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英美苏日德后勤实力对比:美军太“豪”,德军没得吃

 逍遥_书斋 2022-05-09 发布于河南省

二战后勤实力对比。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能够直接影响战争的结局走向。今天我们从物资充足与否以及运输能力强弱这两方面来对比一下二战时期英美苏日德五国的后勤实力。新来的朋友记得点点关注,主页还有其他精彩视频等着你。

文章图片1

喝着可乐的美国士兵

美国:“豪”无人性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排名第一的美国。美国的后勤应该是战史界里公认最强的了。

在二战中美国需要跨洋作战,因此生产的各种武器装备都需要源源不断地跨洋过海来送往抗击法西斯的各个战场。为了能够及时运送充足的各种武器物资,美国建的自由轮也由此而生。自由轮建造迅速,价格便宜,让它成为二战中美国工业的一种象征。

文章图片2

据了解,一艘自由轮上能够搭载2840辆汽车,440辆坦克、2.3亿发步枪子弹。在1941年到1945年间,18个美国船坞共计建造了2751艘自由轮。很多时候自由轮建造的速度甚至超过了被击沉的速度,可以想象有了建造如此简单价格如此便宜的自由轮,美军运输物资的能力有多强。也因有了自由轮强大的运输能力,在二战时期的美军可以说是最不缺物资的军队。整个二战美军共喝掉了10亿瓶的可乐、24亿条的巧克力以及各种罐头食物。

文章图片3

有着充足的食物供给,有着可以说打不完的子弹用不完的汽油,不管是谁看了都会羡慕。在战场之上,只要有美军受伤,医疗兵就能够迅速地对伤员进行治疗。只要有美军遇到袭击,就能够有着数不清的飞机坦克进行支援。200万人的部队投入战场之上进行作战,600万人的后勤人员对他们进行支援服务。可以说当时参战的所有国家后勤人员加起来都还没有美国一家的后勤人员多。

文章图片4

英国:凭借着我与美国的关系,别想耗空我

排名第二的是英国。英国在二战期间对于士兵的后勤物资供给也十分地看重,只是没有美国那么豪而已。在当时希特勒看一时半会打不过英国的海空两军,于是就从英国海上的物资补给线入手,疯狂地对英国海上运输的货船进行轰炸,这也让英国的物资变得越来越匮乏。

文章图片5

最终凭借着与美国的关系和美国签订了租聘方案,成功地让美国为它输了一大波的血。有了美国的物资补给,英国成功地缓了一口气没有被德国活活给耗空掉。虽然说美国输送的物资没有那么豪气,但也是十分的充足不缺物资的。

文章图片6

德国:刚开始是很强的,奈何心有余力不足

第三是德国。希特勒既然能够成功地挑起世界大战,自然对自己手下的士兵也不会差。依靠闪电战带来的节节胜利,希特勒成功地把西欧以及乌克兰这两个天然大粮仓收入囊中。这两个大粮仓为前线的士兵带来了充足的食物保障。德国的后勤配给人数也十分地多,虽然不及美国但也可以说是后勤力量比较强大的国家之一。

文章图片7

但是奈何德军的后勤运输能力实在太差,当时大多依靠的都是马匹与火车。在苏联广阔的土地之上,很多铁轨都无法使用,而德军的战线又十分地长,光靠马匹与火车根本无法及时地对前线部队进行补给。地面运输能力不太行,空中运输能力同样也不怎么样。后期德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更是让德军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更别说武器弹药了。

文章图片8

苏联:全名动员,美国援助

苏联的后勤实力排在第四。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前期,因为种种原因让苏联的大片领土都被德军攻占,导致苏联的粮食开始捉襟见肘。相比于前线的作战人员数量,苏联在后勤人数上简直是少得可怜。

文章图片9

在后期苏联开始全民动员,数以千万的苏联人开始进入工厂为前线士兵生产物资充当临时后勤人员。再加上美国援助的大量粮食卡车以及火车轨道人员,一举扭转了对德战争的颓势。苏军的后勤实力虽然不强,但是起码来说还是有得吃。

文章图片10

日本:打到哪抢到哪

最后一个就是日本了。日本是一个岛国,自身并没有多少资源可以利用。在二战时期,日军的大多资源都是来自于进口。日本也与其他国家不同,严格来说它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后勤部队。跟随日本陆军的大多都是一些短距离运输的车队以及各种技术工人。

文章图片11

为什么都是这些人呢?因为日本都是占领一片领土之后,就用这片土地上的物资对部队进行补给。抢光用光然后再向前推进。这种后勤补给方式也让日本随着战争的推进开始出现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粮食断供可以说是常态,很多士兵连续作战数天也没有一滴粮食可以食用,这也让疯狂的日本人出现了生吃动物以及尸体的场景。

文章图片12

对比以上这几个国家的后勤实力以及士兵的生存条件,你心目中的谁的后勤实力是最强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看法,我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