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农村高中学校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鉴定审批书
2022-05-08 | 阅:  转:  |  分享 
  
一、工作报告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行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等。(不超过2000字)

农村高中学校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

结项鉴定审批书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学校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构建符合教育规律和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研究方法和过程



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为研究法。

调查法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调查,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需求,为研究活动的开闸奠定基础,同时在后期的调查能检验研究效果,调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了解相关领域动向,初步掌握研究方法。

行为研究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研究方法。行为研究一课堂为研究主要阵地,通过对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持续研究,,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准备阶段。课题立项以后,课题组成员立即着手开展前期准备工作。阅读专业书籍,向专业人员请教,理清研究思路,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明确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安排人员分工。

(二)研究阶段。每周一次观摩课,每周一次研讨交流会。研究基本按照“说课—讲课—评课—调查—讨论—提高”这样的程序进行。

1.说课。每周确定一名观摩课授课教师。教师在授课之前先说课。说课的目的是共同研究教学方案,对教师讲的课事先有所了解,尤其是研究人员属于不同学科教师,没有课前的说课活动,没有沟通,会影响后边的听课评课效果。

2.讲课、听课。这是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听课的目的在于观察,发现课堂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积极,学习效果是否良好,教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并把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

3.评课。听课结束,立即进行评课。评课目的在于交流看法,找出共同性、普遍性的问题,把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当然由于评课发生在听课之后即时进行,所观察到的问题有时候可能流域表面,不够深刻。

4.调查学生。课堂效果到底怎么样,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对课堂是否满意,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根源在哪里,教师毕竟是一个旁观者,最终的发言权在学生那里。通过调查学生,哪怕简单的问几句话,都能更直接更深入地发现问题。

5.反思。反思不仅仅是授课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研究人员的事。同头课教师可能反思跟知识联系更紧密的问题,非同一学科的教师要反思课堂共性的问题。反思要形成文字,即教学反思。

6.讨论。每周五下午第三节。所有研究人员带着自己的教学反思参加讨论会。经过几天的冷静期,教师的反思会更深刻、更理性。通过对课堂问题的讨论,好的方面要发扬,分享,不足的地方要寻找解决方法。

7.提高。因为我们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带两个甚至三个、四个班的课。我们设计在听课时听先授班级的课。然后教师改进方法之后换个班级再次授课。因为授课内容相同,所以更有可比性,更能检验研究效果。

(三)总结提高。



1.上传资料。所有研究人员都要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制作课件,撰写教学设计,写作教学反思,定期交流,遴选出优秀教案、课件、教学反思,上传到安阳网络教研平台。

2.完成中期报告和中期评估,挑中研究思路,改进研究方案,完善研究细节。

3.每位研究人员写作一到两篇论文,发表至安阳网络教研平台。

4.完成研究报告,结题申请,形成最终成果。



五、突破性进展



经过课题组全体研究成员的共同努力,研究活动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已初步构建了以“小组PK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学校领导的肯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在研究过程中,课题成员得到了锻炼,研究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



六、部分成果如下:



《学情调查与分析》论文xxx

《学习小组建设的方法和意义》论文xxx

《农村高中课堂问题设置的几点建议》论文xxx

《高中男生和女生学习差异杂谈》论文xxx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xxx

《生物进化论》教学设计xxx

《中国地理测试题》试卷xxx

《区域地理中国农业》课件xxx

《2018高考英语高频词汇汇总》课件xxx 三、研究报告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等。

(不少于10000字)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期望与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加速,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资金投入,优秀生源等进一步向城市集中。比如各地区、县市一中持续扩招,一些农村高中先后搬到城市。继续留在农村的高中学校面临很大生存发展压力,学生招不来,来了留不住,留下来不出成绩,恶性循环。我们学校正是这样一个典型,学生不好管理,老师没有信心,领导压力大,可以说学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痛定思痛,我们认为,客观环境不是自己的能力所能左右,客观条件也不能成为放弃的借口,唯有主观努力,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质量上来了,学生也就多了,优质学生也就来了,学校也就稳定了。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踏踏实实进行校本教研,真正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解决问题,从细节着手,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的、符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找到快乐,学有所获,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核心概念界定





