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年前,陕西小伙去伊拉克当4年保镖,年赚百万,现在成老板

 朱小鹿 2022-05-08 发布于湖北省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每个人都在用力地活着。
 
可成年人的世界,又何尝不是一场劫后余生呢?
 
想必许多人在网上看过这个段子:
 
叙利亚招兵,可兼职,8000元一天,和平时吃鸡没什么区别………”
 
看段子的人多一笑而过,可却有人把它当真,还付诸行动。
 
为了能年赚百万,他选择去战乱之国豁命。
 
幸运的是,他有命去赚,也有命去花。
 
这个实战“吃鸡”的小伙子白晓保,早已穿过死亡线,逆袭成老板。
 
(白晓保)
 

 
1987年,白晓保出生在陕西咸阳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母一直都在城里谋生,而他,成了留守儿童,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
 
4年后,白晓保的弟弟出生。
 
自幼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管教,白晓保养成了生性顽劣的性格。
 
为此,疼爱他的爷爷奶奶总是胆战心惊,生怕大孙子惹出点什么事。
 
白晓保5岁时,父母将他接到城里,一家4口挤住在小出租屋。
 
父亲修自行车,母亲摆地摊,这就是全家的经济来源。
 
凭着夫妻俩的踏实勤快,一家人过着清贫知足的生活,白晓保也在城里读上了书。
 
目睹父母的辛苦,白晓保变得懂事许多,成了家中的小帮手。
 
每次放学回家,都会帮着母亲去给父亲送饭。
 
晚上的时候,还常常去帮父母收摊。
 
再坐着三轮车,跟着父母一起回家。
 
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白晓保越来越敏感。
 
他渐渐地意识到,自己的家庭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别人家里生活宽裕,而自己家里日子贫穷。
 
白晓保总觉得没面子,开始排斥自己的家庭环境。
 
因为家里穷,学习成绩还差,总有同学骂他、排挤他,还有人笑话他的穷家。
 
在那种生存环境下,白晓保的自尊心、虚荣心倔强地生长。
 
因为长得人高马大,加上会点武术,他开始用拳头解决问题。
 
很快,他便因为会打架、能打架,在学校里有了名号。
 
隔三差五,父母就得去趟学校,为他收拾烂摊子。
 
后来,父母习惯了,每次被老师叫去学校前,就先找人借好钱。
 
准备钱,是为了给挨打的孩子看病。
 
等安置好对方,父母还需要给老师、学校赔礼道歉。
 
眼看父母一次次赔着笑脸,卑微地说好话,年少的白晓保心里很不是滋味。
 
可面对别人的挑衅,他又想不出,还能有什么比武力更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没有人告诉他,武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有时候,还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青春时期的白晓保)
 
15岁时,正在上初二的白晓保,因为和老师发生口角,将老师打伤,最终被学校劝退。
 
已无心读书的他,开始在社会上游荡,由此结交一群“江湖哥们”。
 
眼看白晓保成了“街头混混”,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劝导他的父母:
 
唉,这娃算是废了,看紧点,别让他危害社会就行。
 
没有人看好他,更没有人相信,这个不学无术的少年会变好。
 
为了不在家里惹父母伤心,白晓保去学理发。
 
学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
 
于是,又去网吧当网管。
 
但每天对着电脑,不是充费打游戏,就是聊天说废话,他又觉得太无聊。
 
他想起那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开始琢磨干点什么“劳其筋骨”的活儿,也许苦一苦,就能熬出个模样来。
 
他去了工地,开始干体力活儿。
 
不需要动脑筋,就像机器一样,埋头流汗就行。
 
一天又一天,他能熬得过去,问题是,熬到尽头,还是工地上的小工。
 
这样的苦,吃得有意义吗?
 

 
后来,父母怕白晓保惹是生非,便四处托人找关系,给他寻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
 
在某武装押运队,做了一名押运员。
 
押运队有安保职责,工作人员必须接受训练。
 
因为对人对事具有天生的正义感,又特别喜欢武术,白晓保在训练时非常刻苦。
 
一天,正在训练中的白晓保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
 
14岁的弟弟因为和人起了争执,被砍成重伤,正在医院抢救。
 
一家人在医院整整守了三天,弟弟才脱离生命危险。
 
看到弟弟度过危险期,白晓保那颗紧绷的心才落回肚子里。
 
可回到单位没多久,白晓保又接到父母的电话。
 
原来,母亲一直每天24小时不间歇地照顾弟弟,太累了,一不小心就睡了过去。
 
弟弟醒来,偷偷跑出去,以哥哥的名义找了一帮江湖哥们,去寻仇家报仇。
 
因为父母一直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兄弟俩,白晓保对弟弟十分宠爱。
 
而弟弟又视他为榜样,俩人的关系非常好。
 
从小深受哥哥的影响,弟弟也形成“有仇不报非君子”的认知。
 
最终,14岁的弟弟因为故意伤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面对弟弟的遭遇,白晓保内心充满痛楚。
 
