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容易上火?三甲医院医生竟然给一个多月儿童诊断为上感后开两种复方感冒药,还让忌上火?!...

 小元元 2022-05-08 发布于黑龙江省
掌握童爸育儿公众号这两个简单方法,让你秒变妈妈群里的科学育儿达人!

@罗百竹:大家来说说,深圳儿童医院的医生,竟然给一个多月的儿童诊断为上感后开两种复方感冒药——氨酚麻美+小儿宝泰康颗粒?!医嘱里还让忌上火!这是无知,还是无知,还是无知??三甲医院的医生这么开药,连一个学习了几星期的外行都不如,简直匪夷所思!#童爸点评庸医# 

图片

童爸点评:很多家长可能还不知道——为什么不应该给六岁内儿童开这类复方感冒药(包括中西医感冒药),推荐阅读:《国家药监局终于开始对小儿复方感冒药下手了!这些常见的小儿感冒药都不应使用!
本篇目录

01. 关于上火

  1.1 上火是一种文化概念

  1.2 中医眼中“百病”皆因上火

  1.3 下火中药的真相

  1.4 科普文汇总:关于上火

02. 这些都不是上火

  2.1 唇疱疹不是“上火”

  2.2 口角糜烂不是上火

  2.3 口气/口臭不是上火

  2.4 口腔溃疡不是上火

  2.5 眼屎多/嗓子疼/吃荔枝与上火无关

03. 关于中医

  3.1 旧医在生活中无孔不入

  3.2 满嘴上火积食的医生肯定不靠谱

  3.3 这些其实是中医术语

  3.4 为什么中医粉是国人的默认配置

  3.5 不信中医后就不再上火

  3.6 鲁迅说错了吗?

笔记:童爸汇总的关于上火的科普文章
分类:中医文章汇总——上火
关键词:上火、去火、祛火、下火、降火、清火、火气、清热、实火、虚火。
图片

童爸育儿对话框发送关键词上火

就可获得本篇科普笔记

[最后修订:2022.5.8]

01

关于上火

1.1 上火是一种文化概念

@罗百竹: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容易上火?因为“上火”是个文化概念,烙印在我们的思想之中。“上火”是传统旧医对许多疾病症状(也包括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的一个笼统的、模糊的说法,因此在现代医学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词语。在科学已经昌明的时代里,如果你还持有“上火”思维,这是你还不具备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表现。童爸健康群里不存在“上火”,入群后请抛弃你的“上火”思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虽然已经有无数的前贤高擎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火炬为我们指明了历史的方向,但百年之后的大多数国人却依然并不明白这点。哎,有永远去不完的火,永远活不完的血,永远祛不了的湿,永远驱不尽的寒,永远解不了的表,永远排不完的毒,永远理不尽的气,永远化不完的淤,永远补不好的肾,永远健不好的脾……永远骗不完的中国人!

图片

图片来自互联网

陈独秀:《敬告青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全文:《陈独秀:敬告青年》。

图片

推荐阅读:
 一小时爸爸:上火,到底是什么
 裴洪岗: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容易上火?
 凤凰WEEKLY:湿气和上火,中国人的冰与火之歌

1.2 中医眼中“百病”皆因上火

@罗百竹:波普尔这段话用在中医上实在太合适不过了!一个人只要掌握了上火、排毒、积食、健脾、肾虚等词语,他似乎就可以用这些词语解释一切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从而给予一个人虚假知识感!卡尔·波普尔指出——“这些不可证伪理论巨大的心理吸引力的奥秘在手它们解释一切的能力。预先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能理解它,不仅给你一种掌握知识的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你应对这个世界所需的情绪上的安全感〞。但是,这种安全感的获得并不是科学的目标,因为对这种安全感的追求是以知识发展的停滞为代价的。科学是一套不断挑战原有信念的机制,在这种机制里,原有信念以一种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方式接受实证检验。这一特点常常使科学——尤其是心理学——与所谓的世俗智慧或常识相冲突。

