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西民俗:民歌的故事

 夜黑心明 2022-05-08 发布于安徽省
 二是反映农事农时的劳动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采茶调》,包括《采茶》、《倒采茶》、《盘茶》、《贩茶》四个部分。一直以来,茶叶就是岳西农村收入的一项支柱产业,特别是姚河香炉冲、田头雪山庵、包家石佛寺、以及散产于各处的野茶,更是极富盛名。每逢春季,在美丽的岳西山水之间,随处可见漂亮活泼的岳西姑娘在采摘茶叶。“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向白云头”,优美的《采茶》更体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热爱。而在茶叶制作的劳动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美好的爱情故事,《盘茶》作为姑娘小伙之间交流感情、憧憬未来的民间词曲也应时而生。在交通、商贸并不发达的近代中国,要让岳西茶叶走出深山,走向全国,离不开辛劳的茶叶商人,他们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走遍了全国各地,把岳西的茶叶销往各地,也将各地的特色文化和产物带回岳西,曲调简单、明快通俗的《贩茶》,表达的不仅是一条艰辛的茶叶之路、一曲辛酸的游子之歌,更是四处奔波的茶商们对家乡亲人深深思念和祝福的充分反映。《采茶调》唱词均以十二月联叠形式(唯《倒采茶》从十二月唱到一月),充分表达出茶区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情感。除此之外,还有表达采茶女内心情感的《茶春调》,也属《采茶调》相关系列小调。《薅草歌》也属于劳动歌。

    三是反映民间传说故事的,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孟姜女》、《山伯访友》、《十二月好唱小英台》之外,常见还有:将美丽的花之精妙与优美的民间传说放在一起,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传唱的《顺花名、倒花名》;以绣手巾为载体,细说传统民间故事,借以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十绣手巾》、《祝英台十绣》、《十杯子酒》(同为《十杯子酒》曲调,但有多种唱本,这里指的是“一杯子酒正月正,王三公子下南京”)、《十二月叹苦》等。

    四是反映男女爱情故事的,这也是岳西民间小调中词曲最丰富的一类。有两情相悦的爱情趣事,如《十绣荷包》、《姐在房里绣手巾》、《倒贴小调》、《十二时辰》、《妹在河中洗菜苔》、《十二对子》、《十爱妹》、《十爱郎》、《十二月谈梅》、《月亮一出照楼梢》等;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无可奈何《手指尖尖》;有阴阳两隔的哀泣悲叹,如《十二月瞧郎》;有疑心暗生的《手扶栏杆》;有报怨无奈的《姐在房里做花鞋》;有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十劝哥》、《十劝郎》、《十爱妹》;此外,还有反映少男少女思春情怀的《十想》、《十爱》、《十恨》、《十呕》等。其中《十绣荷包》(指“清早起,下床来”)更是少有的叙事小调。

    五是反映民间习俗的,如反映端午节送扇子习俗的《十把扇子》;反映拜年习俗的《拜年》、《正朋初一拜姐年》;反映敬酒习俗的《十杯子酒》;反映定情习俗的《十绣荷包》等。还有上梁、撒帐、哭嫁等歌曲也属此列。

    六是起教育劝导作用、宣扬当时社会正能量的歌曲,如《十劝妹》中就有:“一劝那个小妹妹你贤良,孝顺那个公婆是应当,早端茶来晚倒水,要把那个公婆当亲娘”、“四劝那个小妹妹你听着,勤俭那个发狠做生活,丢掉条把弄扫帚,多看那个鸡猪少看鹅”、“六劝那个小妹妹你是听,莫做那个忘恩负义人,公婆骂着莫回嘴,丈夫那个骂个莫作声”等唱段;再如《十月情胎》中的歌词:“为人在世孝双亲,孝顺双亲才为人,父是天来母是地,父母恩情海样深。父的恩情也难报,实是难报母的恩,母亲怀胎十个月,个个月里尽担心”;还有《郎劝姐五更调》里的“一更子里相劝女姣娥,劝姣娥凡事要看破,好事要多做,年轻人做好事,尤于孝公婆。孝公婆,不在那吃喝,出言语低声要温和,做错要认错,人要学朱氏女,割肝来救婆”、《数百岁》里的“人到十岁要学乖,爹娘送入学堂来,攻读读书十年整,金榜题名游金阶。人到二十莫生心,莫把嫖赌当人参,抛撒银钱犹似可,失落光阴无处寻”等等,都是劝人弘扬好学、良善、孝顺、勤俭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至今仍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七是反映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群众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的。如《夸行业》反映了人们的择业价值取向;《小女子结婚》反映了建国初期新婚夫妇建设新农村的爱国激情;《讨饭歌》、《荒年调》和《穷人翻身歌》反映了旧社会穷人的无奈艰辛和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翻身喜悦;《十劝郎参军》和《五更子鼓》(指“一更子鼓月动身,劝郎去参军”)《十杯子酒》则反映了老百姓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这一类歌曲则以解放初期最多,早在1937年的“七·七”事变之前,在红二十八军活动的根据地岳西凉亭、金龟一带,以磨刀坪红军小学为平台,军民合作编演了许多红色歌谣,如《来救星》、《十恨》、《鱼水情》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岳西小调有独唱、对唱、众唱、唱白等演唱形式,常为清唱或用丝竹伴奏,其中又以独唱形式最多,如《孟姜女》、《十二月和姐谈私情》、《倒贴小调》等;对唱的也不少,如《铜钱一十三台》、《十二对子》、《手扶栏杆情》等;唱白和众唱的比较少,前者如《姐在房里绣手巾》、《手指尖尖》,后者如《夸行业》、《十绣荷包》等。

