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读中国历史186:石勒:一个没名没姓的文盲奴隶,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金色年华554 2022-05-09 发布于江西省

匈奴汉朝的皇帝刘聪,灭亡西晋、基本统一华北后,开始骄傲起来,他沉湎于后宫的享乐,结果政权迅速地走向衰败。

当时,刘曜占据关中、王弥占领山东、石勒占据了河北,都是半独立的状态,他的朝廷能控制的地盘只是山西、陕西、河南交界的一小块。

公元318年,刘聪病死,儿子刘粲即位,结果被大将军靳准谋杀了,靳准自称汉天王,平阳城大乱。一直觊觎最高权力的刘曜和石勒立刻起兵赶赴平阳平叛,其实就是去抢班夺权。

心急的刘曜半路上就称帝了,还封石勒为大将军。

石勒特别气愤,根本就不听他的,直接攻陷了平阳城,抢占了原来刘聪控制的地盘。面对咄咄逼人的石勒,刘曜知道干不过他,就顺水推舟封石勒为赵王,封地就是石勒占据的东部地区。

第二年(公元319年),刘曜定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历史上称为“前赵”,相对应的石勒的政权被称为“后赵”。

石勒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算得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的经历非常具有传奇色彩,他本来就是个不认字的奴隶,最后一直当了后赵的皇帝。

石勒是并州的羯(jié)人,“羯”都算不上一个民族,只是匈奴下属的一个小部落,地位非常低。

图片

西晋末年并州发生饥荒,刺史司马腾为筹措军费抓胡人卖给人家当奴隶,三十岁的石勒就是其中之一,被卖到了山东。后来他逃出来,跟结识的一帮朋友先当了土匪,后来去投奔司马颖的部队。他本来都没有名字,“石勒”这个名字还是他投军的时候人家给起的。

司马颖失败后,石勒辗转一段时间就去投奔了刘渊,成了刘渊最为倚重的得力部将之一。

石勒是那种天生自带领袖气质的人,当奴隶干活的时候,周围的人就都很服他,后来不论是从军还是当土匪,都能得到大家的信服和拥戴,而且他作战十分勇猛。他的到来让刘渊非常高兴,直接封他为“平晋王”。

在石勒建功立业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对他影响巨大,就是他一直非常倚重的谋士张宾。

石勒是个文盲,但他对知识分子很看重,当然是有用的,不是王衍那种清谈误国的。他作为匈奴汉朝的安东大将军在河北转战期间,把所谓的“衣冠人物”就是士大夫知识分子从逃难的百姓中挑出来,编成了君子营,帮助自己处理一些军务和政务。

张宾就是其中之一,他出身官僚世家,很有学问,而且相当自负,觉得自己比得上汉初的张良,只是没有遇到刘邦。他看到石勒就认准了他,跟人说我见将领多了,只有这位羯胡将军是个能成大事的人物,就自己主动求见石勒要求做他的幕僚。

图片经过几次接触,石勒发现他的确有先见之明,对人对事都非常有见地,慢慢地对他言听计从,张宾成了石勒的头号谋士。

同属匈奴汉朝序列的王弥,一直跟石勒在东部并肩作战,但其实俩人一直貌合神离,这很正常,因为都是很有想法的人,要想扩大自己的势力,彼此都是对方的障碍,而且两个人心里也都很清楚。

当王弥兵力不足向石勒求援的时候,张宾为他设计,先假意出兵帮他打败敌人,然后摆下“鸿门宴”请王弥来喝酒,趁机杀了他。虽然当时的皇帝刘聪对石勒的做法非常不满,但也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之后石勒采纳张宾的谋划,以襄国(河北邢台)为据点,死死顶住了幽州王浚联合鲜卑段氏的进攻,接着收买了鲜卑段氏击败王浚,之后全力夺取了河北地区最大的城市邺城。

王浚本来是晋朝的幽州刺史,但天下大乱以来,他这里已经跟朝廷断绝了联系,现在西晋灭亡了,他的幽州成了实际上的割据政权,但石勒哪能容忍他长期存在呢。

石勒还是采取张宾的计谋,先是向王浚示弱,利用他割据的心理麻痹他,暗中不断收买他的手下,还表示要拥立他当皇帝。这一碗迷魂汤灌下去,王浚对石勒失去了戒备心理,结果石勒偷袭幽州得手,杀了王浚。

之后,石勒又肃清了山东境内王弥的残余势力,逐渐稳固了他的后赵政权。

公元326年,长安的刘曜和东部的石勒,都在各自稳固了自己内部后,前赵和后赵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刘曜觉得自己力量不够,就联合东晋一起进攻后赵石勒。关于东晋的来历我们后面再讲。

双方在河南荥阳激战,后赵获胜,刘曜逃回了长安,河南全部被后赵占领。

公元328年,后赵石虎进攻浦阪(今山西永济县),刘曜亲自率领精锐,杀败了石虎,趁机挺进到洛阳,石勒赶紧分兵三路来救援。双方一场大战,刘曜大败,被俘后拒绝投降被杀。

留守在长安的刘曜的儿子刘熙害怕得逃到了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公元329年,留守长安的部队投降了后赵,接着石虎攻破了上邽,前赵灭亡。

至此,除了辽东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政权和河西张氏外,石勒统一了北方其他地区,跟东晋政权隔江对峙。

公元330年,石勒称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从奴隶到皇帝,创造了一个只有乱世才会出现的奇迹,但他却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图片

石勒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深知民间疾苦,建立政权后,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很多流民都愿意归附于他,中国华北在他的统治下,逐渐恢复了一些生机。

他重用张宾,尊称他为“右侯”,吸纳汉族政治文明进行制度建设并删繁就简地梳理律令,这些措施都稳固了他的统治。这样的大乱世里,老百姓在他的统治下或许也算一种幸运吧。

石勒自己是个文盲,但他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经常让人给他讲书,他的悟性也非常高,后来一改早先杀戮王公大臣的做法,开始争取世族豪门的支持。但他骨子里还是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他非常忌讳中原人说他们是“胡人”,下令说话和文章里绝不允许提到“胡”这个字,我们现在吃的“黄瓜”本来是叫“胡瓜”,就因为他才改的。其他的一些措施也在客观上激化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

正因为如此,跟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一样,石勒其实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北方世族豪门的真正拥戴,很难逃脱当时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开朝立国,又迅速崩溃的历史命运。

公元333年,石勒病死,他所建立的后赵政权就开始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