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夫人对薛宝钗有多狠?金钏儿死后的力挽狂澜,让自己无立锥之地

 liuhuirong 2022-05-08 发布于湖北省

无论薛宝钗多聪明,她能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亲密无间时,横插一杠,形成与木石前盟分庭抗礼的金玉良缘,都离不开王夫人的神助攻。

可以说,王夫人就是宝钗的伯乐,三番五次帮扶宝钗上位。按说王夫人这个姨母对宝钗是真爱吧?但其实细思之下,并不是那么回事。尤其第33回,王夫人用宝钗的新衣服,装裹投井而死的金钏儿,就是今天的人都难以接受,何况红楼时代?

王夫人为何必须用贵族千金的衣服装裹一个死人?不能用黛玉的,就要用宝钗的?

细思这个细节的真相,让人不寒而栗:表面上看,是宝钗力挽狂澜,主动用自己的衣服装裹金钏儿,其实是王夫人逼迫宝钗为自己解围。

俗话说的,一切皆有定数,宝钗的薄命,在她踏进荣国府一刻,便已注定。

步步紧逼:王夫人的欲擒故纵,宝钗走进生死门。

金钏儿的死讯传来,袭人的反应是“唬”了一跳,滴下泪来。这才是正常反应,本来嘛,天天在一处的姐妹死了,还是这种死法,悲伤才是正常反应。

而宝钗的反应却颇耐人寻味,原文此处写道:“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

宝钗听到金钏儿投井的消息,第一反应不是震惊和悲伤,而是去向王夫人“道安慰”,一个“忙向”,可见宝钗之殷勤和急切,非有利益牵扯不能反应这么强烈。

宝钗向王夫人道安慰这段,一向木讷寡言的王夫人,这次却十分主动,且姨娘俩的这段对话充满了试探和较量,完全没有真诚。

本来宝钗是在大观园中得到消息,来向王夫人道安慰的。一进门看到满屋鸦雀无闻,只有王夫人坐着垂泪,原文说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

来道安慰的,却不安慰,只是坐了,也勉强算说得过去:主人在哭,突然提起此时,倒显得不知趣,但接下来宝钗的应对就很奇怪了。

王夫人见宝钗不说话,就主动问宝钗:“你从哪里来?”为啥问从哪里来?其实就是想引宝钗主动说出金钏儿投井的事:她要是从薛家住的地方来,就得不到这个消息,要从大观园来,就知道这件事了。

谁知宝钗只说:“从园中来”,就没下文了。

你宝钗本就是为金钏儿投井这事来道安慰的,此时,王夫人不明说此事,宝钗也不提起,你说这姨娘俩,真是不隔心的关系吗?

既然宝钗不明说,王夫人就继续提点宝钗:“你从园中来,可见你宝兄弟?”

本来金钏儿投井这事,就是因为宝玉调戏金钏儿,被王夫人撵出大观园引起的,此时王夫人提宝玉,还是想让宝钗先说出金钏儿投井一事。

可谁知,宝钗继续打马虎眼,只说看见宝玉了,此时,王夫人才不得不点明:“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

你看宝钗怎么回:“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

宝钗此话很有意思,不是表示安慰和可惜,上来就问王夫人金钏儿投井的原因,这像是安慰姨娘吗?

金钏儿投井,无论怎么说,作为主子,王夫人都是过错方,人家王夫人正在垂泪伤心呢?你却还问金钏儿怎么死的。明明就是让姨娘自揭其短的意思。

宝钗对王夫人耍心机,王夫人对宝钗其实也不是开诚布公,只说是金钏儿弄坏了自己一样东西,自己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下去,等几天还要让她上来……

等于说,王夫人把宝玉调戏金钏儿的事情全隐瞒了,把过错全推到金钏儿身上,说:“谁知她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金钏儿死了,王夫人不怨自己儿子调戏人家,不怨自己做事太绝,反而怪死者气性大。

