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之前偷鸡摸狗,不妨碍现在建功立业

 思维观察员 2022-05-09 发布于广东省

01.

上篇讲了赵王不任用司空马而亡赵的故事,这篇提到的秦王——他重用姚贾避免了秦国被围殴的命运。

但这篇故事中秦王只是配角,主角是秦国上卿姚贾。

随着秦国日益强大,使得其他诸侯国惴惴不安。

于是,燕、赵、吴、楚四国就决定联合起来,先发制人,磋一下秦国的气势。

秦王嬴政召集众人商讨对策,众人面面相觑。

这时姚贾说:我愿替大王出使这四国,必将瓦解他们的阴谋。

秦王觉得可以试试,就给了他战车百辆、黄金千斤,并让他穿秦王的衣冠,佩秦王的宝剑。

随后,姚贾辞别,游说四国,瓦解了它们联合攻秦的阴谋,并与之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以此来报效秦国。

取得如此成绩,秦王大为高兴,封给姚贾千户城邑,赐为上卿。

陈述简短,逻辑清晰,是个人都觉得没毛病。

我有问题,你出对策,我提供资源,你负责实施。

只有干出功绩,才能获得赏赐

姚贾为秦国解围立了大功

----------

(姚贾)能获得大奖赏

什么大奖赏?封土地、赐爵位。

02.

姚贾获得奖赏本是天经地义,奈何韩非心眼小爱嫉妒,他知道这事后,就去找秦王“告状”了。

他给秦王讲——

姚贾带珍宝,出使荆、吴、燕、代等地耗时三年,这四国未必诚心与秦结盟,但秦国国库的珍宝却已被他掏空散尽了。

这实际上是姚贾借大王的权势和秦国的珍宝,在外私自结交各国诸侯。

啥意思呢?韩非的说辞是在反驳作为小前提的事实:姚贾为秦国解围立了大功。

韩非认为:姚贾没为秦国解围立功,而且他花了秦国的钱,结交的却是他自己的朋友。

只有干出功绩,才能获得赏赐

姚贾没为秦国解围立功

----------

(姚贾)不能获得奖赏

这样,结合上面“能获得奖赏”vs“不能获得奖赏”就成了一对矛盾。

只要后者为真,那么先前姚贾得到的奖赏,就会被剥夺,还落一个欺君之罪。

韩非觉得仅凭这套说词力度不够,于是继续加码——

再说姚贾不过是魏国守门人的儿子,曾在大梁做过盗,在赵国做大臣而后被赶了出来

如果您让这样的人与秦国大臣们一起参与商讨国家大事,不见得是明智的!

加码的这部分是诉诸人身的谬误——试图通过论证“这个人本身不行”,而推导出“他的观点和行为也不行”。

逻辑形式错误,讲出的话必然听着别扭,没说服力。

03.

面对这一谬误,秦王竟然听进去了,觉得韩非讲得有道理,同时怀疑起了姚贾。

于是秦王便召来姚贾,当面对质——

秦王:听说你用秦国的珍宝在外结交各国诸侯,有这事吗?

姚贾:有。

秦王:既然如此,那你还有什么脸面来见我?

姚贾不紧不慢地讲:

过去曾参孝顺父母,人人都希望有这样的儿子;

伍子胥对国忠诚,诸侯都希望用他这样的臣子;

贞女的女红做得巧,男人都希望娶她做妻子。

如今我效忠于大王,但大王并不知道,若我不把珍宝送给那四个国家,给足它们利好,又怎么能让它们归服呢?

反之,如果我对大王不忠,那四个国君又凭什么信任我呢?

姚贾的对答,第一步先接受秦王的说法,因为只有这样,对方的抵触情绪才会减弱。

接着他才给解释,应用的是一个类比论证,及一个演绎推理:

曾参孝顺,父母都想养

伍子胥忠诚,诸侯都想要

贞女手巧,男人都想娶

------------

足够优秀,才会被认可

(姚贾)足够忠诚秦王

------------

(姚贾)才会被其他诸侯认可

之所以那四国诸侯愿意和我(姚贾)相交,一定源于我对秦王的忠诚,这是精神层面的。

另外的物质层面给利好,就用那批珍宝逐一送了出去。

04.

秦王听着意犹未尽,就着姚贾被攻击的出身“硬伤”继续聊——

秦王:我听说你是看门人的儿子、大梁的盗贼、赵国的逐臣?

姚贾应答到:

姜太公,被老婆赶出门,在朝歌卖肉卖不动,卖力气也没人雇,最后文王任他做辅佐大臣,建立了王业。

管仲,齐国一城镇的小贩,在南阳时非常贫穷,也犯过事,齐桓公任他辅佐自己,建立了霸业。

百里奚,虞国的一个奴隶,五张羊皮就被买走了,秦穆公任用他做丞相,使西戎向秦国朝贡。

晋文公任用中山国的盗贼,最终在城濮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你揭短,我照单全收,但一个人是否能为国家所用,不应该只看他的过往。

过往有污点,现在为国家立下功劳的大有人在,关键看君主怎么任用。

姜太公卖过肉,文王用他,建立王业

管仲做过囚犯,齐桓公用他,建立霸业

百里奚是奴隶,秦穆公用他,使西戎朝贡

中山盗贼,被晋文公任用,胜了城濮之战

------------

过往虽有污点,但君主用得好就能成事

姚贾摆事实、举例子告诉秦王,一些人即便出身卑贱、名声不好,但若君主任用的好,就能为国家立下功劳。

05.

接着任用人才的话题,姚贾继续给秦王输出——

明君不会计较臣子的过往,不会听信他人的非议,而只考察臣子是否对自己有用。

所以能安邦定国的明君,即使有人在他面前诽谤进谗也不会听信。

姚贾给秦王说的这段话,暗含着一个条件推理:

如果是明君,就不会听信谗言

(秦王自诩)是明君

------------

不会听信(对姚贾的)谗言

这样就提醒秦王该自己反思反思一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明君了。

明君不听信谗言,那该怎么评判臣子呢?姚贾的观点是:论功行赏,而非名声。

有的大臣即使有清高的名声,若他们没有建立丝毫的功劳,也不赏赐他们。

这样所有做大臣的都不敢再用虚名来对大王提什么要求了。

秦王听后连连点头称好,。

于是,继续让姚贾出使各国,反手杀了进谗言的韩非。

#看故事理逻辑|推荐—— 

亡国不是因为没有人才,不被重用罢了!

比你牛的我都能收拾,何况你

拥立国君,是一桩大生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