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一学生早知道

 育子手记 2022-05-09 发布于安徽省

      (五)初中攻略(之1)

                   【育子感悟】

                  升入初中压力增,

                  三年长跑莫放松。

                  平衡发展早规划,

                  赢在中考梦成真。

           1、初一学生早知道

孩子刚上初一时,成绩不相上下,中考比较遥远。

然而,初一却是机遇和风险共存的一年。父母如果帮助孩子,抓住机遇避风险,到初二初三时,就能被“分化”成优等生。

孩子常常存有侥幸心理:初一、初二时不需要太努力,到初三时突击一年,也能在中考获得优秀成绩。

孩子的愿望很美好,但可能会被三年后的残酷现实击得粉碎。

退一步说,即使孩子很聪明,考上了高中,但到了高中以后,也会因为习惯不够好、双基不够牢,而影响后续的学习深造。

 01、初一初二不努力   初三后悔又着急

很多孩子到了初三,才会因为自己在初一、初二时的漫不经心或贪玩怠惰,而后悔莫及、捶胸顿足。

他们在感叹时光飞逝的无奈中,对于自己即将面临中考的现实问题,茫然不知所措、想好怕难又着急。

常有初三孩子感叹:早知今日,悔不当初——这就是大人们常说的“这个孩子懂事了”。

然而,这种懂事,就算是亡羊补牢犹未晚,其补救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初一孩子认知水平低,他们能否在初一就开始认真学习,主要取决于老师父母的指导督促。

儿子上初中后,我们也担心他会出现上述问题。

针对学习态度的指导,我会经常告诉他:“如果你现在选择懒惰舒适,就会换来初三的难受着急。”这种规劝,能让他经常提醒自己,如果经常懈怠,成绩就会退步。

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几句话说不清楚。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做,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02、积累文科知识   摸索记忆技巧

初一时学习任务相对较轻,思维难度也不是很大。但语文和英语,孩子往往不太重视,因为他们都讨厌死记硬背。

其实,语文和英语中那些词汇和语言的积累,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通过摸索记忆技巧,可以提高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文科知识的积累,应该在初一打好基础,这对于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如果等到初三,只用一年时间,去搞“突击记忆”,不仅难度大,也不可能牢固扎实。

我们将这些观点提前告诉儿子,从初一开始,他就对语文和英语的学习格外重视——能够积极主动很有耐心地背诵文言文和诗词,以及英语中的单词、句型、语法。

儿子小时候经常听他爸爸背诵诗词,甚是羡慕。我趁机旁敲侧击:“你爸爸会讲的那些诗词,都是小时候背诵的,这就是'童子功’。他虽然学了理科,但是文字能力也还不错。你如果平时不注重阅读背诵,写文章时,词汇和语言就会单调贫乏,缺少文彩。”

学习文科知识,需要长期坚持、日积月累。孩子在具备自学能力时,就要尽可能多地阅读课外书籍。

古诗词、现代诗和散文,都蕴含着文字的节奏感、韵律美,孩子应该大量地阅读背诵。这是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多读、多写、多背”,是学习语文、英语等文科知识的三大法宝。

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多了,语言丰富了,孩子在写作文时,其大脑中存储的词汇短语,就会自动“蹦”出来,逐渐达到“触景生情、文思泉涌”的境界。

    03、改变思维习惯  学会深度思考

初一数学的学习任务不重,关键是转换思维习惯。

小学数学主要是数的概念、运算及其应用,而初中数学,多数是以字母为主,反映的是一般情况。

如果孩子只适应“用数字、举特例”,就难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督促孩子重视数学学习,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数学成绩好,也是孩子后来学好物理、化学的基础保证。

这些观点都只是理论上的认知。最能提高孩子执行力的方法,是父母要帮助孩子制定大理想和小目标。

大理想,是取得优秀的中考高考成绩;小目标,是孩子每天都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各种考试。

在追求小目标的过程中,孩子如果经常取得一些小进步,又被父母认可表扬,就能督促自己保持认真学习的状态。

父母订立的小目标,不能要求过高,要让孩子努力一点就能够得着,才是切实可行的——孩子是否进步,不要与他人比较,只需确保每天都在超越自己。

初一孩子糊涂任性,父母的规划管教和支持理解,能让他们少走弯路少犯错。

记得以前有一个省城中考状元,在接受记者釆访时说道:“我把初一、初二都当作初三来过的,所以到了初三,我的考试成绩非常稳定。”

初中成绩易分化,弄清原因早规划。经过初一初二的持续努力,到了初三,前期的储备,能让孩子在学习能力上,完成一个“融汇贯通”的华丽转身。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