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母亲表示最大感恩的国礼——辽朝的“再生礼”

 经史博物馆 2022-05-08 发布于河北省

每到母亲节的时候,

笔者总会想到辽朝的“再生礼”。

觉得人世间

能对母亲表示最合适的、也是最感恩的国礼,

似乎莫过于此礼了。

那么,什么是再生礼?再生礼是如何举行的?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且听我一一道来。

再生礼,辽朝独特而尊贵的礼仪,只有皇帝、太后、太子和夷离堇才能够行此礼。所以,称得上辽朝最重要的国礼之一。

《辽史  国语解》称:“再生礼 国俗,每十二年一次,行始生之礼,名曰再生。惟帝与太后、太子及夷离堇得行之。又名覆诞。”

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出行图“

具体实施细节如下:

一、事前的布置:

为皇帝举行再生礼时,事先要在禁门北布置三室,分别为:

再生室、

母后室、

先帝神主室。

还要植三株树,但与平常的植树不同。

其位置:在再生室的东南面

植树方式:倒植。

三株什么样的树呢?——三株岐木

二、行礼那天,室内、室外人员的准备:

室内:提前安排童子、接产老妇进入室内。

室外:安排一妇人、一老者站立,妇人端酒,老者持弓箭、箭袋。

此外,皇帝、太后、群臣、太巫、老叟等人也各自准备。

三、行礼的主要步骤:

(一)行礼时,先由太巫致奠神主。

(二)皇帝出寝殿,前往再生室,群臣奉迎,再拜。

(三)皇帝到再生室,脱掉衣服、鞋子,带童子从岐木下走过三次。每过一次,接产老妇便念祝福致词,在皇帝身上做拂拭动作。童子要在岐木下走过七次。

(三)皇帝卧于岐木旁边,老者一边击打箭袋,一边说:“生男矣!”以此表示皇帝又从母亲胎中降生了。

(四)太巫将毛巾放在皇帝头上,皇帝起,群臣称贺,再拜。

(五)扮作接产的老妇人,接受“执酒妇”的酒,然后进奉皇帝;太巫奉襁褓、彩结等物,做赞词祝贺;预选的七名老叟,各自在彩结上写上要选的名字,跪着进奉给皇帝。皇帝从中选出一“嘉名”(好名字),然后赐给这些人礼物。

(六)群臣均进奉婴儿的襁褓、彩结等礼物。

(七)皇帝拜先帝御容,拜太后。

(八)宴请群臣。

河北宣化壁画:辽散乐图

那么,再生礼有什么意义呢?

主要就是启发皇帝的孝心。

《辽史》称此礼:“善哉,阻午可汗之垂训后嗣也。孺子无不慕其亲者,嗜欲深而爱浅,妻子具而孝衰。人人皆然,而况天子乎?”

又称:“再生之仪,岁一周星,使天子一行是礼,以起其孝心。”

为什么要通过“再生礼”来启动皇帝的孝心呢?

我们再看《辽史》的记载:

“夫体之也真,则其思之也切,孺子之慕,将有油然发于中心者。感发之妙,非言语文字之所能及。”

其实,就是通过模拟太后生育皇帝时的细节礼仪,能让皇帝对此有体会、有思考,能感母亲的生育之恩,知母亲之劬劳而能有所念。

这一礼仪,是契丹族先祖阻午可汗所立,而辽圣宗的母亲萧太后堪称最为重视者。

萧太后画像(北京萧太后河文化馆收藏)

本来,这种礼仪是十二年举行一次。萧太后因重视此礼而打破常规。

《辽史》的记载: 


和二年(984年)秋七月癸丑,皇太后行再生礼。

丙戌  统和四年(986年)九月甲午,皇太后行再生礼。冬十月丙申朔,项、阻卜遣使来贡。丁酉,皇太后复行再生礼,为帝祭神祈福。

统和十二年十一月戊申朔,行再生礼。 


这里面,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辽圣宗刚当上皇帝、年龄还小的时候,萧太后不仅在统和二年行再生礼,而且在统和四年行了两次再生礼,由此说明萧太后深知提倡孝道需要礼仪做辅助,而通过再生礼,能让儿子懂得母亲生子的艰辛,让他从小就知道以孝治国的道理。

这样的教育,潜移默化,培养了辽朝历史上以孝著称的皇帝,更重要的是强化了“以孝治国”的国策。

(以上文字,主要出自笔者所著《辽宫英后:萧太后》)

张建安《辽宫英后:萧太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