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 | 战略误判的代价(5.2 战事研判之二十二)】

 阳城书生 2022-05-08 发布于广东省

    2022年4月拉姆施泰因41国会议标定了国际政治版图的重大变化,一如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于世界的意义一般。
    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我 尚未对这个会议正式表态,但前日新华社通稿了第一次对乌克兰外长的访谈;赵立坚29日关于“中美人民友好”的回应,不能不引人关注。

1,战役周期
    乌东战役从4月18日发起,迄今几近半月。来自双方的战场信息均表明战线依然胶着在离攻击发起不远的地方。
    前两天是84年老山作战发起38周年,重温战事资料时注意到,大多参战部队进入战区后,都进行了“40天临战训练”。
    现代战史学习中,45天左右正是一个战役周期。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进行,50天;库尔斯克战役1943年7月5日~8月27日,52天;沙漠风暴战役1991年1月17~2月27日,40天;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1982年4月2日~6月14日(攻击始于5月初),作战45天。
    兵团一级攻防——突破/防御;分割/对峙;打击/抗打击;围歼/抵抗;打扫战场/撤退……必定有一个过程,而且单位时间内双方战争资源的消耗和战役目标的达到也有一个极限。所以是一两个月的战役周期。若干“战役”构成一个“战争”的全过程。
    俄乌之战第一阶段从2月24日到4月5日基辅撤兵,41天。第二阶段4月18日发起迄今。 
    乌东战役发起整14天,没有发生战役意义的突破分割,对后勤结点的打击亦未见战线变更的明显效果。若未来一周未见攻方改变态势,大概率对攻方不利。
    倒是小泽公开表示七月发起反攻。依战役准备周期,这话不像忽悠。

2,战略情报误判
    我在3月21日的战场研判中说——
    “俄军的最低目的是确立克里米亚的占领,完成乌东二州’独立’,打通克里米亚到二州之间通道并巩固之。为此必须驱逐扎波罗热地域乌军,但没想到在马里乌波尔遭遇顽强抵抗。
    如果基辅初战得手,则迅速置换政权,在军事压力下速战速决。但空降兵力不足,后续衔接不利,’轻敌’背后反映的是战略情报失误。”
    特别军事行动发起初期的打法最能暴露统帅的战法:基辅斩首,十路围攻,号召兵变,核武威慑,按《时代周刊》刚发写小泽的长文,第一天确实是突到了总统府附近;美英也确实招呼小泽撤守做流亡政府。。
    此后的战情没按总统的预案延续,一是乌军没有发生系统性溃乱和兵变,而且抵抗意志坚决。二是国际制裁比预想来的迅速和决绝。三是喜剧演员居然扮演的比《人民公仆》里还要真实,成了凝聚核心。四是欧洲没有为现实利益而分崩离析,反而比战前还要团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察”的根据就是战争决策前的战略情报。
    上述四项“意外”缘于在这四个关键问题上战略情报提供的偏失,因此作战决策把敌情估计得过于颓朽;对本方战力估计的过于强大。对西方阵营的反制强度估计不够,对战略情报失误的备案执行反应也不够敏锐。
    3月月24日北约峰会后西方“搞死他”的信息十分清晰,战略预警信号愈加明显,但俄方基本按既定方针,调整战役重点,发起第二阶段。实际上导致战略对抗继续加剧。在拉姆施泰因会后一周,迄今可见的俄方反应迟钝,进退犹豫。最新信息俄罗斯已按期支付美元外债利息;除切断波兰天然气供应外,尚未断其它渠道。
    情报失误~决策误判~战场被动;综合总体战中预判未能实现,导致协同进退失据,这正是俄目前的状态。
    至于战前“美国拱火”、“北约逼迫”背景,你自己跳进去,造成被动局面,这不正是战略误判?

3,暗战凶猛
    战略误判当然是缘于情报缺失,情报缺失是各方情报界斗法的直接结果。
    A  俄罗斯国防部日前公布:俄军对马林卡发动突袭,击毙了三名美军现役军人:迈克尔·霍克上尉、洛根·施鲁姆中尉、克鲁兹·汤布林中尉。负责保卫美国军人的乌克兰第54机械化旅第1营被歼。
    我在3月25日的战况研判中即说过:“可以肯定北约以及美军技术专家在目前战争中对乌军的全面支持。即使没有成建制部队参战,但情报、技术人员必定在乌克兰。如同朝鲜战场上公开的中国志愿军,不公开的苏联空军;越南战场上没有公开的中国高炮部队,苏联地空导弹,朝鲜飞行员一样。”
    B  三月下旬,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五处负责人谢尔盖·贝塞达和他的副手阿纳托利·博柳赫被逮捕,同时有多达150名俄联邦安全局特工被清洗,俄方给出的逮捕理由是涉嫌贪污公款,盗取活动经费,以及泄密。颇可怪!
    媒体从罪名、涉案人数有种推论:认为五处受领大量经费用于收买乌克兰高层,总统根据汇报相信进行的非常顺利,因而决心开战,以为内因外合一战得手。五处发现总统真的要干,无法制止的情急中将战争信息泄露给美方,以图止战并自保。
    此说尚无法印证,但逻辑上是唯一通的。

