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飞少年的梦想——成长篇“ 竹马玩童之5”

 育子手记 2022-05-09 发布于安徽省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

   请点击上方蓝字育子手记关注公众号,

感谢转发分享】

  (二) 竹马玩童5

                  【育子感悟】

    孩提时代,玩乐为主。

    玩中学、乐中教,多种能力得提高。

    管得当、软坚持,良好习惯终养成。

    纠错中明理、磨砺中进步,

    儿童成长之常态,父母用心莫敷衍。

   5、恰当指导(社会化教育)

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教育专家早就建议:对幼童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童真游戏”。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家长和老师容易忽略在传统的儿童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健康身心、意志品质和良好习惯,甚至可能认为孩子难以从那些游戏中学到东西,常常把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多少作为衡量“是否真正培养孩子”的标准,从而专注于让学龄前的孩子识字、阅读、弹琴、跳舞、背古诗、做算术等大人认为“提升素质”的学习活动,本来想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实现培养学习尖子的目标,结果却可能只是令人失望的“拔苗助长”。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在角色认知、人际交往合作等维度上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成为能够履行特定社会角色职能的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教育,以培养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社会信念和责任意识为目标,让孩子扮演未来的成人角色,通过锻炼和引导,为他们长大后融入现实社会打好基础。 

让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与同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就是最早也是最好的社会化教育。像我们耳熟能详的童年游戏: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捉迷藏、过家家,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团结协作、友爱互助,都是愉悦身心、提高能力的综合锻炼活动。这些游戏不仅能让孩子心情愉快、身体强健,还能让他们学习如何展示自己、如何解决问题,学习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语言行为上的差异,从而慢慢获得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经验。

当然,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之间经常会发生小冲突、小摩擦。父母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过度介入。让他们自行处理,或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就是在对孩子进行很好的“社会化教育”。

       01、贴心妙招,让儿子提升能力

有一天,儿子正在外面玩耍,跑到我面前气呼呼地向我诉说:“本来我们几个人一起玩动画片里'黑猫警长’的游戏,大家都争着当黑猫警长、白猫班长、白鸽侦探,都不愿意当做坏事的动物,吵来吵去就不玩了。”

针对儿子述说的情况,我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告诉他:“你要找一找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呀。玩游戏前,应该预先商量规则,可以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确定角色,按照规则执行,大家就可以预先在心理上作好准备,接受角色不同、或输或赢等必然结果,也就不容易产生矛盾了。另外,你们遇到了问题应该设法解决,结束游戏、停止合作,是一种赌气的错误做法。你看现在不能继续游戏了,多遗憾哪。”儿子高兴地说道:“妈妈说的对,我怎么就想不到呢,下次我就按你敎的方法试一试。”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对世界的探索,对于幼童来说,游戏就是最好的探索方式,是自然属性、生命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最佳融合。在游戏中,孩子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得以释放和提升——跌倒了会勇敢地爬起来;身体的协调性不够时会反复琢磨和训练;不惧怕困难和挫折,积极开动脑筋、设法解决问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小伙伴之间有了矛盾,会针对原因设法寻找修复关系的方法等等。

父母看到孩子在游戏中的上述表现时,应该感到高兴并给予最好的支持和鼓励。因为那些开心的游戏历炼,能够有效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智商、逆商和情商;也让孩子在懵懂的认知里,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多彩有趣,以及父母的贴心、耐心和爱心。

       02、关爱支招,让儿子学会坚强

还有一次,儿子很委屈地向我哭诉:“妈妈,刚才我们在一起玩时,有一个人说坏话挑拨离间,不让我参与他们的游戏。”

儿子心里很难受,我不能轻视、更不能忽略他对我的诉求,便想办法支招:“别人不愿意跟你玩,你要当作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你不要强求,更不能愤怒、埋怨或吵闹。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给你支个招,你如果能够自己想办法玩,并且玩出名堂、玩出花样来,并以此吸引别的小朋友,以后他们自然就会喜欢和你玩了。” 

我虽然很小心认真地哄着,可儿子依然哭得很伤心。为了让他转换心情,我不能命令他不哭,便陪着他在水泥走廊上玩乒乓球,这是他很喜欢的一个运动项目。我让自己成为儿子的小玩伴,帮他化解了心里的“伤痛”,成功地让他破啼为笑。

孩子在游戏中会经常出现不愉快的情况,父母既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无原则地庇护;如果根据问题情境,教育孩子自强自立,引导孩子既能与他人合作,在情感上又不会完全依附他人,则有可能收获良好的效果——让孩子学会坚强,并逐渐懂得:每个人只有凡事靠自己,不断地历练、不断地进步,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才有可能耐得住孤单和寂寞,并以此换来让自己积累知识、提升能力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03、着眼未来,重视社会化教育

现在的很多孩子,可能已经缺少自由玩耍的条件。在幼儿园里、或在大人监督下,由大人事先安排好“群体游戏”,是很常见的情况,当然,放手不放眼、确保安全,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大人在一旁过分干预,就容易失去传统游戏的本质特征。孩子只有自己选择、自己主导、自由玩耍,单纯地享受愉快的游戏过程,才能与同伴任性互动,自主发明玩法,并独立或合作探索。让孩子在学龄前从游戏中学习如何适应各种玩伴,上学后就会容易适应同学、适应老师,长大后就能适应各种不同环境,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他人、抱怨社会,甚至轻视生命。

快乐生活的内容,应该包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和放松休闲。要知道,成年人也是需要适当玩耍的,比如唱歌、跳舞、聊天、游戏、打牌等等。父母如果仅从完成数量化的课程指标考虑,整天逼迫学龄前的孩子忙于大人规定的繁重学习活动,其结果反而可能是让其丧失学习的兴趣、丢失追求的动力。孩子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收获自由感、解放感和成就感,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后,呈现给父母的必然是一个健康、活泼、学习能力强的快乐儿童,也让他们长大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时,内心充满着愉悦和美好。

为人父母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的孩子。还给孩子真正的“竹马玩童”时代,是父母给予童年孩子的最好礼物之一。对孩子的社会化教育越早越好,不能等到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才意识到社会化教育的重要性,才不得不求助老师、求助心理医生。

孩子长大后,要独自闯荡世界,独自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作为父母,应该未雨绸缪,高度重视孩子玩童时期的游戏、交友等社会化活动,让潜移默化的“社会化教育”一路伴随孩子成长,才有可能让孩子人格健全、心理强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