校本教研。本课题属于校本教研,研究人员都是本校一线教师;课堂是我们研究的主战场,前沿阵地;研究对象是自己的学生,课堂上的问题。整个研究围绕一个核心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学习。



三、研究方法、创新点



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专业引领和文献研究。在研究之初,我们面临着理论素养不高、教研能力不足的问题,长于教学短于反思,不善总结、写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虚心向有过科研经历,教研能力突出的高级教师请教,几位老师也是鼎力相助,帮助我们快速成长。同时我们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搜集相关专业书籍,文献资料进行学习,讨论,初步认识课题研究方法途径,克服畏惧心理、陌生心理,树立了信心,确立了基本方案。在研究过程种,我们按时到安阳参加培训会,继续阅读文献资料,站在前任、专家的肩膀上,思路越来越清晰,研究越来越得心应手。

2.调查法。这也是贯穿整个课题研究过程的一种方法。有时候是问卷调查,有时候就是简单的谈话调查。主要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接受程度,学习效果,意见建议。既有课前的调查,又有课后调查,既有即时调查,又有延时调查。通过调查反馈,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行为研究法。这是我们采用的主要方法。行为研究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对象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般流程为:说课—听课—评课—反思—讨论—提高。人人参与,反复进行。在每个环节,我们都要发现问题,哪怕是细小的问题,都要认真研究,找到解决方法,然后改进试验,直到取得满意效果。



研究创新点



1.选题针对性强,目标明确。课题就是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实际,不走形式。我们始终把课堂作为研究的第一对象和前沿阵地。发现挖掘问题,即时反思改进。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既能从网络上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又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上传网络进行交流,不断调整、提高、完善。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有针对性的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确立符合教学规律和农村高中的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五、研究内容



结合新课程标准,研究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只注重形式,不讲求实效。



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解得不透彻,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讲观摩课时做给听课老师看,过后又回到以往传统的讲课方式上,没有真正将新课程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看似课堂气氛挺热闹,有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一会儿提问、一会儿小组讨论,但整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本节课老师究竟让学生学会了什么不明确。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但在听课时,我发现,有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马上回答出来,老师却花大量时间让小组讨论,那么课堂宝贵的45分钟时间,一部分花在无谓的“讨论”上,是不是一种浪费呢?



新教材,老教法。



新课标更加注重过程教学,在课程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学,但是可能有些老师还是沿用原来教法,没有学生的参与,还是教师展示自己,一讲到底,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很好的学好新课标,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更新,改进措施,重新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钻研新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按新教材教学内容的展现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角色,课堂教学应做到学生活动在前,教学理论在后,学生思考在前,教师讲解在后,学生探究在前,教师归纳在后,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自主学习,变成讨论会。



新课标在“目标要求”中突出了学习主体,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自主学习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才能有效,否则将课堂变成讨论会,课堂上轰轰烈烈,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其主要原因是:对自主学习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由学习”。这种轰轰烈烈“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是不可取的,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共同发展,在突出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只有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积极引导,科学组织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才能获取知识。

(4)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不充分。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在一些课堂中,只是把多媒体当作小黑板使用,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资源,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备课不充分,只是简单使用了多媒体,并没有和课堂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2.研究学习小组。



小组学习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一模式很不完善,有形式主义倾向。课堂热闹有余沉静不足,轰轰烈烈的表象下是实际效果的欠缺。有的教师对这一模式心存疑虑,不是大胆坚持,研究,而是放弃,回归传统。重新明确小组学习的意义,研究小组建设,从细节着手,完善课堂小组学习的具体方式,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3.研究学情。学情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不能脱离实际。学情调查与分析也是本次教研的主要内容中之一。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课题立项以后,课题组成员立即着手开展前期准备工作。阅读专业书籍,向专业人员请教,理清研究思路,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明确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安排人员分工。

