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前世今生

 红蓝白郁金香 2022-05-09 发布于广东省

最近,统一大市场是个很热的词汇!

它有很多好处,可以降低内耗、实现最佳规模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

许多中小国家,联合起来建立自己的统一大市场,例如欧洲、东南亚、阿拉伯、非洲等区域都成立了自由贸易区。

久而久之,就连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也坐不住了,拉上邻居加拿大和墨西哥组建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这其中,最成功的当属欧洲联盟!

在欧洲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全域统一的国家政权;但出现过王朝联盟,因为各国王室几乎都有亲戚关系。

二战后欧洲一片废墟,各国觉得有必要联合起来抱团取暖。

这个想法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认为只有一个繁荣的欧洲才能与苏联抗衡。

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提议建立 “欧洲合众国”。

1949年,欧洲10个国家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成立了欧洲委员会。

年底,欧洲委员会通过决议,建议成立一个超越国家的钢铁高级机构,以协调管理西欧各国的钢铁工业。

该决议还建议在煤炭、石油、电力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也建立类似的机构。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在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商谈后,发表了一个西欧煤钢联营计划,也被称为“舒曼计划”。

随后,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在巴黎开始谈判,于1951年4月18日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这六国先后建立了煤、钢、铁砂、废铁、合金钢和特种钢的共同市场,促进了成员国冶金工业的发展。

当时,法国部分政界人士还提议成立欧洲防务集团和欧洲政治共同体。

由于要让渡部分主权,各国分歧太大,这两个组织没能谈成。

在此情况下,各国外长在意大利墨西拿召开会议,认为还是先从更容易合作经济领域入手,研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于1958年正式成立。

至此有了三个独立机构。

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最早成立,是针对规模最大的冶金行业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将各国的合作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

由于原子能是个特殊行业,因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共同体。

三大机构的宗旨是创造共同市场,取消会员国间的关税,促进商品、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1965年,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这三个机构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1967年7月1日,条约正式生效 ,欧共体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成立,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

1968年 7月1日起,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立了关税同盟。

此时,欧共体的第一个目标——商品自由流通初步实现。

早在60年代初,英国也想加入这个群,但遭到了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反对。

在欧共体六个成员国中,法国与西德是经济大国。

由于德国是战败国,法国成为实际的领导国,话语权相当大。

英国这个大国加入欧共体,将会挑战法国的地位。

同时,法国一向不爽美国,而英国被视为美国的”小弟“。

1969年,戴高乐因国内事务辞去了总统职务。

时移世易,新任总统对于英国入群抱以开放的态度,想借助英国的力量对实力日益上升的西德起到牵制作用。

经过艰苦的谈判,英国、爱尔兰和丹麦于1973年成为欧共体第一批新吸收的成员。

进入80年代,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先后加入。

1985年,欧共体出现了历史上的首位退群者,那就是当初随着丹麦一起加入的格陵兰!

格陵兰的主要经济支柱就是渔业,加入欧共体后渔场就要向其他成员国开放,影响了饭碗。

而且格陵兰岛地处北美洲,岛民们认为:凭什么让欧洲人来到我们的渔场打渔,他们也给不了我们其他好处。

1979年,格陵兰实现自治后,一直着手准备脱欧。

1986年,12个成员国签署了《欧洲单一法案》,1987年7月1日正式生效。

这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

该法案规定,要在1992年底前初步建立统一大市场:实现人员、物资、资本和服务业的完全自由流动;而且还将各国合作的范围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

为了体现这一目标,欧洲经济共同体改名为欧洲共同体。

1992年2月7日,欧共体在荷兰小城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了兼有“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性质的欧洲联盟。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经实体过渡,同时发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并加强司法及内政事务上的合作。

《申根协定》

在解决了货物自由流动后,下一步就是人员自由流动。

实现人员自由流动后,成员国公民不但可以在各国自由择业,而且还可以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流动。

1985年6月14日, 欧共体除意大利之外的5个创始国,在卢森堡边境小镇申根签署了《关于逐步取消共同边界检查》协定,又称《申根协定》,旨在取消各成员国之间边境,自由通行,无限期居住。

