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脐周痛医案一则

 医文杂谈 2022-05-08 发布于河南省

孙某,女,65岁,2019年4月19日初诊,家住北四环。

主诉:脐周痛八年。

病情:患者脐周痛七八年,无明确诱因出现,受凉或食凉后加重,间断发作,大便正常,口和,无寒热,纳眠可,汗出不多,脾气急躁。

舌脉:舌质淡润苔薄白脉弦。

处方:大建中汤原方。

用药:红参10克 干姜30克 花椒10克 饴糖30克(烊化) 五付水煎服日一付分三次温服。

二诊:2019年5月10日。

效佳,现一天疼1-2次,服上次药方自觉上火,嗓子疼,声音嘶哑,双小腿肿胀,病人自述小腿肿胀现象持续好久,其父亲也有,余如前,舌淡苔薄脉弦。

处方:守上方红参改为15克 花椒改为12克 再取七天的药。

另:艾叶15克 茯苓皮30克 木瓜30克 苏叶10克 三付,煮水泡脚,一付药用两天。

此后,病人未再来诊。

2020年4月底,前几天,病人又找到我,求治其他问题,告诉我,去年吃药过后,腹痛未再出现,效果非常好,介绍了很多她的朋友找我看病。

这次我留了下病人的舌苔照片,同时把原来处方找了出来:

图片

首页

图片

第二页

附病人舌苔照片:

图片

2020年复诊时拍的舌苔照片

按语:我在首诊的时候看到病人的症状,就联想到了《金匮要略》的《腹满寒疝宿食病》,病人脐周疼痛,受凉加剧,有七八年之久,寻常之附子理中之类恐怕吃过。

此为陈寒痼冷,患处不移,故可仿“寒疝”论治。

选大建中汤原方:

仲圣书中原文为: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其中,还有大乌头煎,该方全身症状较为突出:

附原文: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大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口父 咀)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本案受到《赵锡武医疗经验》的启发,兹附录该书《寒疝的治疗》一文如下:

寒疝病,早在《金匮要略》即有记载。通过实践认为:疝是少腹痉挛,有物突出,其发病原因是由寒引起者,故名日寒疝。

其发病部位多属于肝肾二经,也可以说是由肝寒引起肾寒,病起于肝而发于肾。肝主筋膜之气,肝脉络少腹环阴器,所以发病时,腹出现疝痛症状。寒则挛急,故发病则现疝痈,少腹痛坚如石,两腿挺直,筋如弓弦,痛甚则出冷汗,蹩气, 四肢厥逆,舌苔薄白、脉弦紧等,宜温经散寒,以当乌头桂枝汤治之。

处方:桂枝12克 芍药12克 甘草9克 生姜12克 大枣(擘)10枚 乌头24克 白蜜60克

煎法:乌头与蜜先同煎,煎至减半(约30克)去渣,桂枝汤另煎,煎好去渣再与前药混合,分二次服。

注意:(1)上方用药剂量要足,否则虽能止痛而病不痊愈。

     (2)服上药后,病人如醉状者为妥。

   若抵当乌头桂枝汤初服有效,而后无效者,乃久病血虚,脉弦细,则改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以阴药补阳为法。

   处方:当归60克 生姜15克 羊肉500克 橘皮12克

   煎法:用水六大碗(约三斤),先煎羊肉减半(约盛三大碗600毫升),取出羊肉,再当归、生姜,橘皮,再煎成二碗(约400毫升)分四次服,早晚各服一次,共服二日。

   应用此方,在服用抵当乌头桂枝汤无效时,多获得立即止痛的效果。

   若寒疝中,续发气分病者,其证即《金匮要略》所说:“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乃水饮所作桂枝芍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服后立效。

   处方:桂枝9克 生姜9克 大枣(擘)6枚 麻黄9克 附子9克 细辛6克

   医案回忆

   曾于多年前治疗患者韩某,男性,50余岁,因寒疝发病二年半,曾去河南,山东等地治疗不效,诊之舌苔薄白, 脉象弦细,每日发作下腹痛急,坚硬,两腿强直,四肢逆冷, 身出冷汗,先予抵当乌头桂枝汤一剂见效,但连服二三十剂不愈,以后改服当归生姜羊肉汤多剂而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