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高辞青【木墨痕】

 九州好人 2022-05-09 发布于辽宁省
俗话说:“馋人盼节,懒人盼年”。既馋又懒的我,从小就盼着逢年过节。重阳节虽比不上春节那般隆重,但饮食游玩之趣丝毫不逊。
   早在三国时代,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便有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那时重阳节便已成型。
   重阳节,如同它的名字,有说不完的故事。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的说法,九月九日,双九相重,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节,也说重九节。在这一天,民间有登高的习俗,“上巳踏青、重阳辞青”,所以又称登高节、辞青节。而重阳节历来又有赏菊花、插茱萸的风俗,菊花又名“延寿客”,象征长寿,茱萸雅号“辟邪翁”,入药制酒可养身祛病,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茱萸节。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最大,有长久长寿的含义,且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所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很多地方就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人们便在这一天进行祭祖和敬老活动。北方更有“重阳无雨一冬晴”的说法,百姓会根据重阳节那天的天气状况,来预测冬天的节气变化。千百年来,农耕劳作,一直被沿用至今。
   记忆中,每到重阳节,母亲就会给我买重阳糕吃。糕与高谐音,起初只是庆祝丰收祭飨天帝、拜谢祖先恩德,后来慢慢演变为步步登高、吉祥腾达之意。所以,在农耕为生的乡下,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眼里,重阳糕自然备受亲赖。
   金秋九月,天空海阔,神清气爽,是登高远眺的最好时节。
   我的家乡,靠近海,也守着山。小山静坐在老家的西南方,名叫庐山,与江西的庐山同名。早年山上常年驻军,在几十里外的乡村,也能听到庐山上打靶的枪炮声。年幼的我,只会远远的注视着庐山,听着舅老爷讲述山上的故事,猜想着奇石峭壁间的景致。
   第一次重阳登高,是在初一的时候。军队转移,庐山解禁。
   庐山是由两座小山交错而成,松林密布,峰崖时而峻峭,时而平缓,虽然没有雾山云海的奇观,但登高远眺,亦足以俯瞰寻常巷陌、余览炊烟人家。更让人称奇的是,山上绵延贯通的山洞。光山洞的入出口,便有六七处,分布在庐山的各个方位。山洞石门高大厚重,仅凭一人之力,恐怕都推动不得。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山洞曾一度成了防空洞。山洞里面,更是让人惊叹咋舌。宽大光滑的山洞甬道两旁,还有一个个独立宽敞的旁洞石室,或是储藏室、炊饮室,或是宿营室、办公室,规模之大,功用之全,实属罕见。
   初中的国文老师,家住庐山脚下一个叫大庄的村子,他常和我们说起关于庐山的陈年往事。他年轻的时候,经常到山上挑矿泉水喝。用山上纯天然泉水沏出的茶,色美味香,入口三分便荡气回肠。后来他大半辈子在外地教学,却总不忘和他的学生叨叙一番,那座山,在他的叨念中,滋养着一批又一批的懵懂少年。
   庐山大多时间是安静的,没有倾城的人潮,没有花俏的旗号。即使是重阳节,也大可不必担心出游赏景、登高远眺的人会拥挤。正因为如此,整座山,连同秋寒新至的重阳,在最高处展览草木枝叶的凋零,辞青隐居,与三月春游的踏青遥相呼应,勾勒着夏冬的时间标界,平和肃穆之中更显庄重神秘。
   那是我第一次站在山巅,以登高辞青的名义,填补了一览众山小的经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