一起充满兴奋地研究琢磨,渐渐悟出光影明暗的玄妙莫测其实完全可以针表现,我尝试创造了一种虚实针,刺绣开始有了透视感,由此打下仿真绣基础。 

03

图片

上寿图

30岁时,我成了沈寿。

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太后七十寿辰。冰臣从同科朋友、农工商部官员处听说,宫里正为老佛爷广罗天下奇珍宝物祝寿。他马上意识到机会来了,亲自挑选了8幅佛像画稿,叫我赶制出来,以“八仙上寿图”的美名请商部代奏进呈。

太后见之果然大喜,当即传旨嘉奖,给我俩各颁发了一枚宝星勋章,还分赐御笔“福”、“寿”两字,一时“针神”、“绣圣”的不虞之誉随之而来,声名大噪。

图片

沈寿《寿字绣片》

热闹与我无关。只是从小体弱,借此赐字,改名沈寿。

太后高兴,还批准农工商部筹设绣工科、创办女子刺绣学校,让我俩同往日本考察美术刺绣教育。1905年末的日本之行虽然不过2个月,但是眼前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回来后我再下苦功钻研,一心想着要把那些神奇的西方绘画和摄影技术融入到针线中,打破传统刺绣的平面化。

图片

同立绣校旧址

回国后我们在苏州马医科买了一处庭园,创办“福寿夫妇绣品公司”并开设“同立绣校”对外招生。学生半工半读,师生绣品由公司销售,结合了学校、工厂和商贸一体化。不过,没多久接到朝廷诏书后我们就进京了,公司和绣校不得不停办。

图片

《意大利皇后爱丽娜》

04

仿真绣

我俩双双在农工商部共事任职。冰臣任绣工科总办,我是绣工科总教习。我们为宫廷女子传授绣艺,为采办绣品把关。那个时期我们事业有成,财务自由。我的月俸薪水就有200两。我不是争强好胜之人,也懂得顺从。每月薪水都由冰臣一人支取,他还连娶两房活泼年少的小妾,我亦无动于衷。我一心埋头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想做得更好。

冰臣不但善创新更可贵的是极具国际化视野。1909年,他托朋友从国外寄回来意大利皇后的相片,再将照片放大,描摹到很薄的缎料绣片上,施以颜色,成为西画形式的绣稿。我用虚实针加以变化,终于绣出了和照片并无二致的作品,立体感极强,再由他设计镜框、绘以图案。我并不知道从此世上有了“仿真绣”,只是心想事成的欢喜罢了。1911年,这幅《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送去意大利都灵参加世界博览会,夺得最高荣誉奖。皇后爱不释手,亲自致函慈禧,称我是“世界第一美术家”,还送了一块嵌有皇家徽章的钻石金表和2万元意币。

那时候,我题署都是“余沈寿”,对我来说,这就是我们爱情最好的见证和结果。

原味姑苏2019典藏版
平燕曦的小商店
112
05

四先生

图片

张骞像

36岁,遇到张四先生,从此福祸相依。苦痛、欢喜、恩义、谤毁排山倒海,但我唯有报以缄默。

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

宣统二年(1910),清廷在江宁举办“南洋劝业会”。这是中国首次物产博览会,展出全国各地的名优土特产品,盛况空前。由于送展的刺绣工艺品极多,需要人把关。工商部长、展会总审查长张謇任我为绣品审查官,这是我和四先生的初遇。

接下来的辛亥年,国体肇更,京城不太平了。我们到天津办起“自立女工传习所”,但是苦苦支撑了两年多,并不如意。冰臣想到了四先生,他们也有过一面之雅,此时便有意往投,并带着小妾先行南下。当时四川一个老板开出月薪200元的高薪,我尚在权衡中,可冰臣到南通后,连发五函催我南下,于是舍津赴通。

图片

南通女红传习所旧址

图片

石湖边的渔庄

这是1914年的8月。四先生已经为冰臣、为哥哥都安排了职务,他创办的南通女子师范学校绣工科(即女红传习所)所长一职正等我而来。到南通后,冰臣和小妾们在外居住,我和姐姐、侄女借宿在女师宿舍。女红传习所是专为贫困人家女子教授谋生之计,第一期招生20余人,以后逐年增加。我没有亲骨肉,这些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四先生是做大事的人,爽利自信,身上有股子硬朗的霸气。可是他眉眼之间也有温山软水。他教我作诗,特意为我编了一本韵谱。还写了一些诗送我,我都悄悄收进了妆奁里。四先生是有家室的,吴夫人对我礼遇有加,我亦当识礼得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沈寿刺绣作品

只顾俯头绣事,身体越来越糟。四先生遣医问药,焦虑和关切不避旁人,一定要我到谦亭去养病。谦亭清幽宜人,是个休养的好去处。但离他的公馆“濠南别业”太近,我心有顾忌。他说一不二,直接叫人帮我搬了进去。虽然有姐姐、侄女等陪伴左右,流言还是像谦亭边的濠河水,日夜流淌。

养病两年,众口铄金,冰臣也起了疑,愤愤然去了上海鬻画卖字另谋生路。我又搬回了传习所。而四先生在旁边另建起“濠阳小筑”,这种不即不离的关心有时也让我惶恐不安。

原味姑苏2018典藏版
平燕曦的小商店
112
06

图片

写绣谱

冰臣又让我心碎神伤。《耶稣像》、《女优倍克像》在美国展出时,有人愿出高价求购,这都是我强支病体、呕心沥血完成的,可是冰臣居然毫不体恤地动了心思,甚至向我索要从前意大利国王所赠钻石金表和纪念徽章。我知道他在上海拮据,可他欲将吾心结晶持出押钱,令我颜面无存。幸而四先生坚决指示只展不卖,两幅作品方得完璧归来。

图片

图片

沈寿传世精品《耶稣像》

沉疴已久,身体每况愈下,已经几次走进了鬼门关,都是四先生请来名医将我又拉了回来。时间不多了,来不及做的又太多。四先生懂我,他提议由我口述,他来记录并整理我的刺绣艺术心得,这是我不敢想也做不到的事啊。

女红是一种有赖心灵体悟的女性艺术。其中精妙不为人知,也少有著作流传于世,而此生的心得已经来不及口耳相传。我又有了振作的精神,将30余年钻研的“一事一物”、“一针一线”口授,每天说一两条,四先生记下、整理后再念给我听,小心修改,“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终于积数月功而成就。

图片

沈寿著作《雪宦绣谱》

图片

余觉著述

这本书是我一生实践的结晶,但没有一个字不出自四先生之手,他题名为《雪宧绣谱》。最后5年,我的题署都是“雪宧”。 

图片

沈寿雕像

尾声

三生石

1921年暮春榴月,窗外荷花玉兰香风细细,所有的悲欢离合都该收场了。过尽千帆,这一生不能说、无处说、无人说的太多太多。三生石上旧精魂,无冰臣,无寿和仿真绣;无四先生,无《绣谱》和“沈绣”桃李。我感恩这一世的相遇。

情深不寿,对人、对事,一般无二。

不必叹息,我爱上的美,永留人间。

图片

现有少量《原味姑苏》全套典藏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