图片

@罗百竹:上火就是个大箩筐,什么都可以往进装的。中医使人愚昧,因为不求甚解,一个上火就可以解释数百种现象。而现代医学使人进步,因为不会声称自己能解释一切,但是一旦可以解释某种疾病就不容中医再插足。可悲的是,很多西医医生张口闭口也是“上火”,甚至在医嘱里还让“忌上火”,给孩子开一堆清火的中成药,这让人情何以堪!中医里的“上火”,往往包括了这些完全不同的问题:

图片

● 普通感冒、咽痛、咽喉红肿、耳鸣、耳痛;

● 痤疮(青春痘)、疖肿、荨麻疹;

● 流鼻血、眼睛红结膜炎、鼻泪管堵塞;

● 口臭、舌苔厚、牙龈出血、口腔溃疡;

● 唇疱疹(疱疹性龈口炎)、带状疱疹(缠身龙);

● 接触性过敏、食物过敏;

● 尿黄尿少、尿急尿痛、尿血、便秘;

其实这些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和治疗方案,岂能全部“下火”了之?!

1.3 下火中药的真相

@罗百竹:有个朋友私下和我说——我一上火,耳道就肿,吃一点六神丸就好,这是为什么呢?童爸回复:我建议你还是应该去看靠谱医生,经过仔细检查,看看是什么问题,诊断结论是什么?是否是哪种病毒感染?六神丸含雄黄,雄黄很可怕,因为里面经常含有微量砒霜。砒霜能影响人出现一些症状,貌似让病情好转,但是可能会让人慢性中毒!这类似于吃鸦片也许会改善咳嗽和咽痛症状,但是医生不会给感冒的人开鸦片的,因为不值得为了一种很可能是自限性疾病的问题服用毒副作用这么大的东西啊!其实我能猜到,你就算不吃六神丸,这个症状一样也能逐渐好转的。不过你也可以试试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往往对于红肿和疼痛也有不错的效果。

@罗百竹:有宝妈咨询——六神丸能给孩子吃吗?让我回答那就是——不能。六神丸,号称可以“清凉解毒,消炎止痛“,而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 。六神丸由牛黄、珍珠、麝香、雄黄、冰片、蟾酥6味中药组成。其中雄黄是砷的硫化物矿物,是有明显毒性的。而麝香和冰片也不建议小儿使用。看这种药的适应症,似乎是用于咽喉红肿和疖肿?咽喉红肿可能是病毒引起的,也可能是链球菌性咽炎,前者不需要用药,后者需要使用抗生素。疖肿则要清创和换药,严重的要口服抗生素。如果盲目相信六神丸的“神效”,一方面可能会滥用药物,另一方面可能会耽误孩子的病情。

图片图片

推荐阅读:

 一小时爸爸:美林菊花晶,让宝宝清火还是上火?

 丁香医生:宝宝「上火」了,该怎么给他「去火」?

1.4 科普文汇总:关于上火

 夏天的陈小舒:细数那些让孩子“上火”的坑
 自得欣然:今天咱们来聊聊上火吧
 阵雨Fallin:别担心了,这些症状不是上火
 LIGHT母婴:上火是什么鬼,你是不是又“被上火”了?


02

上火的真相

2.1 唇疱疹不是“上火”

科普:疱疹病毒则采用一种温和得多的方式来与宿主共处。它们在感染细胞后,会让自己的遗传物质结合到细胞染色体中,变成染色体的一部分,随着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而一代代地传给了新的细胞。所以一旦被疱疹病毒感染上,它就变成了永远潜伏在人体细胞中的敌人,不可能彻底把它清除掉了。这些潜伏的敌人有可能会导致癌变,不过一般来说是无害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精神压力大、生了某种疾病),由于某种未知的因素,潜伏的病毒遗传物质会突然被激活,开始复制新的病毒,让细胞死亡、破裂,去感染新的细胞。这时候你就觉得你“上火”了。不过,这个过程一般持续一周左右,然后又恢复正常了。然而,以后病毒还可能再次被激活。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用以去除在细胞染色体中潜伏的病毒,以后也不太可能,所以“上火”是不可能根除的。

推荐阅读:

 陈语岚:嘴角长疱是“上火”了吗?

