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年》||学科发展:精神卫生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济宁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心同法综果德 2022-05-08 发布于山东省

在中国社会迅猛变革的同时,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迎来更多的挑战,遍布全国的精神卫生之花,争奇斗艳,各吐芬芳,同时精神科医生培养和教学也渐渐步入正轨,至今为止,已经硕果累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中国精神卫生领航者们在改革开放前后着手各地精神卫生学科的建设,犹如辛勤的园丁栽种下一株株小苗,几经风雨,现在多已成长为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这里有其中几个精神卫生专业的成长故事,包括北大精研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济宁医学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

王克勤

精神医学专业诞生与冠名

济宁医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山东省济宁医士学校,1958年更名为济宁医学院,招收医疗专业四年制本科生;1959年全国院系调整改为济宁医学专科学校。

1987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专升本,定名为济宁医学院,设置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筹建精神医学专业,修业年限均为五年。

1988年原国家教委批文将精神医学专业改为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专业,1989年开始招生。

1998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取消了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专业。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我校精神医学专业以临床医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方向)为名继续招生。

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精神医学专业。

专业起步阶段(1989—1998年)

专业招生初期,只有一名校编专业教师,没有专业教材,没有培养经验,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差,一切均在教学过程中摸索。

专业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完全依靠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医院在自身艰难发展的情况下,整个领导班子从陈微老院长到1992年以后的成义仁院长、马恩轩副院长、何及副院长以及医务科陆继德科长,对本专业的建设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学生住在医院简陋的平房内,教室借用医院子弟小学的教室。

没有教材,院领导就组织医院的临床教师编写教材,编教材缺乏外文参考资料,我们就去多个大学查资料,做卡片。原北医精研所买的新版专业外文参考书较多,放在一个单独房间,被锁在书橱中,图书室的王老师特别好,每次去王老师都不嫌麻烦给我们开门开橱,让我们看,现在想起来还感动。

由于当时各级精神卫生机构急需精神科医生,我们采用了三段式培养模式:基础医学三年在校本部,临床医学一年在综合医院,精神医学一年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培养目的以临床应用为主,学生毕业后约有一半去了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工作,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10%左右。

专业积累阶段(1998—2008年)

办专业10年,问题逐渐凸显。

首先是师资力量没改变,10年中,医院和学校没进一名硕士以上的医生和专业教师。

生源不足一直没有解决,每年要动员其他医学专业的新生转到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也不稳定。学校不强,医院困难,医生人心不稳,专业又受病耻感影响,老师学生自然都不愿意来,问题还在我们自身。

好在机遇使然,医院开始改革,当时采取的措施有,提高医生地位,改善医疗条件,调动医生工作积极性,尽快改善医院经济状况,逐渐提高职工待遇,督促医生考研成才,带动影响校编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形成考研氛围和风气。

教学方面:

首先改善学生住宿学习条件,医院腾出一栋1906年建的旧楼供学生居住学习,一位临床教师将回国科研启动费5万元投入装修自习教室,学校又追加20余万元装修了整栋楼,冬天有暖气,夏天宿舍有电扇,教室有空调。医院又将一个会议室腾出作为上课教室。

第二,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增加学生自信。1999年《精神药理学》课程试用英文原版教材,《精神病学基础》的部分内容使用英文教材。至2006年有四门专业课使用改编的英文教材。为开展双语教学,在与国外机构合作科研时,以不在论文署名作为交换,由对方赞助原版专业参考书,买来书还要扫描成电子版,工作量又大又痛苦,难以坚持。2004年开始自建英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彻夜在网上淘书。

第三,开展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需多用图和表,利于学生在不认识英文单词的情况下也能看懂,以便课后复习,这就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始没条件,先把自家的电脑搬到教室,再买个幕布,开始试用。很快医院买了两台电脑用于教学。这事现在看好像匪夷所思,当时医院自身建网络也不舍得买电脑,还是由企业赞助10台电脑,先建了个小网络。学校则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前,给配置了40台办公电脑,两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整体改善了教师办公与教学条件。

第四,强化学生考研意识,名校是名师出高徒,生以校荣;地方院校是高徒出名师,校以生贵。当时有人反对、指责、讽刺;我们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把国家当成自己的家,你会怎么办。当学校2004年开始统计各专业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后,我们的努力得到认可。

第五,支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编写教材,当写出经验、养成习惯后,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第六,增设支撑专业,完善师资构成。办好精神医学专业需要有较强的心理学师资力量,没有相应专业难有编制。2004年学校增设了应用心理专业,很快充实了心理学师资力量。不像当初一个精神病学临床教师又讲医学心理学、又讲医学英语、又讲精神药理、又讲精神病学基础,还给留学生讲过神经解剖。不是教师聪明,实在是缺师资没办法。

专业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经过又一个10年的努力,陆续有考硕考博的教师毕业后返回,医院也有了许多硕士,还有了两个博士,师资力量明显提高。我们仍自感太差,科研论文成了我们的短板。

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来校评估,在校本部两个校区评估了两天,认真考察了学校推荐的特色专业,结论是没有特色。好在有校领导临时想到了精神医学专业,专家来了、看了、问了,发现了学校的特色专业,当时精神卫生学院杨洪峰院长请专家组组长孙宝志教授给提出宝贵意见,孙宝志校长挥笔写下:“精神卫生专业成为济宁医学院特色专业名副其实,为现代医学增光添彩”。

成了学校的特色专业后,学校支持力度加大,我们的工作重点开始调整,开始加强学科建设,首先建设科研平台,引进高水平师资,重视科研引领作用,科研立项逐年增多,项目级别逐年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获批三项,发表SCI收录论文逐年增多,可还是缺乏高水平科研成果。

济宁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孕育于1987年,诞生于1989年。得益于党和国家对精神卫生事业的重视,受惠于学校历届领导的培育支持,仰仗众教师员工同心同德、殚精竭虑,得以生存壮大。

精神医学专业首责为立德树人,德智体美、爱国忧民是为育人标准。昔毕业学子已过1800有余,考取硕士研究生者亦700有余,唯遗憾者考取博士研究生者仅150余名。然进入社会者犹如精神卫生界的群星,在华夏之地争相闪烁,熟悉的校友名字,遍及各级精神卫生机构的学科带头人之中,更有佼佼者大器早成,已成精神医学少壮领军人物。

精神医学专业现为山东省特色专业,拥有省级行为医学优秀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群、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高校省级行为医学重点实验室和省医药卫生精神医学重点实验室,高水平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实践教学医院已达十多所。专业建设形成的神经生物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精神医学学科群已朦胧有型。师资提升、教材建设、科研论文、专硕培养,共促专业发展。省校两级,重视支持,为专业发展持续提供动力之源。

来源:摘自《致为精神卫生共同奋斗的70年》第五章 第七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编写

编辑||邱宇甲

排版||白羽

审核||马宁

心情万花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