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飞少年的梦想——三十年育子实践与感悟之我的少年梦想(引子3)

 育子手记 2022-05-09 发布于安徽省

一、我的少年梦想(引子3)

    逆境磨炼意志,逆境催生梦想;

    梦想产生动力,梦想催人奋进。

    人生旅途中,萌生一个梦想并为之努力,

    留给自己的便是:无数个坚强的理由。

(三)拼搏高考  走出困境

        个人前途,总是与国家命运密切相关。我在读高中期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我终于看到了可以改变我命运的唯一途径——参加高考。

       当时的我,身体羸弱,眼睛近视。我很清楚,这样的境况,留在农村,只有死路一条。想要找到生路,唯有努力读书。

      中度近视,是我求学路上的最大障碍。那时的农村,没有配眼镜的商店。农村学生,绝大多数随时准备回家务农,即便近视也不会考虑戴眼镜。我在高中读书时,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只能靠“听课”和自学。如果老师讲例题,或者在黑板上抄题考试,我就只能想办法从同桌那儿抄题目。痛苦之情,难以言表。

       当然,做农活的能力也比别人差很多。15岁那年的暑假,当时还没有分田到户,矮小瘦弱的我,为了挣得一点工分,不得不跟在大人后面下田干活,忍受着烈日晒、泥水蒸、蚂蝗叮,我整个人疲累到几乎要虚脱……

       有一天,我被安排和几个大人一起,承包一块水田插秧(那时为了调动社员积极性,称作包工)。为了赶上大人的进度,我就把秧苗快速地塞进泥田里,插成了所谓的“烟袋头”,至于这样做会折损秧苗根部,自己全然不懂。几天后,大部分秧苗已经绿油油的长势良好,而那些“烟袋头”,都耷拉着脑袋,枯黄了。

       经生产队干部检查核对,发现那些枯黄的秧苗是我的“杰作”,暴风骤雨便呼啸而来:家人和全队社员,都对我指指点点,你一言我一语地冷嘲热讽、指责谩骂,生产队长更是大发雷霆,决定扣工分惩罚。

       那一刻,农民的艰苦、劳累和辛酸,以及他们为了生计而不得不表现出来的严苛、冷漠、寡情,年少的我,都体会得淋漓尽致,也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我当然也能理解他们的愤怒,生长茂盛的禾苗,就是全队社员所有的希望。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撕心裂肺地痛哭,浑身上下被恐惧和懊恼肆虐着:本就非常贫寒的家庭,又要因为我的蠢笨无能而遭受经济损失,愧对父母、亲人,同时又担忧着:自食其力的能力都不具备,将来依靠什么充饥保暖?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下去?

       生存的艰难、深深的绝望,引发了我“轻生”的念头:早点结束生命,摆脱缺吃少穿的烦恼,脱离被人嫌弃的苦海。内心的冲突、挣扎,苦苦地折磨着一个少年稚嫩的灵魂;伤心、苦恼的泪水,流了一遍又一遍……

       但最终还是对生的贪恋,战胜了对困境的恐惧,我终于挺过来了。躲在角落里,舔着伤口、抹去眼泪,坚强地活着、熬着、活着……

       水到绝处成风景,人到绝处求重生。身在井底的小青蛙,却要向往井外的广阔天地,在绝望的边缘,我要用刻苦和努力,去点燃渺茫的希望。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在确定高考这个奋斗目标后,我就督促自己一定要更勤奋更努力。

       那时住校学习,生活清苦异常:吃的仅仅是稀饭、干饭和从家里带去的咸菜,即使起了一层白沫(几天没有被加热的结果),也照吃不误,因为那是身体里需要食盐的唯一来源。连两分钱一小瓢的青菜也不敢奢望,严重缺少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重要营养物质;睡的是十几个女生挤在一起的大通铺,不仅有跳蚤常年骚扰,到了夏天,更是闷热难耐、汗味冲天、蚊叮虫咬……    

       在那些无法安心入眠的日日夜夜,尽管我眼睛看不清、头脑常发昏,但是我丝毫不敢偷懒懈怠,纵有辛苦劳累,也不轻言放弃。心中的美好憧憬和热望激励着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彻底改变命运,实现我的少年梦想。

 寒窗苦读虽然苦,发奋图强有奔头。心中有梦想,何惧过程难?眼前有目标,何惧路途遥?梦想,让我不顾一切往前飞。

       终于熬到了临近高考的日子,但是,满满的努力,得到的结果却是深深的打击。

       1979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那年的高考政策是分为大学、中专两条线报考。由于平时成绩较好,我就听从老师的建议报考了大学。

       那些年,高考期间(7789日三天),正值农忙季节,大人们为了生计,每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忙着农活,即使家有孩子高考,也无法腾出时间去送考。

       为了节省考试时的住宿费用,家人通过熟人,帮我在城里找了一个免费住宿的地方。那是我第一次到县城,一个人处在陌生模糊的环境里,晕晕乎乎地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又发现所谓免费住宿的地方,不过是一所中学的学生宿舍,只有床板、没有蚊帐。委屈难过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那几天晩上,在与蚊子的“肉博战”中,我焦虑地失眠着,考试时的状态就可想而知了。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成绩揭晓后,“6分之差”,让我与大学失之交臂!想到可能从此永远失去读书机会,沮丧绝望的情绪铺天盖地,淹没了我……往事不堪回首,说出来都是泪……

       特别值得感谢的是我的老师们,他们在为我痛惜的同时,又到我家做工作,让我到学校免费补习,这才让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次高考。

       1980年高考,我从75号开始就发烧头痛,喉部难受。由于平常身体状况一直很差,我不知道是扁桃体发炎,导致咽喉肿痛发高烧,误以为是考前自己太紧张导致的身体不适。

       父母当时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只能独自一人跟随同学们一起从乡下赶到城里,被老师安排住在县城里的人民旅社。

       76日那一天,我虽然昏昏欲睡、茶饭不思,仍然强打精神,硬撑着熬到了77号早上。在老师的督促下走进了考场,我糊里糊涂地做完语文试卷后,病情已经明显加重,回到旅社就昏睡在床上,连午饭也没有吃。

       下午考试科目是化学,临近开考时,带队领导检查宿舍,发现了还在昏睡的我,他一边批评一边摸着我的前额,吃惊地说:“你正在发高烧,怎么不告诉老师?我骑车带你赶紧去看医生,先打退烧针、吃点消炎药,再送你去考场,再迟一会儿就不准你进教室了。”

       进入考场,我已经迟到将近半个小时(那时的政策规定:考生迟到半小时后,就不准进考场)。在凝重的氛围、灼人的高温和退烧药的共同作用下,汗水湿透了我的衣背,也不时地滴落在考卷上………拼尽了身体里最后一点能量,我终于做完了试卷。

      含泪耕耘的人,有可能含笑收获。19807月底,我在忐忑不安中得知自己的考分超过了大学录取分数线。命运没有辜负拼尽全力的我,我终于如愿以偿。

       欣喜之余,我又为学费和生活费担忧。老师们都知道我家境贫寒,便告诉我师范院校能供给学生生活费用。我本来想上医科大学,却只能听从老师的建议,填报了本省的师范大学,这样家里就没有了经济负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