图片

    C  曾参与第一次俄乌谈判的乌方代表基列耶夫在第二次谈判场外被乌方反间谍人员击毙。《乌克兰真理报》3月5日报道,知情人士称,基列耶夫因涉嫌叛国罪,在拘捕的过程中被乌国安局人员开枪击毙,国安局掌握有相关证据,包括基列耶夫与俄方人员的通话记录等等。而乌克兰的一名最高拉达议员也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确认了这一点。
    此事足够蹊跷。但更蹊跷的是,基列耶夫所在的国防部情报总局随后给出另一说法,称基列耶夫是在执行特殊任务时被杀害的,属因公殉职。
    用“间”与用“谍”,安全部门在两个系统。逻辑上的解释是作为前者的基列耶夫被后者误杀。这也可以解释俄罗斯五处的联系人层次很高(参与两国谈判),“信用”很好”;似乎也可以联系基列耶夫暴露在前,而五处的窝案由此暴露。
    不过这条线索对导致总统的战略误判关系颇大。
    D   4月21日11时许,俄罗斯特维尔市隶属于俄国防部的空天军研究院发生火灾,塔斯社说总过火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
    特维尔市位于莫斯科西北方向167公里,属俄罗斯中央联邦管区管辖。在战争引起乌克兰多次越境攻击的同时,这样关键且敏感部门在上午、不大面积失火,便造成17人遇难,不能不令人生疑。如果考虑到随后俄远东方向的多次火灾,可联想的自然是“第五纵队”。考虑到乌克兰不像有这样宽泛的“鼹鼠”管控资源,不排除“拉姆施泰因阵营”暗线被启动的可能——至少在下一步。

4,“拉姆施泰因阵营”
    “拉姆施泰因阵营”指参会的43个与会方。记住这个名单: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罗马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挪威、瑞典、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土耳其, 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比利时、丹麦、日本、韩国、突尼斯、摩洛哥、肯尼亚、冰岛 。此外还有乌克兰、北约和欧盟代表
    欧洲国家中除安道尔、摩纳哥几个撮尔小国,以及塞尔维亚,都在“拉姆施泰因阵营”内。但是在4月7日表决暂停俄罗斯在人权理事会资格时,此前唯一没有赞同对俄实施制裁的塞尔维亚也投了赞成票。总统武契奇解释说,他“受到了来自欧盟的勒索”。 
    继芬兰和瑞典明确加入北约的立场后, “拉姆施泰因阵营”中土耳其的加入颇重要,这个扼住俄黑海舰队出海口、一直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耍平衡的国家这回确认地站了那边的队。
    北非突尼斯和摩洛哥与会有些突兀,它与土耳其一西一东堵住了地中海两个口。东非第一国肯尼亚的加入颇可怪,肯尼亚正在国际社会多所崭露,1月初还在王外长出访时高度赞扬中肯关系。
    日、韩的入局倒不可怪,只是它扼住了俄太平洋舰队方向的正面;韩国的倾斜也会引发中国东部战略格局的变化。
    南非、印度与中国一道,在联合国制裁俄罗斯时都是弃权票。于是,五个“金砖”国家都在“拉姆施泰因阵营”之外,或成为失重倾斜之后,未来外交格局中的一角。
    欧洲国家几乎全部进入“拉姆施泰因阵营”,此前首鼠两端的德国、芬兰、瑞典站队最为重要。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加入,使环亚太重要发达国家结成战略联盟。
    这是2月24日以前谁也不会想到的;也是战略误判付出的重大代价。

5,战略误判的形成机制
    A  总统是克格勃出身的,他喜欢用这个系统出来的人,也依赖和更相信依内部情报做出决策。
    B  在可倾听不同意见的“幕僚”越来越少,与部署关系越来越疏远的环境下,情报供应是受“偏好”影响的。
    C    总统依个人的国家观和历史观(代表性的2月21日讲话)来处理国际化问题。
    D  鉴于成就归功于个人,领袖更喜欢亲赴一线指挥。特别是有取胜把握时,例如军事行动的第一阶段。这种决策与指挥合为一体的机制不利于及时调整布署。
    E  现代战争与现代国家治理的影响条件纷繁复杂,没有一个开放、平衡、可调整的理论和执行框架,依靠个人魅力和执着的威权型政治领袖,碰壁是迟早发生的。
    未来几天要观察5月9日莫斯科阅兵,听总统在关键时候讲什么。此外不排除“有关癌症手术与临时权力移交”的信息是非常时刻的某种战略试探。

(2022.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