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飞少年的梦想——成长篇“ 竹马玩童之2”

 育子手记 2022-05-09 发布于安徽省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

   请点击上方蓝字育子手记关注公众号,

感谢转发分享】

  (二) 竹马玩童2

                  【育子感悟】

    孩提时代,玩乐为主。

    玩中学、乐中教,多种能力得提高。

    管得当、软坚持,良好习惯终养成。

    纠错中明理、磨砺中进步,

    儿童成长之常态,父母用心莫敷衍。

          2、让车给表弟(礼貌教育

孩子在两到三岁时,进入第一个叛逆期。父母要预先知道这是孩子开始发脾气、犯错误的时间段,如果管教得当、用心领悟,能够从犯错中获得一些修正错误、完善自我的方法,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还能让孩子比较乖巧、活泼、懂事——因为父母和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到的东西都是最深刻的。

孩子的个性,需要留心观察;教育的方法,需要用心摸索。

       01、个性初露  管教粗暴

 幼童学骑三轮车,不但可以锻炼身体,掌握骑车技巧,而且还能促进平衡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发展,有助于训练稳定性、方位感,以及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

在儿子两岁多时,我们就给他买了一辆三轮童车,当时儿子高兴地笑着合不拢嘴,非常喜欢。

不久后的一天上午,儿子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小伙伴正在院子里一起骑车。正当他们玩得非常开心时,我哥哥带着儿子从老家到城里办事,顺便来到我家。我的侄子比我儿子小两个多月,看到小车子当然也想要骑。我就从大人角度考虑,叫儿子把车让给表弟骑。 

我跟儿子说:“表弟是客人,让他骑一会儿。”可儿子根本不听,当时我很恼火,情急之中居然脱口而出:“车子是我们买的。”接着就强行将车子拉给了他表弟骑。

哪知儿子不高兴,生气地说:“不要你的车子了!”气呼呼地就要往外走。这时我又不假思索、火上浇油地说:“你走可以,你身上的衣服也是我们买的。”

当时正值农历七月,又是11点左右,气温很高,儿子就把小短裤和背心脱下丢给我,径直走了。

幸亏我们平常一直对他有安全教育,告诉他不能一个人出去玩,外面会有捉拿小孩的坏人,若被坏人抓走了,会挨打挨饿,长大后那些坏人再把你逼成要饭的,为他们赚钱。所以我们估计儿子不敢走出单位大门。

我们没有妥协、也没有哄劝他,只是远远地跟在后面,结果发现他躺在另一幢大楼的水泥走廊上,生着闷气。那可不是享受阳光的热情抚慰,而是被如火的骄阳和滚烫的水泥地面炙烤着⋯⋯

两岁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第一阶段,儿子那不乖巧、不顺从的“玩童时代”,就这样在“淘气两岁”的“让车事件”中拉开了序幕……

看到儿子的行为,我们很震惊、也很心痛——没有办法,这是因为我只考虑自己的心情和脸面,满足侄子的要求,又考虑需要教育儿子从小具有教养,懂得礼貌,懂得适度的、适当的谦让和分享。而这些道理对于一个两岁半的幼儿是难以接受和无法理解的。我完全忽略了儿子的内心感受,第一次触动了他的利益,用粗暴方式强迫他做了自己不愿意的事。

当时我说出那些冰冷话语的模样一定很恐怖,虽然没有打骂儿子,但确实有点“仗势欺儿”。儿子的抗拒行为,虽是个性使然,但也情有可原,我只有冷处理了。我当时想:既然犯了错误,就只能将错就错,要改正也只能等到下一次,否则,就不能将正确观念教给孩子。

爱心和理性交织纠缠,我难受地思忖着:如果高温的水泥地面灼伤了儿子娇嫩的皮肤,怎么办如果我们以前没有对儿子进行安全教育,如果儿子的行为再过激一点,事态的发展,说不定就会超出我们的掌控范围,到时怎么办?细思极恐、不寒而栗。