    岳西小调常分多段,以同一曲调演唱。其歌词有的细腻婉转,富有文学色彩,如《手扶栏杆》中的“(女)什么事出土尖那又尖?什么事出头两半边?什么事开花头喂朝下?什么事喝水面朝天?干哥子!什么时候想你想到今年?(男)笋子么出头尖又尖,黄豆出并头两半边,大椒(辣椒)开花头朝下,小鸡喝水面朝天,干妹子!去年想你想到今年。”有的粗俗诙谐,如《手扶栏杆》中的“干哥干哥干哥哥,你想没有我想得多,日里想得吃不下饭,夜里想得满床摸,干哥子,摸到枕头又当情哥”,再如《十绣荷包》中的“老大开布庄,老二走苏杭,我是老三本钱小,做个卖货郎。”更多的则是通俗直白,浅显易懂,如《十绣荷包》中的“手抓一把草,黄犬你睡觉,干哥来着一口咬”,再如《倒贴小调》中的“大锅煮着白米饭,小锅煮着白毛鸡,猪肚子和豆皮”等。这些曲词都直接来源于老百姓的生活,易懂易记,十分便于民间传唱。

    岳西小调还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在词曲中大量使用虚词,最常见的如“哎嘿哟”、“哎”、“呀”、“唷”、“喂”、“嘞”、“而”、“罗”等,其它特殊一点的如《采茶》中使用的“金银花儿开”,《倒采茶》中的“牡丹花儿呀”、《盘茶》中的“呀嗬嘿呀哟,海棠花儿香唷”、《拜年》中的“小郎子哎”,而《五更子调》中的虚词则使用更多,如:“鼓打(呀呀子)一更(依呀子)月(呀)探头(哦),月(呀)探头(哦),壁上灯乌(翠花儿梅花儿莲花儿四季花儿开)难上油,(翠花儿梅花儿莲花儿四季花儿开)难上油。”这里主词只有20个灯,其中还有3个字是重复,而虚词则有38个字,比主词还多。正是这种大量使用虚词的手法,形成了岳西小调曲调婉转、节奏悠长的地方特色。

    此外,在唱词中使用方方俚语也是岳西山民歌的一个特色。如《远望乖妹过山嘴》中的“昨日见我咪咪笑,今日见我鼓着嘴,莫不是哪个杂种捣着鬼”,再如《手扶栏杆》中的“大椒开花头朝下”、《十二月瞧郎》中的“问声小郎哪怎地”、《姐在房中做花鞋》中的“强如都抹糊”、《拜年》中的“哥哥千万莫多礼,兄妹相称拜什么年。要来拜年你就拜,带什么人事共香烟”等,都是这一特色的直接体现。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大量流行歌曲的传唱,会唱岳西山歌小调的年青人逐渐减少,九十年代以后的人群大多已不会演唱。好在还有一大批致力于民俗研究和传承的文化工作者,他们为岳西山歌小调的搜集、整理做出了大量贡献。1958年岳西县文化主管部门曾收集民歌刻印成册。民歌手韩海潮、胡国翠、王英清等多次参加县、地、省的业余会演。1979年县文化馆组织民歌普查,刻印《民间音乐汇编》第一集,收集民歌96首。另有37首优秀歌谣入选《中国民间音乐集成·安徽卷》、99首入选《安庆地区民间音乐汇编》和《安庆地区革命歌谣烈士诗抄》。民歌《采茶调》已列入岳西首批“非遗”名录。而岳西民歌的传承人之一陈为中,参加央视《乡村大世界》之“美丽岳西”表演活动中,应央视导演要求教玖月奇迹唱《薅草歌》,直接把岳西山歌带上了中央电视台荧屏;2017年10月15号又代表岳西参加市文联的“安庆民歌汇演” ,获得全场观众普遍称赞和欢迎。目前,在岳西的各类乡村大舞台、灯会、文化下乡、乃至生日聚餐、婚宴嘉庆等活动中,也都可见岳西的山歌小调的身影。在大家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岳西民歌正在焕发出新的光彩。(陈正新 搜集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