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践研究 结题鉴定审批书
2022-05-08 | 阅:  转:  |  分享 
  
一、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行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等。 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践研究结题鉴定审批书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有十几年的教龄,教学科研能力突出,课题组充分考虑到每人的研究专长,分配相关任务,试图达到集合效益的最大化,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的保证。在有明确分工的基础上,通力合作,按照研究方案有条不紊的开展研究活动。

2017年6月我们进行了《“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8月底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批准了我们的课题并同意立项。经过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准备,10月14日,课题组成员在xxxxxx小会议室召开了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设定的步骤,全部课题研究分五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7年6月-8月),

我们按方案规定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通过网上和书籍搜寻相关资料,掌握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观看其他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视频资料,确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2017年9月-10月)

我们开展了学习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确定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将任务分配给每一位组员,考虑到学生自然成长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高二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较为稳定,所以我们选择高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半年“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的实施,得出学生体质健康变化情况。

2017年9月27日,课题组成员对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状况和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获取相关数据。

?第三阶段:(2017年11月-12月)

11月13日,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学校高一和高二年级进行了“笃行团队操”比赛表演,本次活动邀请了100余名家长参加。展示会上,同学们精神饱满,口号铿锵有力,跑操队形整齐划一,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学生们给到场的家长、全体师生作了精彩的汇报展示。这对于引领和激励全校学生更好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1月20日至24日,为了配合“阳光体育运动”课题研究,经学校办公会研究,我校的阳光体育运动须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共同参与,人人参与活动,达到全体健身、全员愉悦。所以,我们遵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结合学校的实际,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体育文化节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拔河、跳绳、篮球和排球比赛,通过我特色“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我校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养成。

12月4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聚在一起进行了课题讨论会,在会上,大家一致提出了要进一步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加强对学生自主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研究,制订了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进一步讨论了在大课间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活动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抒己见,通过了考核办法,总结了几种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积极性的办法,这次会议对课题的深入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本阶段对第二阶段的成果还进行了总结,课题组成员初步撰写了几篇研究论文。并邀请学校课题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宝,相关专家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了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加强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方案。

第四阶段(2017年12月中旬—2018年4月)

(1)课题组基本上每人负责一个运动项目,开展课程化活动,期间通过听课、观摩、研讨等方式,明确课程化实施过程中的得失,追索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找寻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最佳方式方法。

(2)根据反馈情况,开展课题专项研究,举行研讨会,探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困惑、问题,完善课堂模式。针对不同运动项目,讨论活动开展方式。逐步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的相关理论体系。

(3)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相关调查。

(4)收集实验所有资料、总结,完成对学生最终的体质健康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

第五阶段(2018年5月中旬-2018年6月)

课题总结阶段,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申请结题。

研究计划完成情况:

(1)探究教学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小社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框架。

(3)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与分析。

(4)按期进行结题。

研究成果:

论文:“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背景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探(投稿中)

论文:基于区域方案比较的中招体育考试研究河南省教育系统论文类科研成果一等奖

论文:测评表评价方案在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学习评价中的

实践研究河南省教育系统论文类科研成果一等奖







(可另续页)

三、研究报告(不少于10000字)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等。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一、明确“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的要求与内容

针对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情况,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切实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其目的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通知》》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各级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都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细则组织实施;第二,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第三,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认真测试记录结果,作为毕业升学相关依据,开展“达标争优”活动,达到优秀等级,颁发“阳光体育奖章”;第四,通过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长跑、竞赛等多种途径丰富大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平均每个工作日都有1小时来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第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过程中不断宣传健康的理念,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在全社会人心中生根发芽,从而在全社会更加全面深入更好更顺利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第六,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这是一项旨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由学校、社会、家庭多方组织的一体化的体育工作,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是给国家未来带来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财富,实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的长远规划!