宝钗把准了王夫人的脉,这才安慰,“不过赏几两银子就尽了主仆情谊了”。

按说到此,宝钗的安慰也就送到了,可王夫人却趁机向宝钗提出,妆裹金钏儿没有新衣服的难处。

宝钗此时非常大方地表示,我有用我的吧。

力挽狂澜:宝钗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投诚,换来不人不鬼的结局。

用活人的衣服妆裹死人,王夫人也真能想出来。

而此时王夫人虽然是闲叙家常般向宝钗诉苦,但对宝钗来说,却是不得不献出自己的衣服。

听到金钏儿死讯,为何宝钗的反应是急忙到王夫人处道安慰?从她和王夫人互相提防可知,她不是为的什么亲情,而是为了自身利益。

为了什么利益呢?

在听到金钏儿死讯前,她是和袭人在一起的。正讨论给宝玉做女红的事。宝钗大包大揽,说自己可以帮袭人做针线。

小小一个女红,在别处是女孩间的闲事,而在袭人却是建攻守同盟的手段。

袭人说了,宝玉是认得针线的,他不要荣国府针线上的人沾染自己的衣物。如果袭人让宝钗为宝玉做针线,实际是助推宝钗亲近宝玉,登上宝二奶奶宝座的机会。

但袭人这个女孩,原文也说了,她平时就有“争荣夸耀”的心机,宝钗要获得袭人的助攻,就要满足袭人的心机:做宝玉姨娘。

而给予宝玉姨娘身份的决定权在谁手里?王夫人呀!

所以宝钗急切地去给王夫人道安慰,目的并不单纯。如今王夫人有难处,话里话外让宝钗帮忙解决,如果宝钗不接下这个茬,为王夫人解围,王夫人还会提携她吗?

所以说,宝钗明着对王夫人说:“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

其实并非宝钗不计较,而是为了上位宝钗豁出去了。此所谓“热毒”太盛,不顾一切。

但是,宝钗用自己的衣服装裹金钏儿,真的没问题吗?笔者认为不是,正是这次反常举动,为宝钗进入薄命司留下了伏笔。

王夫人为何必须用小姐衣服装裹金钏儿?细思极恐。

在为金钏儿准备后事这段,有个情节特别奇怪:金钏儿只是一个丫头而已,为何王夫人必须要用小姐们的衣服装裹。

金钏儿死后,可见王夫人情绪非常激动,坐着垂泪,又非常害怕,反复说“岂不是我的罪过”?

荣国府再是怜下的家族,一个丫头死了,王夫人都没有必要如此惶恐。

王夫人的反常举动恰恰说明,这个情节不简单,金钏儿的身份根本不是王夫人的丫鬟,而是80回后的林黛玉。

金钏儿死了,王夫人首先想到的是“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她装裹”,谁知探春等没有新衣服,说“只有你林妹妹做生日的两套”,怕黛玉忌讳,所以不能用。

王夫人为何非要给金钏儿小姐的装裹衣服?“要是别的丫头,赏她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

金钏儿是个丫头的身份不错,但怎么会和王夫人的女儿差不多?因为金钏儿实际就是黛玉,是80回后黛玉的下场。

在第三回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时,章回题目就是“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注意是“收养”。

荣国府彼时是王夫人二房当家,荣国府收养黛玉,实际就是王夫人是黛玉名义上的养母,黛玉是王夫人的女儿。

所以黛玉死了,王夫人是必须装裹她的。不过彼时,黛玉已被撵出荣国府,已经被撵出去了,总不能说是千金小姐被撵出去了吧?所以说是王夫人身边的丫头。

而金钏儿之所以叫金钏儿,而不是玉钏儿,是因为金钏儿死后,是用宝钗的衣服装裹的,所以是“金”而非“玉”。

也就是说,黛玉死后,是以荣国府丫头的身份被撵出去了,并且是以宝钗的名义入葬的。

可想而知,黛玉在80回后,到底遭遇了怎样的环境?又可见,那些说黛玉小性儿、刻薄的人,冤枉林妹妹了。“风刀霜剑严相逼”,绝非空穴来风……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