1990年6月,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4国加入《申根协定》。

1995年3月26日,《申根协定》正式生效。

目前,《申根协定》一共有26个成员国,与欧盟并不完全重合。

而欧盟国有27个成员国,加入《申根协定》的只有17个。

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瑞士、摩纳哥、圣马力诺等非欧盟国家则属于申根区。

爱尔兰及已经脱欧的英国,这两个不在欧洲大陆的国家,也没有加入《申根协定》。

欧元的诞生

在货物和人员基本实现了自由流动后,下一步就是统一货币,实现资本自由流动。

早在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 被看作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开始。

1958年,新签订的《欧洲货币协定》代替了欧洲支付同盟。

1969年3月,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

在会上,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发出欧洲货币融合的倡议,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1971年3月,“维尔纳计划”通过,主张在10年时间内分三个阶段建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不久后发生了石油危机和金融风暴,致使“维尔纳计划”搁浅。

1979年1月1日,欧洲货币体系建立, 创造了欧洲货币单位“埃居”。

该体系内部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而对第三国货币实行联合浮动,建立的一个由中心汇率、波动幅度和干预机制组成的有机系统。

欧洲货币单位是一种类似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一揽子计价货币,由所有成员国货币按照一定的权重组成,具体比例每5年调整一次。

1989年6月,《德洛尔报告》通过,主张分三个阶段创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完全实现资本自由流通;建立欧洲货币局,即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以单一货币取代成员国货币。

1990年,第一阶段资本完全流通正式启动。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幺蛾子:1992年,欧洲货币市场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危机!

由于德国统一后实力不断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的平衡,德国马克兑美元的汇率持续上升。

其他国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不得不对货币市场进行干预,抛出马克,购进本国货币。

体量较小的芬兰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率先宣布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脱钩, 实行自由浮动。

经济不景气的英国和意大利,也先后宣布暂时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实行自由浮动。

不过,这次危机反而让各国认识到了统一货币的重要性,加速了欧元的诞生。

1994年第二阶段启动,欧洲货币局成立,并在1998年改组成欧洲中央银行,负责欧盟欧元区的金融及货币政策。

第三阶段同时推进!

1995年12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取代埃居。

1998年5月,布鲁塞尔会议确立了11个欧元创始国。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发行,并在三年后的2002年进入流通领域。

英国不愿意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权,没有使用欧元。

与申根区类似,欧元区与欧盟并不完全重合,27个成员国中只有19个使用欧元。

除了已经脱欧的英国,还有丹麦、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瑞典8个国家不使用欧元。

非欧盟的摩纳哥、圣马力诺、梵蒂冈、安道尔,原来使用的是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及西班牙比塞塔,顺理成章地沿用欧元。

黑山、科索沃等国家和地区,不是欧盟成员,但也使用欧元。

凡事有利必有弊

欧盟与申根区、欧元区互相交错,并不一致,可见建立跨国的统一大市场难度之大。

各国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各自"心怀鬼胎",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

为了加入欧元区搭便车,经济实力较弱的希腊在高盛的策划下,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模式,隐瞒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得该国的财政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加入欧元区后,希腊让渡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没办法通过货币贬值增加出口。

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希腊政府只有财政政策这一种方式。

由于不用担心通货膨胀问题,可以转嫁给其他欧元区国家,希腊政府采取了激进的财政政策,盲目举债。

最后瞒不住了,爆发了欧债危机。

英国虽然加入了欧盟,但一直保留着自己的货币,也没加入申根区,很难真正融入欧洲事务。

在欧债危机爆发时,英国和其他欧盟成员意见不合,双方互相看不上眼。

这使得脱欧的声音甚嚣尘上,最终于2016年爆发。

总结

1995年,欧盟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1997年被美国反超。

欧元诞生后,欧盟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于2007年再度成为老大。

好景不长,欧债危机给了欧盟当头一棒,暴露出其内部的弱点,毕竟不是一个统一国家。

2021年,欧盟已经跌落到世界第三,被中国超过;即使加上已经脱欧的英国,也不如美国。

不过总的来说,欧盟对于欧洲利远大于弊。

单从经济角度看,统一大市场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欧盟产品更具竞争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