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科学地开发“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和多元化教育功能,有效地组织、管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才能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实的情况是: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对现阶段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升学的压力,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多为体能类训练,课间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开展单一,组织单调,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此外“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还受到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场地器材的影响、时间没有保证,同时也存在着校本开发课程少,学生喜欢的项目进入体育活动少等原因。这些都制约着活动的开展。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在继承优良传统课程的基础上,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充分体现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结构内容方面,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就是要让学生喜爱并参加运动,在运动中学会学习,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同步、整体、协调的发展。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育学科课程改革,课程模式的改进已经成为必然。基于此,从2013年秋季开始,河南省为了更好的实施大课间阳光体育工程,要求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并列入学校课程,实行课程化管理。

应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应属于体育课程的下位概念,是活动类体育课程。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载体组成部分,相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课程更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宽广性。所以,本研究对“阳光体育运动”从课程化角度加以理论研讨与实践研究,是对阳光体育课程资源研究,有关长效机制研究的有益补充。

“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简单地说就是将部分阳光体育活动转变为体育课程。具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把部分阳光体育活动改造,使之适应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符合学生锻炼习惯而进入体育课程学习或锻炼,达到提高学生体育参与兴趣、提高身体素质、养成锻炼习惯之目的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把部分成熟的、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计划地引入课程内容,使学校体育充分吸引学生兴趣,达到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掌握体育技能,形成锻炼习惯的目的。

“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是以新课程标准为基准进行的,不仅有利于中小学课程内容的增加,更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长久开展,同时也使中小学体育教学保证传统内容的同时也得到与时俱进的更新。

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是“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的重要保证

我们坚持,遵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阳光体育运动”须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共同参与,人人参与活动,达到全体健身、全员愉悦。

1.科学性原则

“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的项目以及活动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变化规律以及学校实际情况。

教育性原则

开展体育活动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提升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严格遵守纪律和培养集体荣誉感。活动融合了体育、音乐、卫生保健、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真正关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趣味性原则

开展阳光体育首先是为了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体育教学的需要,尤其是项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和只有少数人感兴趣,应大量引入趣味性强、时代性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简单、大众性的体育娱乐项目,扩大直接参赛人数。活动形式也要多样化,比如请校内外专家配合“阳光体育运动”举办体育健康讲座,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观赏体育比赛,运用录像、电视实况转播、现场观看等形式,在生动热烈的比赛气氛感染之中,享受体育的魅力以及竞赛中体现出的体育精神,增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3.安全性原则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开展活动的根本目的,安全性是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为此在活动开展中,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生的身心状况,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器材的安全状况,切实组织好、指导好,才能确保安全。所以,结合学校的实际,科学设计,合理安排“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依托优质资源,构建完善“阳光体育活动”的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保障活动的积极开展。

认识到这一点,学校成立专门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政教处为主要责任处室,课题组成员积极协助并作为主要工作人员,年级组为责任单位,以班级和社团委基本活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班主任和体育教师。

充分开展“两操一活动”:利用上午课间操30分钟,下午眼课间操时间,下午课外活动的40分钟时间,以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由学生会成员对各班级的“两操一活动”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并安排有值班领导,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运动会”和“体育文化节”,检验各班级,各年级的活动课成果,并评选出优秀班级,形成对“阳光体育”的常规化管理。

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课间跑的形式和内容,使之成为“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的常态化活动

我校校园占地面积仅有30亩地左右,32个教学班,没有标准的体育场,在校学生近1800名。减去教学楼,综合楼等建筑用地,再减去绿化、车棚、过道等用地,全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实际使用面积很小。由于学校校园可供实用的面积有限,为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和有序,限制了我们体育活动不能采用太大的(如垫子)、不宜控制的(如足球)器械。因此,我们选择课间跑、跳绳等需要占地不大的、相对固定的活动项目和形式。

并且,我们对学生入场方式进行了研究、统筹,从跑动路线、音乐选择、班级口号等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提前安排专业老师进行班级跑的训练,在每天的课间跑中也有专门老师进行组织与讲评。

“笃行团队操”是学生每天锻炼身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跑积极向上、节奏清、动感强,能集中反映学生在阳光下欢快、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青春的生机与活力。这对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大脑疲劳,调节情绪,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培养节奏感、韵律感以及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1月13日,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学校高一和高二年级进行了“笃行团队操”比赛表演,本次活动邀请了100余名家长参加。展示会上,同学们精神饱满,口号铿锵有力,跑操队形整齐划一,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学生们给到场的家长、全体师生作了精彩的汇报展示。这对于引领和激励全校学生更好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以社团组织、活动小组、运动队为载体,切实加强“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活动的有效性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开辟了体育展示橱窗,定期更换主题。及时利用学校、班级多媒体,将体育信息、体育与健康知识传送给全校师生。尤其是在大型比赛期间,更新中国队的相关信息,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学习优秀运动员的奋斗精神、激发其运动热情,

