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7.9,这部古装谍战剧,堪称“三国无间道”,大片味十足!

 旧故麻袋 2022-05-09 发布于浙江省

历史上每一件事都有一个内幕,

如果没有,

那么就制造一个出来。

——风起陇西

文丨旧故麻袋

陈坤和白宇搭档啦,实力派遇上实力派,堪称“神仙组合”,实属势均力敌了,两人在选角上基本没输过,稳得不行。


这次的《风起陇西》,不仅是马伯庸“马亲王”的作品,还是路阳导演,单导演和剧本而言,妥妥的“闭眼推”,马伯庸的前两部作品《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无论是服化道还是拍摄运镜,都称得上是古装剧中的“上乘之作”,虽然剧情上被诟病了,但整体而言,瑕不掩瑜。
 
《风起陇西》是古装谍战剧,习惯了“职场谍战剧”、“民国谍战剧”、“抗日谍战剧”等题材,“古装谍战剧”倒是头一回见,设定新鲜,而且将这设定放在“三国”这个大背景下,绝对是一出波澜壮阔的大戏。


果不其然,剧情一开始就来了个大瓜——诸葛亮北伐大败,导致大败的直接原因竟然是情报上的失误。
 
这份情报是一个代号为“白帝”的人传递的,“白帝”的存在非常机密,几乎不可能会被敌方发现,而中途情报被掉包的可能也是寥寥,那么结论只有两个:一、要么“白帝”拿到的情报一开始就是错的,“白帝”身份暴露,错误情报是敌方为了扰乱视听故意放出的幌子;二、要么“白帝”叛变了。


无论结论是哪个,都让蜀国吃了瘪,并且危机重重,所以即使战败后被李严构陷降级,诸葛亮都没把心思放在对付李严上,而是第一时间让杨仪彻查“假情报”的事。
 
经查,原来是一个代号为“烛龙”的魏国间谍来了一个“偷梁换柱”,把白帝传回的情报给换了,导致蜀国失街亭,北伐败。那么,能接触到“白帝”,又能神不知鬼不觉把情报换掉的这个“烛龙”是谁?暂且按下不表。


一场尔虞我诈的间谍大戏算是拉开了帷幕,没有任何拖沓,环环相扣,剧情紧凑,一开始就入了正题,没有过多的铺垫,这样的好处是让人一下子就进入了紧张的氛围,坏处是门槛有点高,对那些没读过三国,不知道三国人物的观众来说不太友好。


所以在这里先给大家科普一下剧中的一些部门和人物关系。
 
首先来说说“司闻曹”,这是由诸葛孔明的亲信,丞相府长史杨仪创立的“蜀汉军事情报机构”,下辖三司一室,分别指:司闻司、军谋司、靖安司和主记室,剧中陈坤饰演的陈恭、白宇饰演的荀诩,均是司闻曹的人,陈恭更是司闻曹安插在魏国的高级别间谍“白帝”。


既然蜀国有司闻曹,那么魏国为了应对蜀国谍报渗透,模仿司闻曹,设立了“间军司”,也是军事情报机构,由中书省直接指挥,不受地方官衙节制管辖。
 
这两个部门就相当于是蜀、魏两国的中央情报机构,简直可以用“三国版无间道”来形容。


剧中间谍的代号也均有出处,比如“白帝”源自于中国神话中五方上帝之一的西方白帝之神;“烛龙”源自于《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人面蛇身,浑身红色。
 
剧集以白帝情报出错、荀诩前去试探为起点,预示着该剧走的是“双男主”路线。


陈恭藏得深,层层伪装,你不知道他的皮囊之下到底藏了几个人,是白帝?是烛龙?他身负仇恨,热情冷静,胆大心细,深陷政权斗争之中。荀诩重情重义、心思缜密,为人沉稳,坚毅务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他们两个注定走的会是不同的道路,陈恭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所爱之人为代价。但荀诩做事有底线,他游离在权力之外,一心只想找出真相。


荀诩和诸葛孔明是同一类人,都是主张仁义,而非暴政,李严虽和诸葛亮不和,但杨仪、冯膺背着诸葛亮想搞死李严的时候,诸葛亮都是制止的,所以“清萍计划”绝对不会是诸葛亮设的局,为了最后除掉李严,需要牺牲这么多人为代价,这种事伤敌800,自损1000的事,只有杨仪、冯膺之辈才会使的阴损计谋,为了扳倒李严不惜一切代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每一个人都是棋子,每一步都是精心算计好的。忠诚与背叛、谍影与暗战、情义与生死、孤勇与信仰,在历史的罅隙里,渗透出潺潺的暗影。


马亲王的三部剧,给我的感觉多少都有些虎头蛇尾,它是好的,只是最后收尾部分总觉得欠缺些啥,会有一种“都搞这么大了,结果你就给我看这”的感觉,虽然前期格局看着都很大,但最终收尾处略显小气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
 
特别喜欢陈坤饰演的陈恭,作为双面间谍,他有自己的不忍,明知是死局,但仍要保护荀诩。他果断又纠结,亦正亦邪,把陈恭演绎得面面俱到。


目前,《风起陇西》已完结,一出精彩的古装间谍大戏落下帷幕,期待后续马亲王的作品影视化,希望有更大的惊喜和更好的改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