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少年回忆】◆王永华

 白云之边 2022-05-09

作者简介

王永华,菏泽曹县人,平常喜欢胡乱写写,只为记录那美好时光,心情愉悦而已。

-少年回忆-

昨天看抖音有一个古营集水闸的图片,勾起了少时的回忆,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是亲切?是惆怅?我也说不清楚!

少时的一切美好已然过去,留下成人的一切繁碌与杂忙。一代苦难的七零后。

那时十几岁的我就独自一人,离开家,在舅舅的说和下就读于十五中学。

虽然我在那儿只上了八九个月的学,但是让我知道了有个十五中的存在,那儿有一个古营集水闸,那片土地上有一群勤劳的人们。

五中离我家大约三十几里路,当时那个年代都是骑自行车去上学。那时候的路,都是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如果再遇上下雨,车子就没有办法骑,推都推不动,每星期回家一次,有时候都气得哭。那时候家里普遍都没什么钱,上学带麦子到学校换饭票吃饭,自行车是那个带大杠的那种,我家买的是上海《永久》牌子的,后面驼着一袋子小麦,上车子都骑不上去,父母在家干农活忙,从来没有送过我,都是自己独立,看看现在的孩子,真是生活在蜜罐里,上下学车接车送,吃啥买啥,学校里的条件也好。真是生长在好时代,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吧!年少只有一次,不可能从头再来。

当时的十五中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学校,有初中部,还有高中畜牧部,相当于现在的职高,规模也不小,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有曹县的、单县的、有成武县的,可能还有其他地方的,当时我读初中,我要好的同学有小红、小峰、贵敏、兰花等同学,我们经常相约到古营集水闸,因为离十五中挺近,我们也称它为十五中水闸,在那里读书,学习,玩耍,水闸成了我们的陪伴。

春天到了的季节,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贺知章《咏柳》的真实写照。那个年代,最先展露春色的绿植就是柳树了,它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小河的流水就不再结冰了,清澈见底,有一种让人捧起来就想喝两口的感觉。那时没有工业废水的污染,小河里的流水都是碧绿碧绿的,像镶嵌在大地上的绿色绸带,湛蓝湛蓝的天空漂着朵朵白天。吃过晚饭,三五成群的同学沿着小河边,在垂柳下漫步,他们谈论着自己的理想,谈论着人生,嘻嘻哈哈,不知不觉就到了水闸,岸边立着一间两层小楼,像一个碉堡一样矗立在春风里,上面镌刻曹县古营集公社孙庄水闸,一九七三年七月建。另一面写着水利是农民的命。经过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现如今水闸依然矗立在那,保存的完好,岁月的痕迹好像对它影响不大,说明了当时的建筑质量很好,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由于离十五中较近,所以人们也叫它十五中水闸。

再过一段时日,随着春天的脚步,水闸旁边的洋槐树就开始长叶,结出嫩嫩的花蕾,慢慢的开花,引来了无数辛勤的小蜜蜂,来这里采花,酿蜜,它们嗡嗡的辛勤劳做着。花一开,又引来许多大婶大娘们,她们来这里采摘洋槐花,回去蒸着吃,炒着吃,做汤喝,都是上好的菜品,蒸熟嗮干以后的可以吃一整年,过年的时候可以用肉汤炖着吃,可鲜美了。河两边的油菜花也开了,一片金黄,引来了许多摄影爱好者,他们尽情的拍摄,那时摄影很时尚,引来许多村民的围观,这个小河边,水闸旁,一时间热闹了起来。

这个春天,这个十五中水闸,这条小河,这里的村民,师生,摄影爱好者,小蜜蜂垂柳,洋槐花,油菜花交织成一幅浓墨重彩油画!这是我这个七零后,岁月长河的一点散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