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飞少年的梦想——成长篇“ 竹马玩童之4”

 育子手记 2022-05-09 发布于安徽省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

   请点击上方蓝字育子手记关注公众号,

感谢转发分享】

  (二) 竹马玩童4

                  【育子感悟】

    孩提时代,玩乐为主。

    玩中学、乐中教,多种能力得提高。

    管得当、软坚持,良好习惯终养成。

    纠错中明理、磨砺中进步,

    儿童成长之常态,父母用心莫敷衍。

4、支持游戏(训练专注力)

所谓“玩童”,说明童年时光适合于“玩”。三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活泼好动,渴望自己能够独立,会逐渐离开自我的圈子,带着满满的好奇心、融入到和自己年龄接近的小伙伴群体中,以开放、悦纳的心态,去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去感知新鲜事物和任何可能学习到的知识。

37岁,也是孩子多种能力萌芽的时间段。在与小伙伴交往嬉戏的过程中,孩子模仿别人、喜欢竞争、好胜心强,但心理脆弱、自控能力差、抗挫能力差。父母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条件,让童年孩子在游戏中开发潜能、增长智慧,这既是他们的天性需求,也是学习和成长的最佳方式。

      01、小游戏提升儿童专注力

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让精力高度集中、心情愉悦,而且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这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体验吧?对于孩子来说,最喜欢、最容易专注的事情就是游戏。若孩子能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伴随着的是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想象力的提升、交流合作能力的增强、动手动脑习惯的养成……如果不能玩好游戏,就容易产生挫败感,而挫败感的产生,又让他们不能成为积极参与者,就难以培养吃苦耐劳和勇敢进取的品质。

专注力,又称为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也经常表现为对单一事项的长时间的耐受力。专注力,是孩子长大后读书工作中必需的重要能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专注力都很强。专注力的培养,是一种延长时间感受力的训练,需要在小时候的游戏玩乐中进行。

儿子在三岁左右时,独自玩耍能力还不够强,便喜欢和我们玩简单游戏,比如用扑克牌玩“小猫钓鱼”游戏。尽管我们对那些小游戏都不感兴趣,但为了顺应他的心理需求和好奇心,就只能用极大的耐心充当他的玩伴。每次陪他玩牌时,他总是集中注意力,目不转睛地盯着扑克牌,或皱着眉头、或开怀大笑。我们从中观察到,这个简单的小游戏,既能培养专注力、锻炼语言能力、提升思维敏捷性,也因为结局的有输有赢,培养了抗挫能力和正确的竞技心理。后来,我们便刻意地支持他做各种游戏和户外活动。

在我们没有时间陪他玩耍时,他便想办法在家中或户外做“角色游戏”:用竹枝或冬青树树枝当马鞭作骑马状;将小篮子挂在三轮童车上,学大人模样骑车上街买菜;把小椅子与圆形的塑料桶桶盖组合成汽车,手中握着桶盖当作方向盘开车;把枪刀配在身上,模仿英雄,与虚拟的敌人拼杀……我们认为这是他在玩乐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且由于是自己的喜好,对于每一种游戏,不论是独自玩耍、还是与小伙伴合作,他都能津津有味地专注和坚持。 

儿子在玩这些小游戏时,我们总是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用赞赏的语言鼓励,让他能够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专注地完成任务。

在游戏中培养了较强的专注力,就能更好地提升其他能力。比如,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打弹珠、拍画片、打陀螺、跳八格、放风筝、滚铁环等等传统的童真游戏,既满足了孩子喜欢户外运动和群体活动的天性需求,又能帮助幼童在专注的状态下认识客观世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培养空间意识、想象能力、形状理解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健康情操等。

如果孩子的多种能力得到增强,在能够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乐观进取的个性,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孤独、自闭和不合群。而其他能力提升了,又能更好地促进专注力的提升。把这些能力进一步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就是必然结果。

