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敬母亲!苗家摄影师镜头下的乡村妈妈,每一张都触动人心…

 三苗网 2022-05-08 发布于上海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母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

今天是母亲节,远离故乡拼搏的你,给母亲打电话了吗?

老舍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到:“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只要母亲健康安好,哪怕离家再远,生活再辛苦,想到故乡和母亲,总觉得还有家可归,内心便充满安宁。

母爱,历来也是各种艺术创作所钟爱的主题,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将他们对这一永恒主题的理解寄托在作品之中。

在贵州,有一位90后的苗家摄影师,他背着单反行走苗疆9年,拍摄了两百多个苗寨,上万张照片,仅用镜头记录苗疆大地上的百态众生,同时也记录了许多母亲和孩子的亲密互动,用相机见证了母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和主题。

他就是有名的纪实摄影师—— 龙胜海。

|摄影师:龙胜海

在他的镜头下,“母亲”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而是一个个或喜悦、或深沉、或满含爱意的形象...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跟随着他的镜头,来看看这些画面里的爱、思念与温情...

苗家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有风和日丽,有繁花似锦,更多的是阿妈的背篓

背篓里,总是装满了各种东西,猪菜、柴火、农具...

阿妈这小小的背篓里,也是我们儿时的摇篮,里面载满了我们儿时的幸福与甜蜜,载满了妈妈年轻的容颜和辛勤的汗水。

还是婴儿时,阿妈小心翼翼地把我们背在背后。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靠在阿妈的肩上,孩子慢慢地渐入甜美的梦乡,穿过四季的明媚、寒冷无比的深冬。

我们在阿妈的背上数过漫天的星辰,听过夏日的蝉鸣,拂过山间的微风。

苗家的阿妈们,身材不高大,但却结实,一双粗糙的手,把岁月的愁苦编织成身上的神衣,把荒山开辟成了家园,把我们的苗疆童年编织得多姿多彩。

生活在岁月里发酵,阿妈们老了,头发也斑白。

她们对生活弯下腰,弓起背让自己变成一座小山,支撑起了孩子们的梦想。

我们站在她们的肩膀上,看到了更大更远的世界,努力用一生的成长,跟那个小山村告别,跟贫困和无知落后告别。

她们却静静依在老屋的门前,含泪笑着跟我说路上小心。


哪个苗族阿妈年轻时不是漂亮的小姑娘呢?

但后来,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只好盘起了齐腰的乌黑长发,嘴里的碎碎念唠叨替换了轻快的山歌和风月。

她把自己折成一只生活的桶盛满风雨,把手里割草的镰刀当成劈开贫苦生活的长剑,成为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超人。


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触动心弦。

在千年的迁徙历史中,每一个苗族的阿妈都承担着重要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她们勤劳、善良、勇敢、坚毅,用一双勤劳的巧手,让每一个苗族孩子得以在艰苦的大山环境中健康成长。

黑发中晃眼的银丝,日渐苍老的双手,是岁月雕刻的痕迹,是苗家阿妈们操劳的见证。

这些定格瞬间的黑白照片,是否让你能感受到久违的家乡气息,想起远方的阿妈?

作为一位年轻的90后人文摄影师,龙胜海的作品却非常成熟老练,拥有着平静细微处打动人心的力量,有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与镜头语言记录了苗家人的生活,刻录了一代人的记忆,讲述了一段又一段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他镜头下的照片,定格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在这些照片中,我们能看到他的记录,不仅仅是出于一种文化角度,还有一种人性化的情感,使得他镜头下母性,无论是身处任何环境,都散发着令人动容的力量。

龙胜海说:“我用一生的镜头记录家乡”。

在他的镜头下,有记忆,有乡愁,有被我们匆忙行走间忽视和遗失的爱和温暖。

你是否也有认真观察过母亲的模样,拿起手机,为母亲拍一张照片?

今天母亲节,请不要吝啬你的关爱,给她送去一份关心,一份祝福!

三苗网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永远快乐!

END

如果你也有身边民族作品想投稿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