 儿科医师孔令凯:宝宝嘴巴上火了,怎么办?

 一小时爸爸:嘴起燎泡别乱亲,那不是火是病毒

 怡禾健康王鹏:孩子嘴唇长疱是上火吗?如何护理?

 皮肤科杨希川教授:莫把“疱疹”当“上火”——单纯疱疹那些事儿

2.2 口角糜烂不是上火

UpToDate临床顾问:口角炎又称为口角糜烂,是一种发生在口两侧连合处皮肤和邻近唇部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其通常表现为口角处发红、浸渍、脱屑和裂隙。病损最常累及双侧,可能疼痛。口角炎的原因是唾液过度湿润和浸渍,以及白色假丝酵母菌继发性感染,少见原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继发性感染。口角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倾向。流涎、吸吮拇指和舔唇是年幼儿童口角炎的常见原因。对于成人和儿童,不太常见的原因包括营养缺乏、2型糖尿病、免疫缺陷、对口腔卫生用品或义齿材料产生刺激性或变应性反应,以及引起干燥和口干燥症的药物,例如异维A酸、阿维A。口角炎的诊断通常简单明了。可能需要进行病损处和口腔黏膜的氢氧化钾(KOH)涂片检查,以证实或排除假丝酵母菌(Candida)感染。对于顽固性口角炎患者,应获取病损处的拭子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


推荐阅读:

 海粟医生:孩子口角开裂、口腔起泡,不是“上火”会是什么?

 佑真健康张霞医生:不可忽视的口角炎(口角糜烂)

2.3 口气/口臭不是上火

@罗百竹:口气或口臭不是上火引起的!研究调查显示80%-90%的口腔异味来源于口腔本身。口臭多数因为口腔问题,例如没有好好刷牙、牙周炎、牙龈溢脓、扁桃体结石等问题导致的!口腔问题会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衡,而细菌分解口腔内的有机物会产生挥发性气体。认真刷牙、使用牙线/水牙线清洁齿间可以有效改善口臭,如果存在牙周炎要看牙医。有时候胃食管反流、感冒、鼻窦炎、鼻后滴漏、鼻内异物等也会引起程度不一的口臭,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考虑看医生。

推荐阅读:

 童爸汇总的舌头、舌苔和口臭的科普文章

 夏天的陈小舒:宝宝有口气是上火了吗?

2.4 口腔溃疡不是上火

✩ 怡禾健康韩莹:孩子吃了油炸食物后会容易口腔溃疡吗?
✩ 口袋育儿:口腔溃疡是因为“上火”吗?到底应该怎么办?

2.5 眼屎多/嗓子疼/荔枝与上火无关

 裴洪岗:宝宝眼屎多,是上火的吗?

 京虎子:吃油炸食物后嗓子疼是上火吗?

 卓正耳鼻喉科李文婷:喉咙“上火”到底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裴洪岗:荔枝好吃,孩子能吃吗?吃多了会“上火”?

03

关于中医

3.1 旧医在生活中无孔不入

@罗百竹:在童童一年级下半学期,有天我检查童童的作业,发现童童的作业里有一道题目要用上来组词,童童写了四个,其中一个是{上火}。我说世界上不存在上火,让童童修改。童童不愿意修改,童童说是老师的配套教材里有,上火就是流鼻血。但我态度强硬,童童最后妥协了修改为{上班}。传统旧医概念在生活中的入侵,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很多人都觉得我的这个做法过分了,但是我的用意就是用激烈的态度让童童一次就明白——我对于“上火”的态度。有宝妈评论:童爸一听到“上火”两字就上火!