他觉得,是自己把弟弟领上了歧路。
 
他整日借酒消愁,试图用酒精麻痹自己,忘却对弟弟的愧疚。
 
他在想,自己走过的这条路,是不是真的错了。
 
(白晓保一家)
 
在白晓保自责、懊悔的时候,母亲的痛苦比他更甚。
 
两个儿子,都长成了“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小混混。
 
别人指指点点,背后嚼舌根不说,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一生都有可能就此毁了。
 
作为一个母亲,她感觉自己太失职了。
 
日子,辛辛苦苦过,结果没过好;儿子,开开心心生,结果没养好。
 
一个人出了事,一家人不好受。
 
面对母亲埋怨的眼神,白晓保在自责中度日如年。
 
不久后,奶奶因病去世。
 
原本已经满目疮痍的家,再一次雪上加霜。
 
葬礼那天,父亲给奶奶买了一个几百块钱的骨灰盒。
 
而周围的亲戚知道他们家里穷,都奚落买贵了,没必要。
 
一旁的白晓保觉得,这些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都是势利眼。
 
他看不惯他们高高在上的姿态,忍不住和亲戚们大吵起来。
 
原本沉默的父亲,却突然反手给了白晓保一巴掌。
 
这是白晓保16岁之后,父亲第一次打他。
 
他心里憋着一肚子的不愿意,正不知如何收场,却看见,父亲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哭了。
 
这是白晓保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父亲哭。
 
那一刻,他忽然发现,父亲老了。
 
头上的白发犹如浓霜,原先笔直的脊梁,已经变弯。
 
这一巴掌,将白晓保彻底打清醒了。
 
因为他和弟弟的不争气,让这个家庭卑微到,连和别人争执的权利都没有了。
 

 
弟弟的入狱,带给母亲的打击,无法用语言描述。
 
这之后,那几年,母亲几乎没有出过家门。
 
每个月,父亲都要东拼西凑,给每个受害者送赔偿金。
 
一家人的日子,难上加难。
 
当时,白晓保必须扛起养家的责任。
 
一直觉得,是自己将这个家带入万丈深渊
 
以后,也只能是自己,再带这个家从谷底爬出去。
 
他决定去北京寻找出路,他对父母说:
 
我一定混好了才回来。
 
2006年,19岁的白晓保出发北京。
 
留着痞子发型,穿着白色衬衣、蓝色牛仔裤,踩着一双人字拖。
 
就是下图照片上的模样。
 
(白晓保初到北京)
 
他在一家夜场找到了工作,成了一名保安。
 
然而,几年下来,当初信誓旦旦的承诺,依旧犹如一场幻影。
 
白晓保居住在职工宿舍,每个月的工资不到月底就干干净净。
 
他不甘心。
 
有一次,他无意中看了一部电影《保镖》,里面的主人公让他印象深刻。
 
帅气的西装,敏捷干练的身手,一副无所不能的样子,深深地吸引了他。
 
他当下就告诉自己:这就是未来的我。
 
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电影中的男主角既然那么风光,一定能赚很多钱。
 
白晓保觉得,自己的一身武艺,突然有了意义。
 
而此时,每天周而复始的夜场工作,让白晓保心生厌倦。
 
他开始四处打听可以做保镖的机会。
 
不久后,还真让白晓保打听到了。
 
有一家机构招聘安保,但需要全军事化封闭训练3年,才能成为职业安保。
 
训练完成后,将被派遣到伊拉克做雇佣兵,工资是国内的好几倍。
 
看过条件,白晓保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选拔。
 
可一到选拔现场,他就开始担忧。
 
因为他发现,报名的大多数人是退役军人,他们的身体素质都不比自己差。
 
好在他有过几年的安保工作经验,加上会武术,最终他顺利当选。
 
至此,他与外界断了联系,开始全封闭训练。
 
可每天的训练,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差点让白晓保放弃。
 
不准外出,不准与社会上的无关人等有来往,还没有收入。
 
看似苛刻,却是“羽化成蝶”前的淬炼。
 
三年的时间,就在这样单调重复的训练中过去了。
 
也彻彻底底的将白晓保这个社会痞子,训练成一个血气方刚的有志青年。
 
也是在这里,白晓保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没有文化,没有背景的他,终于在埋头苦干的坚持中,看到命运闪烁出一点点光。
 
(白晓保与老师的合影)
 
自此,不管白晓保走到哪里,他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总能得到大家的信赖。
 
偶尔一些临时活动,白晓保都有机会被选中参加。
 
2011年,张艺谋拍摄《金陵十三钗》时,白晓保接到任务,去给好莱坞巨星做相关服务。
 
面对这么好的机会,白晓保很兴奋,可他不会英语,怎么办呢?
 
