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河的蘑菇火了!人们都在采,你都认识吗?

 止语ny97bztzay 2022-05-08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图片

著名的粘团子,紫红小牛肝菌(学名:Boletinus asiaticus Sing. )为牛肝菌科、小牛肝菌属真菌。

图片

名 编辑 奥氏蜜环菌之前学名叫做(Armillaria ostoyae),由亨利·罗马格尼斯在1970年命名,直到2008年的

本地叫做榛蘑,菌盖肉质,宽2.5-5厘米,凸形,平整,无毛,茶色或黄棕色,干燥时微发红。菌肉为白色。菌褶相距很近,联生(adnate)或稍向下沿菌柄延伸(decurrent),白色。菌柄长10-25厘米,厚6-12毫米,结实,实心,颜色跟菌盖相近。孢子印为白色,孢子成椭球形或卵形,大小5.7-7×8-11微米,光滑,非淀粉质。担子体为棒状,带四个孢子,有些有锁状连接。] 奥氏蜜环菌主要在地下生长和散布,所以从地面上看它生物体的大部分都不可见。只有在秋天,当它结出蘑菇的时候,才给出地下生物体存在的可见证据。在某些地区,由于对土地和养分的竞争较少,这种生物体可以长得十分巨大。它的菌丝攻击树木的边材(树皮和心材之间)并且能以黑色根状菌索(rhizomorph,类似植物的根)的形式在树皮下或树木间延伸很长的距离。

图片

黄小蜜环菌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子实体大。菌盖直径4-15cm,半球形至扁平,浅黄褐色或红褐色,中央色深,

幼时有暗褐色鳞片,老后边缘上翘并有条纹,表面湿时水浸状,有细小纤毛或老后变光滑。菌肉污白色或变深。菌褶污白或出现褐斑,直生又延生,稍密,不等长。菌柄长5-12cm,粗0.5-1.3cm,上部污白色,下部色深,有白色或浅黄色鳞片,向下渐粗,基部膨大明显。菌环呈污白色或带黄色丝膜状,后期仅留痕迹,有时盖缘留有残迹。

图片

中文学名:大白菇 拉丁学名:Russula delica Fr.

图片

木耳

图片

桂花耳

图片

棒瑚菌

图片

皱柄白马鞍菌

皱柄白马鞍菌[Helvella crispa (scop.)Fr],又称皱马鞍菌,子实体较小,菌盖初始马鞍形,柄白色,圆柱形,在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食用,味道好。

图片

刺蘑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3-12cm,半球形至扁半球形,最后扁平,有时中部稍凸,表面干燥,黄褐色或土褐色带粉红色,鳞片角锥状色较深,中部多,易脱落,盖缘幼时内卷,往往附着菌环(菌幕)残片。菌肉白色后带乳黄色,褶缘细锯齿状,不等长。菌柄近圆柱形,长3-12cm,粗0.8-1.5cm。向基部膨大,菌环以上白色,而以下具有类似盖色的颗粒状鳞片,易脱落,内部松软至变空心。菌环膜质,上面白色,下面带褐色,易碎破消失。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假淀粉反应,光滑,椭圆形,7.3-8.1(9.3)×2.3-3μm。囊体棒状,无色或浅褐色,20-50×8-12μm。生态习性 夏秋季多在云杉、冷杉、高山松、红松及混交林地上散生或群生。

图片

白黄侧耳

黄侧耳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菌盖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后期常呈波状。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宽,稍密,柄短,扁生或侧生,往往基部相连。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图片

黄油蘑

图片

马勃

图片

香菇

图片

花脸蘑

图片

这个象面包又象鸡腿的蘑菇大家认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