图片

图片

@罗百竹:看到大家在讨论上火,我忽然想起来以前的一件事。我家楼上一个小男孩才上一年级,有天他嘴上起了一个大泡,他见到我有些不好意思就说:「我最近上火了。」这么大的孩子都熟练使用“上火”一词,可见上火的概念深入人心啊!

童爸健康群宝妈吐槽:我遇到最多的老人好心说辞,永远是这三件套——上火,喝水,穿太少。而你呢?

3.2 用科普知识鉴别靠谱医生

@罗百竹:健康科普知识是不可能代替医生来给孩子看病的,科普更多是用来帮助家长识别靠谱的医生。例如满嘴上火、积食的医生肯定不靠谱,例如给孩子开中药静脉注射剂的医生肯定不靠谱,这时候你要考虑换医生。

@罗百竹:2020年健康群宝妈——现在的医生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老公看宝宝脸上长一粒粒东西不知道是什么,去看医生而医生说是没有给宝宝喝水,宝宝不能排毒,所以脸上才会长东西!又说喝奶粉会上火,建议多喝水去火排毒,气死我了!我又嫁了一个信中医的家庭,他爷爷是老中医,所以很信这些话。我婆婆每天晚上艾草泡脚,又说肠绞痛是肚子有风。刚出院那几天,趁我不能走动,偷偷喂水给宝宝,我前半个月基本都在怼我婆婆,婆媳关系都是坐月子变差的。童爸点评:我的公号有这些关键词:皮疹、脓疱病、喝水、排毒、上火、肠绞痛、坐月子。但是我无法帮你教育家里的老人,哎!

@罗百竹:大家来说说,深圳儿童医院的医生,竟然给一个多月的儿童诊断为上感后开两种复方感冒药——氨酚麻美+小儿宝泰康颗粒?!医嘱里还让忌上火!这是无知,还是无知,还是无知?三甲医院的医生这么开药,连一个学习了几星期的外行都不如,简直匪夷所思!#童爸点评庸医# 

图片

3.3 这些其实是中医术语

@罗百竹:我才知道“舌苔”是中医术语!在口腔医学里,舌背上的这层苔状物是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和食物碎屑等组成。那现代医学也应该给这种情况取个名字啊!例如现代医学用“冷汗”取代“盗汗”,用“上感”取代“伤风”,用“细菌性腹泻”取代“痢疾”,用“带状疱疹”取代“缠身龙”等。不过面对“上火”、“积食”、“排毒”等中医术语,现代医学也只能望洋兴叹了!中医术语的特点是形象、接地气、普通人不用学习也容易理解,而现代医学的术语则严谨、不接地气、普通人没有学习过有时难以理解。

3.4 为什么中医粉是国人的默认配置

@酷炫脑科学:“容易被长得像父母的人吸引”的本质是:容易被长得像自己的人吸引。  心理学上其实有个著名的“曝光效应”,即人们仅仅因为熟悉某件事物就对它产生好感,而且这不只限于人脸。  也正是因为我们都偏爱熟悉的事物,所以通常我们更容易认为与我们自己相似的面孔好看,也更容易对其产生喜爱。

图片

@阿蒙老师:这也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大环境下,中医粉是国人的默认配置,且继续衍生。国内如果对中医药继续热捧的话,这个“曝光效应”还会继续影响下一代人。换个角度说,批判性思维是反人类本能的。

@罗百竹:科学经常反人类本能的,所以爱因斯坦当年说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这一点都不惊奇,换言之,科学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诞生都不惊奇——令人惊奇的是,科学居然在某个国家诞生了!

3.5 不信中医后就不再上火

@幸福至善:自从我不信中医之后,我原来胃寒、体虚、易上火的毛病全都消失了。冬天可以吃冰棒,夏天可以吹空调,食物随便克,水果随便买,一年四季喝凉水,身体反而更健康了,再也不是东亚病夫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