课程化中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组织领导才能,体育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老师通过仔细观察,确定体育骨干,通过对他们的提前引导,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借助学生骨干的力量,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身体活动的主体意识,又成为课外体育教育的另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也让学生的组织才能得到锻炼和发挥,同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和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才能,也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服务。

增加运动队数量,每周安排运动队训练,在校园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评选出优秀运动之星,利用升旗等场合对这些同学进行大力表扬,用榜样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的持久生命力在于学生对它的浓厚兴趣与积极参与。从组织形式、活动内容、音乐选择、评价办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大胆改革,才能永葆其生命力。所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采用组织比赛,营造氛围;参与比赛,获取成就;挑战自我,自我加压等方式,力图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的保证,才能确保运动的效果。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中有“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这种组织形式注重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运动兴趣入手,控制运动负荷,使学生在运动中找到乐趣,不仅达到锻炼的目的,以期进一步加大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比如,针对排球技术水平比较低的同学,我们采取降低网高,增加比赛人数,改打软式排球等。我们还根据不同技术水平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了若干活动小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1月20日至24日,我们本着“阳光体育运动”须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共同参与,人人参与活动,达到全体健身、全员愉悦的目的。遵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结合学校的实际,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体育文化节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拔河、跳绳、篮球和排球比赛,尤其是实跳绳和拔河比赛,参与人数非常多且广泛,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需要,竞赛过程人人有兴趣个个爱参与,较好的体现了竞技性、娱乐性、趣味性三者的结合,尽最大努力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要,切实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了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也促进了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学生身高体重标准指标得到提高

2006年初,专家小组对全国10多万名学生的健康体质状况作了为期一年的调研,结果和结论是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症的比率直线上升。这离我们实现强国强种的夙愿越来越远,目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不得不让广大教育者担忧。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对“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前后学生身高体重指数进行了对比。

表1身高体重指数情况变化对比表

评价标准

之前人数

之前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偏轻

偏重

标准

超重

肥胖

43

256

213

30

18

7.67

45.50

38.67

5.27

3.20

40

171

301

28

18

7.50

30.5

53.79

5.01

3.20



通过学生身高体重评价等级表显示,去年在560名学生中体重偏轻的占7.67%,体重偏轻占45.50%,标准体重的只有38.67%,超重占5.27%,肥胖占3.2%;今年体重标准体重占53.79%;通过对比显示,今年的学生身高体重数据比去年有明显提高,但是,肥胖儿童的体重基本没有改变,原因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王奇教授曾在《中医体质学》中表达,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国民的基础,是全世界人民日益密切关注的重要话题,它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兴衰,可以说,学生在学校的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据研究显示,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学校体育中除正常的体育课课程教学外,课外的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力。

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这是一项旨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由学校、社会、家庭多方组织的一体化的体育工作,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其工作的重点和重心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当前的体育教育运行体制下,对“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的探索是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的积极改进和尝试。





表2课程化前、后《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评价等级统计对比

等级标准

之前人数

之前百分比(%)

人数

之前百分比(%)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44

165

346

23

7.8

29.41

61.79

4.1

47

111

392

10

8.3

19.89

70.03

1.78



通过测试的数据显示,“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之前优秀率为7.8%,良好29.41%,及格61.79%,不及格4.1%;阳光体育运动后,优秀率为8.3%,良好19.89%,及格70.03%,不及格1.78%。由“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前后对比可得,学生的体育健康标准成绩优秀率、良好率有所增长,尤其是及格率同比增加近十个百分点,不及格率同比减少2.32。

七、“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有利于学生自主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表3学生报名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各项小社团比例对照表

选项

课间跑

篮球

排球

健身操

跳绳

羽毛球

乒乓球

其他



之前百分比(%)

20.0

24.3

33.5

12.0

15.7

20.4

2.7

2.5



选择百分比(%)

97

37

41

2.1

23

23

10

1



从表3可以看出:2017学年高二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时,在项目的选择上排序依次为:排球、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其中排球是很多学生的首选项目。从调查的情况来分析,我们认为,这主要与我校是省排球传统项目特色学校有关。之所以课间跑为97,是因为我们要求所有同学都要参加上午的大课间跑,只有个别残病免的学生不参与。集体组织课间跑结束后才允许学生分小组活动。下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我们以社团为单位,专业老师循环指导。

表4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形式的选择情况对照表

选项

单独活动

与运动队活动

社团活动

小组活动

其它

位次



编号















之前(%)

