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入仕,务实研究,明代科学家徐光启

 泊木沐 2022-05-08 发布于辽宁省

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他的研究领域很广,涉及天文历法、数学、农耕水利等诸多方面。古人比较重视人文科学,在自然科学、数学领域的人才就显得有些少了。古代有四大发明,也有一些科学著作,不过和文史典籍相比,就不够看了。造成这一结果有多种原因,很大程度和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关。相对单一的考试内容,限制了文人学者的研究范围。

徐光启是上海人,他的祖上由农人转变为商人,家里才渐渐富裕起来。到了徐光启这一代,家里有能力让他接受教育。徐光启很聪明,20岁就中了秀才。遗憾的是,在之后的十几年中,他都没能在科举上有所作为。徐光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务实,他对言之无物的八股文没有太多兴趣。每次参加科举落地之后,他就回乡教书,继续研究学问。

到了徐光启36岁那年,他北上参加顺天府举行的乡试,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这一年的主考官叫焦竑,他是万历年间的状元郎,也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徐光启的试卷原本已经成了“落卷”,主考官焦竑抽查审核的时候,发现了这张卷子。焦竑看过之后,连连称赞,“这是大儒才能写成的好文章。”就这样,乡试过后,徐光启高中举人。此后徐光启学习更加勤奋,终于在42岁那年中了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别看翰林院庶吉士这个官职没有什么实权,但明朝很多内阁学士,他们的仕途起点都是庶吉士。

庶吉士是个短期职务,主要从事文秘方面的工作,有机会接触到皇家藏书。徐光启把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徐光启中进士的前一年,他在南京遇到了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向他宣传科学思想,让他更加确立了研究方向,坚持走务实的研究道路,让研究成果造福于民。

在利玛窦的辅导下,徐光启系统地学习了数学知识,他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的上卷,介绍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徐光启学养深厚,他在翻译过程中,结合古代数学研究成果,力求翻译的文本通俗易懂。

徐光启一直想着“成果转化”的问题,比如他通过研究几何,进一步思考到农耕水利的问题。他发明制造新式的取水工具,让研究成果造福于民。徐光启在翰林院供职期间,他的父亲病逝,他需要回家守孝三年。徐光启利用这段时间,研究农业科学。当他返回朝堂的时候,希望把自己的农业研究成果向天下推广,却遭到了朝中官员的反对。徐光启只能把研究成果写成一本书,希望后人可以从中学到科学知识。这部书一直在不断编修,定稿后取名为《农政全书》。

魏忠贤掌权期间,徐光启受到了打击,返回老家。崇祯皇帝继位后,他被召回京城,前往礼部任职。徐光启对天文历法有深入的研究,他参与到制定新历的工作中。明朝用的历法叫《大统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部历法在推算某些天文现象时不太准确。徐光启懂得天文学、数学方面的知识,皇帝就派他修订历法。徐光启为了保证历法的准确性,他不顾年老体衰,经常前往观象台观测天文现象。有一次,他在观测时候不慎摔倒。受伤以后,徐光启的身体越来越差。崇祯六年初冬,徐光启一病不起,病逝而去。到了第二年,由他主持修订的历法《崇祯历书》初稿完成。

徐光启最终没有看到他参与修订的历法正式颁布,崇祯末年,皇帝面临内忧外患也无心顾及历法修订的工作。到了清朝,传教士汤若望根据《崇祯历书》,编订了《时宪历》。徐光启的科研成果被后人继承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