      02、情商培养,从小游戏开始

童年孩子喜爱游戏,童年最忆莫过于“玩”。对于幼童来说,动手动脑的游戏,不仅能很好地提升个体的多种能力,也是他们精神上获得成长的重要乐途。具体来说,除上文所述的专注力和其他多种能力之外,孩子做游戏还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在玩乐中为孩子提供了与玩伴接触的机会,可以增进友谊、提升合作沟通的技巧;二是在竞技中培养抗挫能力——游戏结果的有输有赢,可以让孩子体会失败教训、积累成功经验,培养勇敢无畏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两个方面都关系到很重要的“情商培养”。

父母们不要过早担心孩子们会玩物丧志。孩子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增强的个体能力和提高的情商,很自然地会促使他们上学后在学习上表现出很努力、很上进。

据资料介绍,德国的教育专家曾经作过一项比较研究——挑选50个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和50个以教授知识为中心的幼儿园,结果发现:提前学习知识的孩子,会在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时候,表现出学习优势。而从四年级开始,就会出现成绩下滑现象,特别是在阅读和数学方面呈现劣势;在社交和情感方面,更是明显落后于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孩子。

世间万物的生长变化都应该遵循时序规律。比如植物,只有按照时令,去播种、施肥、除草,才能期待其更好地生长、开花和结果。孩子也像花草树木一样,应该在风和日丽或雨雪风霜的大自然中,获取成长的营养、得到挫折的历练。

基于上述理念,那时我们对儿子的培养,不是“圈养”,而是“放养”。小时候,他就像一个野孩子一样,与小伙伴做游戏、做运动,无忧无虑地快乐玩耍。放养,让他感受了外部世界的丰富多彩,让他学会了从环境中如何获取信息、实践了在玩乐中如何提升能力。

被成人轻视忽视、甚至不屑的小游戏,其实有大作用。比如,孩子都喜欢玩积木,开始时只能把积木堆起来或分开,多次摆弄后,就知道积木可以用来做更多的事情:拼装成房子、汽车、桥梁,或者其他自己喜欢的东西。又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洋娃娃,把娃娃看作其他宝宝,给娃娃穿衣服、喂娃娃吃东西,用父母抱自己的姿势去抱娃娃……这种需要动手动脑的各种游戏,能够让孩子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把玩具变成其他物品象征的过程中,很好地提升了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开发了智力、提高了情商,为孩子的成长成才提前作了较好的心理准备。

  03、合理管控游戏

孩子虽然喜欢游戏,但是自控力很弱。在支持游戏的过程中,父母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自由,避免抑制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要明确相关的规矩,通过合理管控,实施初期的“底线教育”。

一是时间管控。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是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会忘记吃饭、不愿睡觉。在玩兴正浓时,听到“停止游戏”的命令时,容易生气狂躁,个性倔强的孩子还会发脾气,甚至说出顶撞的话语,此时正是父母矫正孩子任性、预防孩子叛逆行为的重要契机。

二是风险管控。在玩游戏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伤害别人或被别人伤害的情况,需要父母的预判、指导和管控。比如玩弄烟火爆竹、刀枪宝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毛手毛脚、东摸西摸,伙伴之间产生摩擦纠纷时,语言不文明、脾气暴躁,等等各种难以预料的不愉快事件。

遇到孩子任性倔犟时,父母不要犯“以大欺小”的错误,居高临下地训斥、责骂,应该首先对孩子陈述道理、循循善诱。在“说服敎育”失效的情况下,也必须使用“权威控制”,通过有边界、有控制的打骂方式,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底线。只要父母一直以来坚持正确观点、并且言行一致,必将有利于孩子“自理自律”能力的获得和提升。

孩子小时候致力于自己喜欢的事情,纵情地尝试跑跳、欢笑、玩闹,任性地表现懵懂、自由、倔强,可以很好地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长大后的他们,也许会忘却沿途的风景、游戏时的欢乐、成长中的烦恼……但玩乐时率性而为的幸福感和形成的各种能力,将会在孩子的生命里储存一辈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