15.3

12.3

39.6

17.7

15.1

③④①⑤②



之后(%)

3.3

12.5

64

17.5

2.7

③④②①⑤



通过表4发现:“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之后,以社团形式活动的比例较大,说明我们专业的引导和组织起到了积极作用,单独活动或者参与不活动的学生人数大幅度下降,总体来看,学生活动的自主、合作等精神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学生不活动的现象有所改观。

表5“课程化”前后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次数、时间情况对照表(%)

选项

活动次数

每次活动时间(分钟)





经常参加

参加

偶尔参加

不参加

40

25

<20



之前(%)

20.3

35.5

41.9

2.3

68.5

27.2

4.3



之后(%)

25

83

15

1.1

93.7

25.3

2.7



注:经常参加——每周四次以上,参加——每周二到三次,偶尔参加——每周两次以下

从表5来看,由于2012年学校搬迁,场地受限制,每班只开设两节体育课,学生活动空间、时间不足也是很大的因素。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人数大幅度提升,使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体育锻炼场面重现校园内外,学校的运动氛围日趋浓厚。这足以说明“阳光体育运动”已成为一种常态。

总体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喜爱体育运动,自主参与课余兴趣活动的态度积极踊跃。都期待参加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也积极踊跃参加了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调研中也得知,很多学生认识到,参加阳光活动过程能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体能,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很多学生为能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为取得优异成绩,主动积极的参加学校课余的技能训练和较大强度的身体素质练习。

八、“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快速地促进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

我们依托体育社团和学生活动小组为基本活动单位,各专业老师制定教学计划,按时到场指导,保证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快速地促进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

例如在篮球周活动计划中,针对学生初学篮球,进行熟悉球性的练习中使用不同的篮球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在有球技术的活动中,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传接球技术的掌握,以及可以走两到三步的投篮练习。活动内容描述详细,在篮球活动计划中,同样详细的制定了学生的周活动内容,包括熟悉球性、原地拍球、简单运球等,活动计划也将整月的活动内容进行了大方面的引导,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踢毽子活动计划中,将基本站架、步法以及前踢、横踢两种基本腿法列为重点活动内容,围绕重点内容添加小游戏,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在月活动计划中,描述了一学期的活动内容,使活动的开展有据可依,有条不紊地进行。

我们试图建设一支水平较高的、适合本校实际状况的竞技体育队伍,形成自己的校园体育传统,并在传统的积累过程中形成本校的传统与风气。这样,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与风气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大家的努力,我校男女篮球队、排球队在“晨光”体育活动中都获得冠军,这些都离不开“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实施。我校的田径运动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在xxx中小学生田劲运动会中,获得总成绩看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同时在学校中掀起一股篮球热排球热,很多同学都对篮球、排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我校的男女子篮球队、排球队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训练,正在积极备战2018年的河南省运动会。

实践表明,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让教师引领着学生与阳光同行,合理规划,精心组织,扎实实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体育学习与运动的乐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拓展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学生一定能在“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实践中受益匪浅!

九、“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实施,加快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步伐

校园体育文化涵盖了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制度文化、体育精神文化三大类。这些文化不同层面的不同表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激发、营造、培育的方法构建一种和谐、大众、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其为校园文化添彩,为人才培养服务。尤其是体育精神文化是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我们所努力营造的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的实施和全面推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将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同时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也对此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能够起到教育、激励、感化、暗示、促进和启迪的作用,对于学生形成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体育能力、锻炼习惯均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这对于阳光体育而言无疑将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极大飞跃,更是我们学校体育所期盼的。因此,我们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方案,并通过具体的细化了的实施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体育文化氛围,切实有效地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一、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围绕“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的要求,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为重点,构建一系列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内容和组织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修改,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对课程化活动内容进行重组与优化、组织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调查、研讨、比对等方式对实施内容和组织形式不断调整。

二、文献资料法

围绕课题研究需要,查阅关于体育的各类文件,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文献检索及资料收集工作,阅读相关专家的著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得知: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目前已经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有关阳光体育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对学生的参与意识方面,体育场馆管理和使用以及课程资源研究比较薄弱,有关长效机制的研究目前出现一些成果,但是仍然不够成熟,长效机制构建的理论研究仍是薄弱环节。多数的研究均带有经验总结性、理论指导性和地方性,具有明显的区域色彩。有些注重的是政策研究,有些是理论指导,有些是侧重大课间组织形式,有些侧重于内容资源。操作性、实践性的研究较少。

