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东墩村,参观“谷牧旧居”

 21楼楼主 2022-05-08

书写“亲历、亲见、亲闻、亲悟”的文字,最大限度地接近于真实和传播分享有意义的技法。

第一次参观谷牧旧居,是在2014年7月的一天,因为工作需要从阳江到荣成项目出差。周末,同事说来到宁津镇了就去谷牧故居参观参观吧。

谷牧,一位改革开放之初经济领域的领导者。所以,来到他的家乡,一定要去参观参观,看看他是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中走出去的,成为一名改革开放的“工程师”。

驱车来到村口,就看到树立的“东墩村”村名的牌子,用乱石堆砌的围挡很乡村。

海草房,这里的海草房与我老家薛家岛的一模一样,只是我老家的海草房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已经不见了。这儿还有,而且是全国独一份。

谷牧家的房屋也是海草房。现代人看着海草房很新奇,觉得又环保又时尚。其实海边居民用海草做屋顶并非喜好,而是因为不需要花钱买,就地取材,到海边将海草打捞上来,晒干整理,等到盖房子时使用。由于生长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胶质,具有自粘性,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除了有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的特点外,还具有冬暖夏凉、百年不毁等优点,深得海边居民的喜爱。

门口上有前国家领导人题写“谷牧同志旧居” 匾额,说明了谷牧的贡献,地位尊崇。

迎门墙上挂着一块简介牌,上面书写谷牧的简要介绍。迎门墙是山东农村老房子普遍的格局。

谷牧(1914-2009),本名刘家语,1914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193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新中国首任济南市长,后担任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门口东厢房里有谷牧在老家的亲人职守,看护着谷牧旧居。

堂屋,也叫正屋,规规正正在院子当中,坐北朝南,右边有一门洞,通往后院。从院子的格局上看,谷牧家当时还算富裕。

堂屋内墙正中,挂着谷牧生平介绍和几幅他的生活图片。

谷牧小时候,家境萧条,常受大户人家欺负。祖父对谷牧说:“日子再艰难,也要供你读书,支撑起咱这个家。”。看来上学读书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是改善生活最好的途径,知识改变命运。

谷牧全家福,谷牧母亲的相貌,一看就是那种比较严厉且有主见的家庭主妇。

谷牧的家人知道老家将老房子修建为谷牧故居,将谷牧过去办公的家具送来,用作展览用。从这几件办公家具也使我们看见这位高层领导对待物质生活的要求。木质的写字台,简单的书橱,一个沙发,平时待客,中午休息,就像我们过去一个厂级领导的办公室,朴实无华,只求实用。

这台红色电话机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红色保密电话机吧。办公桌右手边上的木盒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在办公桌上放一个盒子,可以将零散的物件集中在一起,就不显得凌乱,物件就规整了。就像我们的施工现场,放置再乱的材料,在材料外搭设一周圈的围栏,马上就整齐了,至少从视觉上看是这样的。

我出差回来后也买了一个茶盘放在办公桌上,将水杯等器具放进去,桌面立马就显得利索了。随时随地跟着优秀的人学习。

这个长沙发,即待客又兼做午睡,看着躺在上面应该还挺舒服的。

谷牧最大贡献和事迹还是改革开放。

1978年,他率团赴西欧考察访问,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积极主张吸收外国投资,引进国外贷款,争取世界银行对我国资金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对对外开放的起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是对外开放前线的总指挥。展览室墙上挂着前总理朱镕基的题词:“改革开放元勋”。前副总理田纪云的题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大功臣!”