于是,他想了一个最笨,也最有效的方法。
 
每天随身携带个小本子,只要有空,就从最基础的问候开始,短句、对话,一点点重复记忆。
 
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白晓保的此次安保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还得到公司奖励的三万元。
 
当时,三万块钱对白晓保来说就是一笔“巨款”。
 
即便钱已经进了自己的腰包,他还在怀疑,到底是不是真的。
 
也正是这次经历,让白晓保见识到更大的世界。
 
他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有无限可能。
 

 
2012年,因为白晓保工作能力出色,他收到一份国际保镖招聘书。
 
上面写着:
 
年薪一百万起,主要负责重要物资运输的押运和保卫。
 
工作地点:伊拉克。
 
最重要的是,公司会为受聘者购买一份价值四百万的人身保险,保障家里人以后的生活,
 
这对于迫切想要改变家庭环境的白晓保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机会。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白晓保决定,为了家人去搏一把。
 
(白晓保在国外)
 
当白晓保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都不同意。
 
异国他乡,战火纷飞,万一儿子出了什么意外,该怎么办?
 
他们更害怕,儿子是瞒着他们,去做什么危害社会的事情。
 
知晓父母的顾虑后,白晓保耐心地解释:
 
爸、妈,你们放心,我是这个家的柱子,不可能因为钱去做违法的事情。

你们就先踏踏实实的,在这个漏雨的房子里住着,等我赚了钱,就回来给咱们家添砖添瓦。
 
而父母,只知道儿子去了伊拉克,却始终不知道,到底是去做什么。
 
自那天开始,他们每天都会守在电视机前,找寻那个国家的消息。
 
合同很快签好,白晓保将保险受益人写上母亲的名字。
 
他义无反顾地踏上那个别人口中的危险国度——伊拉克。
 
别人看见的,是危险;他看见的,是希望。
 
是啊,成年之后,不再是一颗糖就能让自己快乐。
 
大家想要的,无非是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能在需要用钱的时候,口袋里有钱。
 
但想要赚钱,总得有人付出,白晓保就是这个为家付出的人。
 
刚到伊拉克时,来接白晓保的,是一位全身武装到只剩牙齿能外露的黑人先生。
 
这让他觉得,是不是有些过于夸张。
 
毕竟自己一直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而他也还未体验过当地的真正治安。
 
白晓保坐在车内,透过窗户看向外面的世界。
 
那些被摧毁的建筑物,一栋栋残垣断壁,让他的内心忍不住震惊。
 
窗外,时不时还会传来“嘣嘣蹦”的声响,他以为,这是哪里在放鞭炮。
 
在回营地的路上,中途遇到两伙人正在火拼。
 
他才意识到,这里,真正是一个战乱国家。
 
车子从枪林弹雨中驶出,白晓保有些后怕,他忍不住掐了掐自己。
 
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
 
黑人司机将车停下,对他说了一句:“Hey,brander don't worry .It's okay.”(意思是:嘿,兄弟别担心。)”
 
然后,他点了一根烟,递给白晓保。
 
接过香烟,白晓保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仿佛失控了一般。
 
在来这里之前,他从未认真想过,会有这样真实的经历。
 
(白晓保)
 
在伊拉克,为了自卫,男女老少均配有武器,听到枪响就像吃饭那么平常。
 
在那里,法律行不通,人们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因为,谁都无法保证,下一秒自己还能安然无恙。
 
最要命的是,当地的气候特别恶劣。
 
夏季最高气温达到45℃,到了冬季,最低气温到0℃。
 
每次出行,白晓保都要穿上长衣、长裤,将自己包裹严实。
 
以防被强烈的阳光灼伤,或者被沙尘损坏呼吸道,还要防止各种有毒的昆虫、蛇类的袭击。
 
可以说,在伊拉克的每一分钟,都在与死神赛跑。
 
虽然环境恶劣,危险重重,但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白晓保还是很乐意呆下去。
 
自古以来,富贵险中求,他明白这个道理。
 
就在他觉得,自己终于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时,现实却给他泼下一盆冷水。
 

 
进入营地后,原本奔着安保岗位而来的白晓保,被分配到看大门的岗位上,月薪3万。
 
刚开始,白晓保没其他想法,毕竟他从没想到,就看个大门,还能一个月拿3万。
 
这钱赚的,够容易。
 
但是,他渐渐发现,原来安保也分等级。
 
而他的岗位,是这个行业里的最底层,工资跟其他高等级的安保比起来,自然是少得可怜。
 
在他眼里,很知足的3万,却是别人看不上的小钱。
 
他想,难道自己千里迢迢而来,只是为了一个月赚3万块钱吗?
 