(二)研究阶段。每周一次观摩课,每周一次研讨交流会。研究基本按照“说课—讲课—评课—调查—讨论—提高”这样的程序进行。



1.说课。每周确定一名观摩课授课教师。教师在授课之前先说课。说课的目的是共同研究教学方案,对教师讲的课事先有所了解,尤其是研究人员属于不同学科教师,没有课前的说课活动,没有沟通,会影响后边的听课评课效果。

2.讲课、听课。这是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听课的目的在于观察,发现课堂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积极,学习效果是否良好,教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并把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

3.评课。听课结束,立即进行评课。评课目的在于交流看法,找出共同性、普遍性的问题,把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当然由于评课发生在听课之后即时进行,所观察到的问题有时候可能流域表面,不够深刻。

4.调查学生。课堂效果到底怎么样,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对课堂是否满意,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根源在哪里,教师毕竟是一个旁观者,最终的发言权在学生那里。通过调查学生,哪怕简单的问几句话,都能更直接更深入地发现问题。

5.反思。反思不仅仅是授课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研究人员的事。同头课教师可能反思跟知识联系更紧密的问题,非同一学科的教师要反思课堂共性的问题。反思要形成文字,即教学反思。

6.讨论。每周五下午第三节。所有研究人员带着自己的教学反思参加讨论会。经过几天的冷静期,教师的反思会更深刻、更理性。通过对课堂问题的讨论,好的方面要发扬,分享,不足的地方要寻找解决方法。

7.提高。因为我们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带两个甚至三个、四个班的课。我们设计在听课时听先授班级的课。然后教师改进方法之后换个班级再次授课。因为授课内容相同,所以更有可比性,更能检验研究效果。

(三)总结提高。

1.上传资料。所有研究人员都要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制作课件,撰写教学设计,写作教学反思,定期交流,遴选出优秀教案、课件、教学反思,上传到安阳网络教研平台。

2.完成中期报告和中期评估,挑中研究思路,改进研究方案,完善研究细节。

3.每位研究人员写作一到两篇论文,发表至安阳网络教研平台。

4.完成研究报告,结题申请,形成最终成果。



七、主要观点和结论。



必须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1.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这一点毋庸置疑。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需求,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不能从教师的主观意志出发,不能想当然,认为自己讲得多,讲的精彩,讲的透彻就算好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拿出来,还没等学生思考,老师就觉得等下去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迫不及待地替学生思考,自问自答,自娱自乐。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情感价值观的陶冶,教师大包大揽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成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我们的发现,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只要超过十分钟,学生就开始昏昏欲睡,这还是教室里坐着很多听课教师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观摩课,而是平常的课堂,学生的反应可想而知。把学生抛在一边,教师的精彩讲课很大程度上只是自我安慰,实际上是一种偷懒的行为。

为把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我们构建了以“小组PK”为核心的课堂模式。课堂内容包括: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小组展示PK。教师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出示给学生后,学生进入自主学习阶段,根据学习内容多少和难易程度确定学习时间;然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小组成员对学习当中的难点疑点进行合作探究;最后是小组展示阶段,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对各组展示的成果进行量化打分。展示过程中允许质疑,对合理有价值的质疑也要给分。课堂结束前,对各组得分进行比较,选出优秀小组。这一模式利用人固有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还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的能力。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北大附中校长王金战也提出,是苹果树就让他结苹果,是西红柿就让他长成西红柿。新课标要求为学生设立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发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置学习问题的时候必须“低起点、多层次”,面向全体,照顾弱势群体。甚至可以说,我们农村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上大都是弱势群体,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拔苗助长。“低起点”是为了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建立自信。“多层次”一是为了让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获得高层次的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同时难一点的问题才具有讨论价值,交流价值,才能让学生逐渐成长。在课堂展示环节,要鼓励所有学生都能展示自己。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展示简单的题目,学习好的学生展示难一点的题目;擅长说的让他口头回答,沉默的学生可以上讲台做习题;英语好的展示英语,数学好的展示数学,什么都不好的,可以擦黑板。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人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发现自己的价值,而最大的悲哀是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3.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就要允许学生犯错。学生回答问题,只要有闪光点,教师就要及时真诚地进行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岂只是孩子,成人也喜欢被夸奖。学生回答问题回答的好,不要吝啬自己赞赏的语言;学生回答的不完善,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不需要学生的答案多么完美,只要体现了思考过程,体现了劳动,就是值得赞扬的。对于学生独到的见解,更要精心保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教学过程称为启迪智慧,培养创造力的过程。



