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乡村调查报告》

 仧书馆 2022-05-08 发布于北京

                  《2020乡村调查报告》

                                     仧縯

2020年 5 月~11 月,先后在闽、浙、陕三地农村辗转游历,第一印象是福建最富;浙江最勤劳;陕西又懒又穷。

第二印象比较复杂,以下逐一记录:

1.

让很多田园女失望的是,乡下永远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即便到了 21 世纪,即便到处都是机械化,今日之农村依然条件艰苦,农民依然很辛苦。

比如北方很多地方仍然没有室内卫生间,厕所革命也只是改造了一下旱厕,夏天蚊虫依然肆虐,冬天洗澡如厕依然是难题。

2.

尽管很多人都离开了村子,尽管很多房屋空置,多子多孙依然是乡村存在的根基。

机械化不可能面面俱到,农村仍有很多事必须人力亲为,大多非常消耗体力,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几乎无法支撑起一户农业家庭。家里有强壮的劳力,是每户家庭最大的安全感。人们都希望多子多孙,多多益善。人越多,家庭越兴旺,家族越庞大,人也更有盼头。

3.

从南到北乡下没有年轻人(尤其没有年轻男性)。他们基本都在城里创业或打工,留在乡下的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以及要陪伴照顾孩子的年轻妈妈。偶尔有赖在家里的年轻男性,非赌即废,每天靠游戏和可乐度日,所幸这样的人非常少。

4.

在福建某村的旅游点,由于疫情肆虐,原本摆满义乌批发来的小商品以及说不清来源的土特产的小摊都空着。百年老楼里阴黑冷,与刻薄女店主笑不起来的脸色很应景。

在福建茶乡,承包山地种茶的多是中年人,采茶时每天都和雇工一起在成片的茶园里忙碌,之后要西装革履到城里或外地推销茶叶。田地里忙碌的多是年迈的妇女,她们戴着竹笠,挑着塑料桶,给菜地施肥浇水,用联排的大锅煮饭,喂猪。近几年一些收智商税的概念茶炒作的很凶,茶农的收入都很高,他们还是感叹一年不如一年。

5.

浙江的乡下,多数人家里都有加工小商品的小作坊,雇佣附近的乡亲不定时做工。

渔民多是老人,每天凌晨 5 点下湖打鱼,虾以及螺蛳,一次能赚两三百块。忙完这些,天色才亮,他们会端着自己泡的杨梅酒,到村口小店吃碗面,然后继续下湖忙碌。

老太天刚亮就起床,煮好一天的饭,去邻居家的作坊干活,按件计费,大概一天能赚一百块。

受疫情影响,机器开开停停。闲极无聊的妇女们纷纷拿起手机搞P2P理财,为软件里那一大笔几乎无法提现的虚拟财富而空欢喜。

6.

陕西的乡下,凌晨五点,到附近做短工的人就骑着电动车出发了。少部分勤劳的女人会在天亮起来做饭,简单吃几口赶快下地干活。一直忙到11 点天太热了才回来。多数人都是太阳升起才起床,带一点食物和开水下地干活。还要负责替儿女照看孩子,应付村里突发的其他事务。

7.

无休止的劳作会让人疲惫到麻木,呈现在他们的脸上,就成了在老照片中经常可以看到的满清子民的那种茫然到麻木的样子。

8.

辛劳绝不是乡下的全部。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村民就应该是淳朴的,勤劳的,整天忙于田间地头还有家里的那些永远做不完的活计。其实不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世界,更有自己的娱乐活动。

如今乡下的娱乐已经完全被某音和某信包揽。到了夜晚,街灯亮起,庭院里会准时响起广场舞的欢快节奏,村民们的滑步舞一点也不比某音上的高手差。

9.

至少五年前,互联网与田间地头的农民无缘,他们和城市之间没有衔接的通道,甚至还被网络切割成了两个世界。但现在不一样了,某音和某信的全民普及,再加上金融房地产的泛滥,彻底向被切割于世外的农民打开了新世界,让他们知道了城乡差别,更明白这差别可以缩短乃至消失。因此,拜“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所赐,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不可抵挡。

10.