(白晓保)
 
不,他要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安保,还要拿高额的工资,这才是自己的目的。
 
他开始主动寻找机会。
 
不久,营地内一位重要官员外出,提出需要一名中方安保陪同。
 
白晓保抓住这次机会,主动请缨。
 
然而,这次出行任务,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
 
车队刚驶出营地,前车就遭遇袭击,慌乱中,车队又快速返回营地。
 
刚刚经历一劫的白晓保,两条腿不停地颤抖。
 
这一刻,他明白了,营地内外就如同两个世界。
 
这一堵墙隔开的,不仅是工资的高低,更是风险的高低。
 
在安保这个行业里,要想赚钱,就必须穿越风险。
 
即便第一次出任务被意外打乱,但并没有影响白晓保要成为顶尖安保的想法。
 
而他胆大好学的行为,也成功地引起雇主的注意。
 
不久后,他被签约成营地高管的贴身保镖。
 
他的高级保镖梦终于实现了。
 
这也意味着,他的人身危险系数也成倍的增加。
 
这个岗位一做就是4年。
 
最危险的一次,他正和同事巡逻,因为长时间没有发生意外,大家都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
 
却不想,突然“嘣”地一声响,白晓保的心脏被击中,巨大的冲击力将他掀了个后空翻。
 
他的脑袋直直的插进沙土里,那一刻,他脑海中浮现出许多没完成的事。
 
父母、弟弟,他还没有安置好他们,还没有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不能就这么走了……
 
身边的同事手忙脚乱地把白晓保拉拽进掩体。
 
所幸他穿着防弹衣,逃过一劫。
 
(白晓保在基地宿舍)
 
但因为巨大的冲击力,他的心脏受到了震伤,肋骨也断了三根。
 
白晓保知道,这一次经历过后,幸运之神或许不会再光顾自己了。
 
在这1000多个日夜里,他经历过许多人一辈子还未见识过的生与死。
 
思来想去,他决定回国。
 
2016年7月,白晓保从战乱之地回到祖国的怀抱。
 
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他走进东直门的一家拉面馆,点了一碗拉面。
 
看到那许久未接触到的食物,他的泪水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异国4年,在遍地都是陷阱,小孩拿着武器当玩具的国度,这个铁血铮铮的汉子从未掉过一滴眼泪。
 
但这一刻,当他放下所有的戒备,把掩藏了许多年的柔弱释放出来时。
 
他觉得,活着,真好。
 
或许,我们不是最富有的,也不是事事心随所愿。
 
但与那些生活在战乱中的人相比,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奢侈。
 

 
回国后的白晓保,用积蓄给父母买了一套房子。
 
而弟弟出狱后,也改掉过去的坏习惯,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还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
 
如今,回望过去的自己,白晓保心有余悸之外,更多的是感谢那段经历。
 
因为正是那段经历,不但让他赚到钱,还让他的灵魂得到升华。
 
他说:
 
我只是个普通人,先天什么都不足,全靠后天一点点弥补。

为了能多学点东西,使出了浑身解数。

即便世人都看不起你,那也不重要,但你一定要看得起自己!
 
就是这样一个曾经不学无术,只知道打架的人,终于在强大的信念和时间的磨砺下,成长为一个令众人刮目相看的人。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回曾经丢失的自尊,也带着家人挺起了胸膛。
 
(白晓保)
 
异国生活带给白晓保最大的改变,是让他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脆弱。
 
更让他感受到,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国家是多么的幸运。
 
安顿好一切,白晓保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但几经波折之后,他还是决定重拾老本行,在上海创立一家安保公司。
 
2022年,白晓保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分享个人动态。
 
时隔6年,他再次回到伊拉克,而此行目的是为了考察。
 
总有人会问他:“白哥,你那儿还招人吗?”
 
白晓保就一句话:
 
别拿你自个儿的命开玩笑,我有蟑螂命,不代表你也有。

你输不起,你家人更输不起!
 
也有人觉得,白晓保只不过是夸大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但我想说,一个经历过生死的人,眼界和格局,早已不同于普通人。
 
在我心里,他就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责任感的男人。
 
因为,他在犯错之后,勇于承认错误。
 
面对责任,懂得担当。
 
而这,正是白晓保的可贵之处,也是如今,他能事业有成的原因。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

 
作者:朱小鹿&廿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