还有朱德元帅的题词:“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堂屋的西厢房,土炕上放着小炕桌,对面摆着太师椅。白天会客、吃饭,晚上挪开炕桌就是睡炕。

小时候回老家在炕上吃饭,盘腿坐不下去,老人就给放个小板凳坐。征得看门人的同意,我小心的坐上火炕,盘腿坐好找找小时候在炕上吃饭的感觉。

门厅里的灶台,白天用它烧水做饭,给家畜住饲料,烟火顺着烟道在卧房土炕里穿过,烧的土炕席热乎乎的,盖上八斤的厚棉花被子,那叫个暖和,现在城市的年轻人可以享受很多现代化的东西,但也没地方享受火炕那种暖和的说不出感觉。

小时候没少烧过锅头,拉着风箱“呼啦、呼啦”的声响,添着柴火,等候着并喜欢吃的棒子面窝头或黑面馒头,再就是猪油炖大白菜,天天吃炖大白菜,即使饿着肚子,一哈气都一股子白菜味。

出来谷牧旧居,正好看到谷牧的乡亲正在修缮海草房,爬到房顶添补海草还是挺危险的,也很辛苦。过去的干活,即靠手艺,有靠力气,还没有任何的防护保障,今天什么防护用具都有了,可还是有人不去用。

现在村民生活都很好,从住房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一家一院,砖瓦房,干干净净。

因为村子里有谷牧旧居,吸引着来许多想了解谷牧事迹,想了解改革开放起始故事的人们。村子办起了旅游项目——农家乐。

在这具有海边渔民气息的院落,在这儿品尝渔民做的海鲜,一定比饭店做的好吃,为什么呢?因为海边渔民是真的了解海鲜,所以,做出来的海鲜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鲜味。

从谷牧生平简介可知:1978年,谷牧分管对外经济贸易工作,他率团赴西欧考察访问,历时一个月,先后访问了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比利时等五国。

从谷牧生平简介可知:1978年,谷牧分管对外经济贸易工作,他率团赴西欧考察访问,历时一个月,先后访问了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比利时等五国,考察中他敏锐的发现西欧资金、产能过剩,资金闲置的巨大商机,以及与我们的互补性。考察结束回国后,谷牧牵头合力撰写考察报告,在考察报告中提出:“为了更大规模地引进国外技术设备,要有灵活的支付方式;在外贸体制上,应给地方、各部以一定的权力;必须进行科技为主导的工业革命;加强技术交流,尽可能多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报告逐渐被采纳,改革开放技术和设备引进的大潮随即涌来。

从1978年底到1988年初近十年间,谷牧既是开放政策探索者,又是政策的推行者;在中央他是前线的指挥官;对地方他是中央的决策者。他在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沿海城市及其相关地区的开放、外资吸收利用及外贸体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操盘手和工程师”。

任何伟大的构想,也需要有能力、有办法的实践者去探索实现。设计者与实践者互相成就,就像我编写的《飞夺泸定桥》写的:“思想的火炬光芒万丈照耀四方,也需要锋利的刀剑披荆斩棘刺破黑暗的篱笆才能普照四方!”“领导者决定目标和战略,管理层把握方向和资源,操作层掌握技巧和利器!这样的队伍将无往而不胜!”

☞《回望——飞抢泸定桥的勇士》

我们公司承建的石横电厂工程2х300MW机组,是国务院十二项重大技术装备项目之一,是国家首次引进国外设备制造技术和电站设计技术的“双引进”机组,也应是谷牧考察归来后的一系列引进技术的一部分。这两台双引进机组在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建设,一晃已近四十年。

☞《电建人的故事:再见石横,永不磨灭的记忆!》

有时间来东墩村来看看吧,来看看改革开放的“工程师”的家乡什么样,来看看这儿中国特有的“海草房”。

一起来听两首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流行的歌曲《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这两首歌寄托着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对今天的想象和期盼,但是,那个时候的年轻人无论怎样想象,也不会想到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想必就是当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工程师在改革设想中,也不会想到会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吧。

唯有按照程序和规则做事,并养成这样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才能“安安全全的工作,平平安安的生活”!

安全——是知行的结果!

平安——是行为的回报!

我是安全人,相信只要好好做安全,努力来分享,持续做传播,一定有人会因我而安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