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1.低起点。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蓝本,是教学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我们在参考一些优秀教学设计时发现,一些教学设计看似“高大上”,知识容量大,难度高,从基础到能力,从知识到情感,样样俱全,近于完美,但在实际教学中难于操作,更不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这样的设计似乎就是为设计而设计,完全脱离实际。

我们提出的设计理念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低起点教学,面向全体”。知识问题化实际上让学习任务更明确,问题本身具有激发思考的作用,让学生的思想更集中。问题应该从简单的开始,起点要低,让大部分学生能够学有所获,逐步对学习产生信心和兴趣。适当拉开层次,使学生踮起脚尖能探着,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和成长。在一节语文课上,学的是杜甫的《登高》。最初的设计包括“朗读”、“理解作者感情”、“鉴赏艺术手法”三个环节。但是在课后大家感觉效果不好,尤其在“鉴赏艺术手法这个环节”,学生讨论之后展示的成果跟预期差距很大,教师不得不详细讲解,但学生依然很迷茫。我们就反思,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接下来调查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这首诗竟然不熟悉,不理解字词的意思。这说明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出现了问题,超越了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之前从来不知道那些鉴赏术语。经过反思调整,我们对这节课重新设计,把教学重点从鉴赏上转移到朗诵、背诵环节。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读,而是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人感情,又带着感情进行朗读,还进行朗诵比赛。朗诵之后进行翻译,概括诗人感情。鉴赏艺术手法这个环节干脆取消。教学设计调整后到另一班级授课,效果很不错,学生课堂上很有激情。

2.小容量。一般的课堂都追求大容量,而且容量已成为课堂评价的标准之一。好像容量跟效率成正比,大容量就是高效率。但我们发现,一味追求大容量脱离我们学校实际。课堂上学生忙忙碌碌,东一榔头西一锤,知识点都涉及到了,但每个知识点都没有掌握。战争中讲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学中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理念是,宁可少学一点,也要真正学会。一节课哪怕就一个知识点,可以反复训练,熟能生巧。



3.联系生活。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力求能够把知识跟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发现书本上的知识,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既能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又符合教育的本质。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而不是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拒人于千里之外。比如在政治课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这些知识,一味地让学生背诵、记忆,继而做题训练,教师可能觉得并没有什么难度,岂不知这些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完全是模糊的,遥远的。如果能够把这些知识跟时事政治结合起来,或者更近一点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分析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既能激发学习热情,又能锻炼学以致用的能力。我记得八十年代以前的数学教材,每一道题的情境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虽然有些机械,但其合理性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学习小组的建设



学习小组是课堂教学得以开展进行的基本单位,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建设有以下意义。

1.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2.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插秧式、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3.它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其意义超出了学习本身。

4.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观念。

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尤其能促进后进生的成长发展。



那么该怎样组建学习小组呢?



小组划分的原则。



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原则。根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小组,组内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有一定的个性化和互补性,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保持小组之间的竞争性。

男女比例要适中。男女学生之间有天然的性格、爱好、思维模式的区别。男生抽象思维能力强,女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男生豪放热情,女生细腻平静;男生粗心,女生细心;这样男女搭配,会让他们在学习中互补。而且男女搭配,有利于小组的和谐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无论是分班还是分组,都要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的学生合理分配,那么各小组在学习中就不能形成和好的互补和竞争。有的小组可能整堂课气氛活跃,有的小组可能整堂课死气沉沉,活力不足,课堂学习成为个别小组的“独角戏”,其他小组成为课堂的“看客”。

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的互补。小组互助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补互助,班主任在分组时,因注意在同一小组内,应该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个学科之间都有带头人。不能片某一学科,某一科好的学生都分在同一小组,某一学科差的学生也都在一个小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交流时无人交流,帮扶时无人帮扶。