城镇化,意味着人口的迁徙。大量农民离开后的土地,将成为农场,大部分年轻力壮的失地农民将成为城市底层苦力,多数老年人则留在乡下打短工。

11.

创业,在福建和浙江相对比较容易,大概是自古就有的商业氛围所致。但在陕西农村,农民创业几乎是天方夜谭。这里没有创业的风气,也没有小企业主生存的土壤。多数人习惯了安于现状,当然也就与财富无缘。

12.

一个完整的乡村社会的人员构成,多数是这些群体:农民,小贩,傻子,赤脚医生,嚼舌根的村妇,雇工,讨饭的乞丐。

13.

对于大部分村民而言,村干部只是一种摆设。他们只会出现在大喇叭里,嚷嚷一些无关紧要的体检或催费通知。更多的时候,多数的村干部都在城里忙自己的生意,而村民也并不需要他们。村子的实际管理者,其实是每个人自己。分产到户之后,相应的所有责权利也都下放到个人头上。

通俗来说,就是只要每个人都真正能做到“各扫自家门前雪”,乡村社会也就基本太平。怕就怕有人把自己家门前的脏雪堆到了别人家门口,麻烦和矛盾就来了。

14.

一定数量且容易被管理的村民是整个村子的根基,有了他们,村子才是鲜活的。

乡村士绅、乡贤,多是退休干部或族长,因其之前的地位和权威性在村里有一定发言权,说话有人听(年轻人除外)。

村医会因为技艺精湛而深受乡邻拥戴。不过他们通常有两幅面孔,为村民服务时周到又便宜。而在为那些从城里回乡探亲的人诊疗时绝不手软,收费比普通村民高很多,没有收据和发票,医药费随口报价。


15.

学堂还是应该有的,尽管已经很少有孩子来就读。南方还必须要有香火不断的家庙,家里生了孩子,无论男女,都要上祠堂告知祖宗。这一套,北方全丢弃了。很多时候,关于婚丧嫁娶之类的传统文化要去南方寻找,北方是非常健忘的。

16.

一个便捷便宜的小超市是村子的信息中心广场。

男性村民们晚上劳作归来后,喜欢聚集在这里,主要是为了搜集最新的农事情报,比如农作物或农药化肥的卖价。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当然偶尔也会有八卦,不要以为八卦是女人的专利。

17.

你来我往、缺斤短两的小贩是村子里游走的风景线。他们极为勤劳,四轮车上架着喇叭一路吆喝,风雨无阻的在村子里游走,深夜还在叫卖。至于价格,几乎和城里是一样的,而且蔬菜论捆卖,不零售。

18.

北方的村里有乞丐,南方的村里有传销人士。

今年扶贫工作到了尾声,据说已经全线脱贫,但北方的村子里仍有乞丐存在。这种人多是懒汉,扶贫给的是钱,没人给做一日三餐,他就把政府给的补助存起来,再背起一条蛇皮袋子,挨家挨户讨要馒头。

几十年前的讨饭人有规矩,站门口,双手合十,一叠声喊“打发些,打发些~”绝不进屋遭人嫌弃。但今天的懒汉就不一样了,他们会冲进屋里,态度强硬,不给不走。

19.

每个村子都有一个傻子,每个傻子都是村子的保护神。他们日夜窜行在村巷,无形中成了义务安保员,前提是他们不会去祖坟上点火。

20.

远嫁而来的年轻媳妇,是村子积习和陈旧风气的改变者。

她们多是被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带回来的,因为婆家和娘家的巨大地域差异,还因为在城里工作过,她们身上的新鲜血液,为因循守旧的村子带来了新气象,总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些什么。当然,这种改变是相互的,她们为了尽快融入以便生存,也会被村子原本的习俗或强大的惯性浸染。

21.

乡下最麻烦的是如蜘蛛网一样复杂的亲戚关系。

所谓亲戚,就是在你风光的时候百般求助、在你落难的时候躲开并暗笑的人。亲戚可能不会嫉妒全国首富,却会阴阳怪气的背后议论你凭什么混那么好。

22.

人性的优缺点在乡村都会被彻底放大,聚居式的人际关系使所有人都无可逃避,谁都不能无视他们讨厌的人,还必须与对方保持面子上的客套,毕竟谁都难免会有求于人。

23.