后来又冒出了狠心的想法:就算受点小伤也也无大碍,真要是那样,儿子就是很傻的。到了这个份上,我也只能顺其自然、静观其变。这一次,我如果没有底线地娇惯他,将会换来他继续没有底线的更多“任性”。

我在远处偷偷地看着,担心和心痛让我心中五味杂陈、心乱如麻。可能是炽热难耐,也可能是他的抗议没有引起我的重视,过了一会儿,儿子从地上爬了起来。我便趁机快速赶到他面前,心平气和地叫他回家吃午饭,但是他仍然在生气,表示不愿意回家吃饭。

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我沒有釆用“吼叫、强迫、哄劝”等方法,而是抑制住心里对他热切关怀的无数次冲动,用不理睬的“冷方法”处理,独自回到了家里。

我想他还没有尝过“饥饿难耐”的滋味,等他尽情地释放掉心中的不满和愤怒后,无法忍受的“饥饿感”,一定会让他修正自己的任性。

当然,我一直还在暗中关注他,到下午4点左右,可能是饥饿难忍,儿子独自一人回家找到了饭菜,狼吞虎咽地填饱了肚子后,我们揪着的那颗心才终于放下。

我们爱子心切,儿子心中明白。他在怒气消除后,依然回到了他所依靠的温暖怀抱,没有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我也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遇事冷静,不要用发脾气去震慑孩子,而要用爱心引导、用行为示范。

         02、悔悟反思  亡羊补牢

提笔写出上述经过,当初的愧疚之情现在早已淡化。回想起来,儿子用自己的天性,展示了他的愤怒和不解,也让我们初步了解了他的个性,提示我们注意:孩子逐渐长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们以后遇事要三思,应该选用合适的语言和态度与他平等交流,引导他知情识礼;而不该用“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方式,让“缺乏爱心、简单粗暴”的错误做法,污染孩子心灵、影响孩子成长。

我第一次尝试运用“权威控制型”风格教育儿子,就遭遇“滑铁卢”。这说明“吼骂和威胁”,难以让孩子心悦诚服。尽管我的出发点不是错的,但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却是控制孩子的“独断专行”。

事后,我在心里一直后悔着:儿子的自私、任性、拧巴,让他自己身体上吃了亏、心理上受了折磨,都是因为我当时不冷静的言行,实在太缺乏人情味,说出那样的无情话来,哪有半点慈母的风范?与“善待孩子”的初衷,更是背道而驰,已经明显暴露了自己在面对儿子出现问题时的无能为力。

幼小的孩子恰恰又是最爱恋母亲的。母亲的言行,在孩子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需要的教育,不是命令和奴役,而是尊重和引导。作为母亲,多多琢磨孩子的心理,尽力明白孩子的所思所求,而且语言有爱、态度温和、反应敏捷,都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教育方法中最忌讳的做法,就是父母对孩子经常运用指责型语言。如果我将这种“权威控制型”教育方法复制多次,在家中就会形成冷漠尖刻的养育氛围——儿子也就会拷贝我的思维模式和说话风格,进而出现固执叛逆的言行,那便是我咎由自取、怨不得孩子了。幸亏我后来改正得及时、也改正得彻底,才没有在儿子心目中毁掉我的“慈母”形象,才让我和儿子能够亲密和谐地相处。

可喜的是,自从出现“让车事件”以后,不论遇到什么生气的事,儿子都没有采用过“绝食”和“离家出走”的极端行为来以示抗议。可能是“绝食反抗”的痛苦折磨,令幼小的他印象太深刻,虽然仅有一次,效果却非常显著。

这一次“让车事件”,是我们第一次让儿子因为任性而惩罚了自己,也是儿子第一次试探到了父母的“底线”和“狠心”。心中虽然有万分不舍,做法也非常不妥,但是理智告诉我们:父母越是爱孩子,越要狠心待孩子,只有用适度的“狠心”,才能让孩子较早明白一些道理,知道任性后自己吃亏的后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