作为安排要合理。在同一小组内,不能优等生和优等生坐一起,差生和差生坐一起。最好优等生坐中间差一点的学生坐两边,便于学习交流时的帮助。

阶段性的调整。小组分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会出现一系列一样不到的问题。跟预想的状态不符合,班主任就要适时做出调整,使之趋向合理,和谐。

小组的具体建立。

确定小组的人数。根据班级规模和教师格局,小组人数应掌控在4至8人为宜。

确定小组人员。参考上述原则,主要根据考试成绩,先由学生自主组合,教师再进行协调。

确定小组组长。正副组长各一名。组长负责小组日常管理、评价工作。

确立小组内各科学习代表。主要根据各科成绩,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学科代表。

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负责纪律、卫生等工作。

小组长的选择。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成败的关键,充满正能量的小组长能带领小组欣欣向荣,而一个消极的组长会使小组日益消沉。组长应该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加以指导。选择合适的小组长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学习成绩优秀,至少要中等以上。

性格外向,对人热情,善于交流。

善于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

热心管理,有较强的荣誉感。



小组评价机和激励。



1.语言评价。语言评价是指当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发现亮点,并示意学生给予掌声。

2.量化评价。量化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量化积分,管理。

(1).组内评价机制。组内学科代表对小组成员该科学习效果进行量化得分。每周汇总至组长处,选出小组学习之星。

(2)小组之间的评价。班级各科学习代表对每个小组该科学学习表现(课堂回答问题)进行量化得分,月末汇总至班级学习委员出,选出每月优秀学习小组。

(3)量化积分参考三个方面:课堂展示、作业、考试成绩。

(4)对每周学习之星和每月优秀学习小组要及时公布,公开表扬。

(5)年终表彰以综合积分为参考,而不是仅凭期末成绩,一锤定音。



(五)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学生的伙伴,学习的参与者。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共识。教师的主导不仅仅体现在编写教学设计,更体现在对课堂学习过程的主导。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把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出示给学生后,自己当甩手掌柜,高居讲台之上,甚以“上帝”自居,俯视普罗大众。

学生在学习或讨论问题时,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一个敏锐的发现者。学生有什么想法,教师要倾听,对有新意的思想,要肯定鼓励;如果学生的讨论出现“跑偏”,要及时引导,使其回到正轨;有什么难点疑点,教师要心中有数。就是说,不用等到展示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全面把握了解。

在展示阶段,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引领者。学生该怎样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各小组怎样竞争?泽阳避免为竞争而竞争?毕竟一个班里好几十名学生,不可能人人发言,人人展示。不解决好这些细节问题,学生的“PK”就会变成一场“秀”,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毫无作用。

我们的做法是,对于一些难度很低,不具有启迪思维的基础知识,简单题目,采用教师抽学生回答,然后给所在小组得分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全体学生保持压力,人人不能松懈,防止个别学生偷懒。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小组自主展示,有益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展现自己风采。鼓励质疑,但适可而止,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进而课堂时空。归根结底,学习是一件严肃的事,课堂应该有笑声,但绝不是欢乐场。



(六)传统与现代——现代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批判性继承,而不是彻底的颠覆。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教师负责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任务就是聆听,记录,做作业。现代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的“讲”,认为只要教师讲,就是灌输式教育,就是填鸭式教育,所以老师讲的越少越好,甚至有学校规定老师一堂课讲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我们认为这种认知有极端化的倾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历史,现代课堂也如此,现代课堂应该是对传统课堂的批判继承,而不是颠覆破坏。凡是搞颠覆,必将招致混乱。传统课堂真的一无是处?真的就是祸害?统每一个教师都该认真思考。何况,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学科不同章节难易程度也不同,讲还是不讲,讲多还是讲少,不能一刀切,教师应学会应时制宜,应内容制宜,灵活变通。教学是为学生服务,不是为讨好领导,不是形象工程。

再比如,语文课堂,以前讲究听说读写,尤其是读,朗朗书声几乎是语文课的标配。后来学生读得少了,老师讲的多了,现在老师讲的也少了,学生讨论辩论的多了。一堂课下来,学生似乎收获很多,但唯独对课文不熟悉,几天以后,竟然忘记学过的课文。这显然不是现代课堂应该出现上的现象。语文课堂听到读书声,应该是我们的共识。

再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是一种当下很流行的教学手段。作为一种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生事物,一开始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不习惯不适应不熟练,但先在正好相反,多媒体已经深入人心,字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观摩课上,多媒体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多媒体的滥用。有的教师一节课光幻灯片就四五十张,学生看的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种不顾实际滥用幻灯片的教学何尝不是另一种“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呢?

