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旗飘扬丨金山这个“无疫小区”里有不少“金点子”

 阿福根 2022-05-08 发布于上海

图片

“目前,我们小区防疫志愿服务队逐渐理顺了工作流程,分A、B班制上岗,但好多志愿者还是自愿到岗,随时补位,团队凝聚力特别棒,令我感动。”

“一开始全域静态管理时,小区里一位老伯因没有备物资而愁容满面,我两次送去了一些蔬菜等物资,现在我们认识了,每次核酸采样现场遇到时,老伯安心地跟我说,'政府发了爱心大礼包’,居委会也常常关心我,生活如常。”

“作为党员志愿者,更应站在不同的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碰到难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同时也收获了自我成长。”

图片

何红霞在核酸采样点位现场引导秩序

在职党员、金山区朱泾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党支部书记何红霞这样讲述着抗疫中的暖心事、心得感悟。今年以来,她参加防疫等各类志愿服务总时长125个小时。

何红霞总是散发着亲和力,她的笑容里透着热心与善良,也写着刚毅坚定,或许这就是那么多志愿者同她一起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


01
抗疫“群主”凝聚合力

3月中旬,在朱泾镇钟楼居民区党总支的牵头引领下,居民们主动参与小区治理,一支由在职党员、楼组长和居民270余人组成的钟楼新村“老中青”防疫志愿服务队火速集结,汇聚“钟楼新村兄弟姐妹群”,形成“1+X+N”(即群主、管理员、志愿者),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开启群防群控防疫模式。同时,每个楼道都有一名楼组长和一名配合的志愿者,通过“一楼一组一群”,基本实现同楼道居民入群,进行信息对接,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图片

钟楼新村防疫志愿服务队部分成员合影

何红霞就地转为小区防疫志愿者,作为“群主”,她充分运用社工专业方法,线上线下统筹协调,每天和大家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展开“头脑风暴”,不断总结不足,摸索经验,大家也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特长和职业优势,专业性和条理性在志愿服务中随处可见。她们更为居民和居委会架起桥梁,将问题及时反馈至居委会,整合资源,关心居民冷暖,为居民提供帮助。

图片

▲何红霞夫妇正在统计小区住户信息

随着防疫手势的变化,志愿者们也随时转战岗位。由“1”到“X”再到“N”的信息覆盖和力量凝聚,呈现出分工明确、主动认领、包干联动、自治共治的生动画面。疫情当前,这支钟楼新村防疫志愿服务队,成为了这个有着3400多位居民的老旧小区里一股重要的防疫攻坚力量,洋溢着融融暖意。

图片
02
想金点子提升效率

一个多月里,清晨夜幕,每次在小区核酸采样点位,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准备周密、配合默契;居民们则提前打开“核酸码”,自觉保持“2米线”间隔,分时分批有序参加核酸采样

图片

为了优化核酸采样流程,何红霞和志愿者们群策群力,想出“线上叫号和喇叭喊楼同步、引导带队相衔接”的金点子,叫到哪栋哪栋动,随到随测。

图片

为了提升抗原检测统计效率,她们还借力“金山表单”微信小程序,实时生成抗原检测数据。志愿者们在服务中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从之前爬楼将试剂逐户派送入户,到现在爬楼派发至门把手上的“无接触式拎袋”,实现“不见面”分发,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图片

图片
03
邻里互助情暖人心

微光点点,聚而成炬。守望相助的点点微光照亮了每一个人。平日里,何红霞是个有心人,面对居民们的急难愁事,她总是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她和志愿者们通过精准排摸,还建立了小区各类需要关爱的特殊人群“信息库”,努力解决居民“菜篮子”“米袋子”“药罐子”“最后一百米”。

图片

何红霞夫妇和“战友”们

正是感受到了小区大家庭的关心,越来越多志愿者、居民也都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社区的温暖。免费为学生打印学习资料、无偿提供车辆救援帮助、主动匀物资给同楼道的老人……这些暖心小故事在微信群“邻里互助爱心墙”上榜,自治互助氛围浓厚。

图片

全家总动员,并肩上阵。何红霞的丈夫总是默默支持着她,也踊跃加入志愿服务队,逐户派发“爱心大礼包”、发放抗原检测试剂。其儿子值守小区出入口,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传承“一心向善”的最美家风。

图片

何红霞丈夫搬运居民团购物资

近日,钟楼新村被列入金山区首批“无疫小区”,防范区的全民战“疫”成果来之不易,何红霞和她的“战友”们也将继续参与联防联控,共筑防疫安全屏障。

图片

通讯员 | 汝晶晶

编辑 | 陈薇婷

责编 | 翁羽 沈彦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