恨人有笑人无是一种人性,只不过在乡下,这一点被放大了。

很多人的嫉妒心非常强,如果有人日子过得不如自己,他们会轻看、笑话对方。但如果有人突然暴富,日子过得比别人好很多,他们就会嫉妒对方。然后等对方倒霉的时候又背地里暗笑:“我就说嘛,他们家怎么可能混那么好?!”

24.
从南到北,总有人喜欢在田间地头偷种罂粟,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为了赚点小钱。这些人但凡家族里有一个缉毒警,或者了解每个不幸牺牲的缉毒警背后的血债,都不会愚昧可恨到种鸦片。农村普法工作任重道远,针对农村的法制宣传应该长期坚持。

25.

在某些方面,乡下和城里完全是两个世界。

比如塑料出现之前,乡下几乎没有垃圾。泔水菜叶堆在一起积肥,剩饭菜喂猪喂鸡喂狗,破旧衣服做鞋做抹布或烧掉。

乡下做饭用的是大锅灶,烧柴或作物秆茎,直接烧成草木灰,灰烬拿去施肥,一点不浪费。

乡下的房门过去都有门槛,可以防毒虫爬入;家里养鸡,可以吃掉蝎子、害虫,保护家人安全。类似门槛防毒虫,还有门上的倒格可以通风,很多微小的地方,都可以深深感受古人传下来的建筑模式都是有智慧、有讲究的。

但在今天的乡下,这些基本都没了。不让养鸡养猪,不让烧柴,说是为了保护环境。但仍然有人在田间地头烧树枝,无人机在头顶飞来飞去也不在意。都是乡里乡亲,没人真的去举报,哪怕滚滚浓烟封锁了整个村子。


26.

在乡下,邻里之间的家境相差不是非常大,人们更注重脸面,攀比心都很强。有钱没钱都要努力装扮门面,生怕被人看不起。

很多农村人整年在外打工,只有到快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无论在外面多苦多难,回到村里一个比一个风光,特别是年轻人,爱面子,出手阔绰,常常是辛苦赚一年,过个年全花完。

27.

赌博这现象到处有,在北方更甚。村民们闲暇喜欢坐在一起打麻将,一边交流着彼此的家长里短。

老年人用五毛一块能玩一整天,妇女们也是聚在一起打麻将,有些年轻人更是输得妻离子散,等到欠一屁股债了,只好又去外地打工还债。

28.

村里人大事小事都喜欢请客,而且越办越大。满月酒,一岁酒,十三岁全灯,升学宴,结婚,丧事,盖房子等......有的老人生病出院也要办酒席。总之家里几乎有点事就会请客,说的是请客,其实是收礼。一旦收到邀请,不去不行,不然两家就会积下怨气甚至矛盾。

29.

不养活人养死人。

有很多年老多病的乡下老人生活非常艰难,儿女们忙各自的事,顾不上照看。老人一旦去世,就开始大操大办,有的甚至办一次白事就要花费十几万,请乐队,戏班子唱好几天。

有这钱在老人活着的时候,让老人花掉不是更好吗?不好。因为在这一类孝子看来,隆重安葬才叫排场。

30.

江浙一带的老人,以给儿孙留足够多的遗产为荣。他们拼死拼活一直到老死,所赚的辛苦钱会全部上缴给儿子或孙子。等到归西的那一天,留下的财产越多,他们会越开心,走的更加心满意足。

31.

最后再重申一点:那些久居城市、叫嚷着向往农村生活的人,如果真的来乡下住半个月以上,绝大多数都会逃离的。乡下没有田园牧歌,只有体力的无限投入和微薄的收成,没有退休之说,除非干到死才能罢手。习惯了城里的算计,没人会甘于如此漫长且不对等的付出。

32.

 2020 年,亲历了新冠的凶险,目睹了亚阿战争的血腥和残酷,看着某地烂尾楼业主在寒冬里的遭遇......这些真实足以让很多恨锅党从一个社会批评者转变为粉红兔:没有国家的强大富足和稳定,普通百姓就是命比纸薄的小蝼蚁。农村是我们国家的根基,粮食是我们的命脉,衷心希望农村更繁荣,人们更幸福。

                                      仧縯 2020.11.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