在教学中,我们坚决反对一味求新求异,传统课堂的优点该发扬还是要发扬,没有历史,就没有现代,没有古人的经验总结,就没有有今天的推陈出新。



八、突破性进展。



课题组成员积极学习《新课标》,学习县级的焦旭理念,勤于实践,搜集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按照既定方案,踏踏实实开展课题研究,现已取得相当进展,先总结如下。

1.对课题研究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得心应手,从最初的心有疑虑,到现在的驾轻就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积累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2.初步创建了以“小组PK”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成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落实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对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事先了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3.教学充满热情,教学能力提高。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教师们深入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感受到工作是美丽的,是有意义的。在研究中解决了一大批常见的课堂问题,学生会学了,老师也会教了。

4.学会了利用网络进行研究、交流,创作了一批课题论文。作为农村学校的教师,我们一开始对网络都不太熟悉,但课题研究等于是赶鸭子上架,形势不饶人,我们课题组成员虚心向别人请教,勤于摸索,最终学会了利用网络进行校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教学反思,课件,教案设计等顺利传送到网络教研平台。

5.带动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推动力学校课改进步。由于在课堂教学上的进步,学校其他教师也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九、学术价值自我评价。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构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在研究方案上,主要是行为研究法,课堂是研究第一线,我们紧紧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研究,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构建适合我们农村高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推广意义,而且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教研水平、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十、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本课题自立项以来,整个研究过程都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和学校同仁大力支持。对于研究中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突破研究组的范围,作为校级课题供全校教师共同探究,带动了全校教研热情。对于课题研究取得的一些成果,在全校进行推广,取得良好的效果,整体提高了教学质量,稳定了办学形势。课堂教学的改革也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在社会上获得了积极的效应。



十一、存在的不足。



课题研究主要在本校进行,缺少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沟通。

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直观的观察和感受上,还缺少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客观支持。



十二、今后的设想。



坚持以“小组PK”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细节上进一步完善,争取把这一模式打造成我校特色,并且跟其他同类学校交流合作。

把课题研究、教学反思常态化,坚持不懈,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理念,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方法,实现新突破。

把课堂教学跟学生考试成绩挂钩,用成绩来检验研究成果,再根据成绩来改进研究,对已有成果要坚持,巩固,发展。

























































































































































































































































































































































































































































































































































































































































四、阶段成果

序号 作者 成果形式与名称 完成时间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期号

或成果在研究过程中的获奖情况

1

xxx

《学情调查与分析》

18.11

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

2

xxx 《学习小组建设的方法和意义》

18.11

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

3

xxx 《启蒙运动—法国的思想家》

18.12

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

4

xxx

《历史教学反思》

18.12

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

5

xxx

《地球自转公转及其意义》

18.12

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

6

xxx

《中国地理测试》

18.12

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

7

xxx

《区域地理中国农业ppt》

18.12

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

8

xxx

《课堂问题设置的几点建议》

18.11

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

9

xxx

《农村高中现状及对策初探》

19.05

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

10

xxx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8.12

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

11

xxx

《农村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心得》

19.05

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

12

刘安江 《2018年高考英语高频词汇汇总》

18.12

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

13

14 五、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初审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六、县(市、区)课题管理部门审核意见(局直学校不填此项)



























(盖章)

年月日

七、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专家鉴定意见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立项编号 鉴定意见



























专家鉴定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能否通过鉴定 通过□不通过□ 市课题管理部门审批意见











(盖章)



年月日



―2―





—3―





―16―









献花(0)
+1
(本文系星星的泪光...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