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后期有鞘剑档案

 李平东方明珠 2022-05-08 发布于上海

本文是关于战国后期有鞘剑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剑,剑首,首,盘,“茎”,锋,髹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战国后期有鞘剑

藏品名称:战国后期有鞘剑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青铜器

藏品年代:战国后期

材质:青铜

功能:有鞘剑

款识:无

尺寸:剑长46.3厘米,宽5厘米;鞘长39厘米,宽5.5厘米,合重0.9kg

战国后期有鞘剑档案

此剑首呈圆盘形,“茎”上有两周凸起的圆箍,格宽而厚,剑刃锋利。所配剑鞘用木板制成,外髹黑漆。

战国时期剑不仅是兵器,也是古代贵族平时随身佩带之物,用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亦可用以防身。

扩展阅读:

剑:古代武器之一种。在春秋战国时期,佩剑同时有表明身份等级的作用。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青铜剑在西周早期已十分成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限制,剑身一般较短(50cm以下),至战国末期才有长剑出现。

剑首: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剑首”。古人常在剑首饰玉。玉剑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流行,魏、晋时期仍可见,宋以后又有仿制。常见的玉剑饰有四种:剑首饰玉、剑锋与剑柄间饰玉、剑鞘上部饰玉、剑鞘下端饰玉。玉剑首中部之孔可插入剑把,小隧孔用以结系。在战国玉剑首中,除圆形外还有方形作品,上饰蟠螭、谷纹等纹饰。

首: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盘:青铜器中的盘一般为承水器,多与匜、盉配合使用。其用法据《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槃(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以匜或盉浇水于手,盘则用来承接弃水,宴飨前后行之,也称“沃盥之礼”。此盘形体颇大,也可作盛水之用。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战国时逐渐消失。

“茎”:剑一般由剑身和剑柄两部分组成。圆形或扁形的剑柄称作“茎”。

锋:剑身前端的尖突称作“锋”。

髹:髹(音修),中国古代将以漆漆物称之为“髹”,髹漆即以漆涂刷于各种胎骨制成的器物上。如《周礼·春官·巾车》言:“駹车、草蔽、然、髹饰。”《汉书》卷九七下:“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等。

上述就是关于战国后期有鞘剑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