三、问卷调查法

制定课题研究需要的相关问卷,并进行调查。

四、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制作相关图表,为研究的准确率提供支持。

五、逻辑分析法

对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类,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结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案对实践方案是否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行价值评估,进行分析与探讨,阐述观点,提出建议等,对阳光体育活动政策方案进行优化排序和选择决策,试图实现最优效果。

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健康的审观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训人才的需要。

经过“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实践探索,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识,努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校有体育特色,确保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校体育活动充满活力与激情。

一、构建了适合本校的课程组织形式,课间跑、体育社团、运动队、小组活动蓬勃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常态。

二、促进了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三、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并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取得了精神和成绩的双丰收,并进入到良性循环的状态。

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

“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是以新课程标准为基准进行的,应属于体育课程的下位概念,是活动类体育课程。开展此类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小学课程内容的增加,更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长久开展并提供保障,同时也使中小学体育教学保证传统内容的同时得到与时俱进的更新。

相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课程更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宽广性。所以,本研究对“阳光体育运动”从课程化角度加以实践研究,是一次丰富体育课程理论的有益尝试,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本课题进一步探讨“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实证性的研究也为今后“阳光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参考。

成果的社会影响:

本课题围绕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的要求,依据教育运动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实际情况,以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为首要目标,试图构建一系列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内容和组织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修改,为“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相关经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为学生的体质健康服务

课题研究给我校的校本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校体育活动的良好开展,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强集体凝聚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构建了“阳光体育运动”的部分项目的校本化模式,但是,完整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操作体系及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二、通过对研究对象“阳光体育课程化”的实验干预,与最初的体质数据做对比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虽然选取的是高二学生,体质状态较为稳定,但是,体质健康状况也是在自然发展变化当中的,研究对象的自变量的控制存在着某些不足。

三、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学校活动的开展中,不仅有时间的限制,还有空间的制约,由于学校的建设面积相对较小,在场地和项目选择上也有极大的局限性,从学校整体课程安排来看,在教学方面,学校课程开展的种类较多,尤其是我校艺术班的学生,专业课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体育活动的时间较为固定,但从练习内容和计划上说,仍然不够系统和完善。

四、研究中出现的其它问题:

一部分学生因为完不成作业不愿意下来参加活动;学生在运动中常常因为争抢器械发生矛盾和冲突;天太热或太冷学生不愿意出来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个别文化课老师存在拖堂现象,学生不能按时下来活动。

今后的研究设想:

一、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面向全体师生,拓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广度,深化研究,构建师生全员参与的校本化操作体系。因为积极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参与其中,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和修养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化,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2、拓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度,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问题做出更深层次的解释和说明。尤其是“阳光体育运动”社会家庭的联动关系问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校外体育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活动场所越来越多样化,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教师可以加强引导、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青少年宫体育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和竞赛等,把这些活动纳入课程范畴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更新。

3、具体的“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问题,每个学生的全面的评价指标、班级全面的评价指标等。

4、因地制宜,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化解场地、器材、师资、时间等诸多难题,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和体育器材,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抓主特色,提高技术水平,真正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校有特色。



(可另续页)四、阶段成果(可另附页)

序号 作者 成果形式与名称 完成时间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期号

或成果在研究过程中的获奖情况 1 张连磊等 论文:《基于区域方案比较的中招体育考试研究》 2017.10 河南省教育系统论文类科研成果一等奖

2 张连磊等 论文:《测评表评价方案在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学习评价中的实践研究》 2017.10 河南省教育系统论文类科研成果一等奖

3 张连磊等 论文《“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背景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探》 2018.06. 投稿中





七、xxx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结题专家鉴定意见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立项编号 鉴定意见































专家鉴定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能否通过鉴定 通过□不通过□ 市课题管理部门审批意见















(盖章)

年月日 附件2



2018年xxx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结题汇总表



报送单位:(盖章)联系人:手机:

序号 立项编号 学科 单位 课题名称 主持人 主要成员 特别提醒:

1.单位名称的填写必须遵守规范,要与课题所属单位的行政公章严格一致;

2.如有批准课题变更的内容,依据批准变更后的信息准确填报;

3.按照立项编号由小到大排序汇总;

4.此表纸质一式2份报送,电子稿必须为Excel格式使用U盘报送。

—2—





―1―





―14―





―15―





―6―









献花(0)
+1
(本文系星星的泪光...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