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了芮小丹,就知道自己离“自”在有多远

 YYWYY 2022-05-09 发布于内蒙古

只弹一首心曲

   芮小丹,《遥远的救世主》里的女主人翁,警官大学毕业,一名出色的女刑警。

   她五岁时父母离异,7岁随母亲去德国的法兰克福生活,在那儿读了九年书。因为她父亲是导演,母亲曾经是话剧演员,父母都希望她将来做一名演员。于是高中时,她被送回国读书,以便报考国内的电影学院。但高中毕业时,她却自作主张报考了警官大学。

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放着德国永久的签证居留权不用、为什么有父亲打通的阳光大道不走?偏偏选择危险并对女人来说不能长久的刑警职业?

芮小丹的理由很简单:她不愿意在德国成为可有可无的阶层,她也不甘心一辈子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她想体验自己觉得威风的警察身份。

芮小丹的父亲一直不甘心女儿做刑警,尤其是当他认识到女儿的思维独特、见地深邃时,更是苦口婆心地劝女儿研究生改学编剧,觉得她计划的将来刑警生涯结束后去做律师不靠谱,也挣不了大钱。

芮小丹告诉父亲:“我也想挣大钱过好日子,但我没自信又没感觉也没有想表达的欲望,我的兴趣就是当律师。如果我是为了挣大钱过好日子去当编剧,我既挣不来钱也写不出好剧本。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让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

有几个父母接受自己孩子这样的观点呢?又有几个人能明白芮小丹言语背后的真正深意呢?

我们不是把自己抵押给所谓的成功,就是把自己拱手相送给自以为是的捷径,或者削尖了脑袋也要跻身于别人羡慕的生存阶层或者居住环境,以为那就是自己的人生价值。

像芮小丹这样坚持只弹自己心曲的人,只能被简单地冠上一个字——“傻”!但她看似傻的背后有多少我们无法体会的内心笃定,又有多少我们难以想象的生命自在和精神丰实,只有芮小丹本人最清楚。

图片

     敢于创造自己的神话

  当初肖亚文把丁元英特意安排在古城时,就提醒过好友芮小丹,千万别对这种人动心思。

但后来芮小丹还是不可控制地迷上了丁元英,好姐妹欧阳雪提醒她:“丁元英不是你能拿得住的,他和咱不是一路人。”她坦率地说:“能拿住的不用拿,拿不住的不能拿,还拿什么?爱就是了!”

曾做过丁元英助手的肖亚文警告她:“那你就等着下地狱吧!”芮小丹坚定地说:“即便是地狱,我也要尝尝地狱是什么滋味。”

丁元英本人也委婉告知她:“你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个东西,天知,地知,不会有结果。”芮小丹微微一笑,态度坚决地回答:“得允许在可能和事实之间存在一个演化的过程。”

她在感情的世界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率直而大胆地自我责任着。她纯诚却不失理性,果决却不乏女人的精细,立极而精神超拔着。最后她硬是把两个人之间本没有一点儿可能性的感情,酿成了一杯醇而又醇的美酒。

但她并没有因为爱上这个人,就对他言听计从,尽管她心里对这个人,有近乎高山仰止的尊重。当丁元英劝她放弃刑警的职业,去做可以发挥她更大价值的事情时,她真诚地说:“我是刑警,因为怕死而辞职,我做不到。你不该说出来,你应该知道,拒绝你该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我相信你的思辨,你是站在你所能把握的条件上判断我的前途,但那是你的,不是我的,如果我不是我自己的,而是你的,那就不是我爱你了,那是你自己爱你自己,也就没有爱了。”

丁元英一时无语,他知道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价值考量的问题,芮小丹是站在“人生价值”的考量上决定择业方向,他丁元英是站在“作用价值”的大小上取舍人生,丁元英不敢再想下去,是芮小丹让他看清楚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空白。

这就是芮小丹在感情方面的清明,她不因两个人看似不对等的生命境遇而妄自菲薄,也没因一开始的看似不可能就畏缩止步,更不会因两个人无限亲近后就不明就里。该进时能无畏地行进,该止时能不内耗地立停,选择上不含糊,行为上切真心。

爱情是什么?爱情不是身体层面的男欢女爱,不是情绪层面的打情骂俏,也不是物质地位外貌长相层面的诱惑权衡,更不是生物层面的传宗接代。

爱情是两个人对应人格的彼此吸引,是从灵魂深处升起的相互倾慕,是精神之光的相互照亮。爱情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也可以放大一个人的价值。

婚姻或许没有爱情也可以独立存在,因为婚姻依赖两个人的责任或任意一方的容忍就可以存活,但缺乏真正爱情的婚姻绝对不会增益两个独立的生命,因为只要两个人人格不对等,必会激发想象不到的生活摩擦和生命磨损。

图片

   来去自由魂自在

芮小丹被省厅借调外出执勤时,偶然间撞见自己所在城市追讨多年的持枪抢劫杀人犯。一个人要在茫茫旷野对付四个穷凶极恶的歹徒,她意识到自己凶多吉少。

她打电话和自己最爱的人简短告别后,又报告了上级领导请求立即增援。然后就关掉手机,以便能全心全意地与歹徒周旋。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全部歼灭或者制服装备精良的四个歹徒,但尽量拖延时间等增援人员的到来,不让这几人逃窜到城里,她一定得保证完成。

她以不求生的方式卸下所有对死亡的恐惧,大脑分秒不停地强力运转着,推理判断着四个歹徒或真或假的迷惑性言行,先以仅仅数米的危险距离靠近歹徒,击中他们的车轮后迅速后退拉开射程。毕竟她的子弹有限,而歹徒的武器却很充足,她不能和他们硬拼。

最后歹徒以牺牲一个自己人的方式,迷惑芮小丹,等芮小丹试着接近倒下的那个人,以便卸下他的武器时,那个已经重伤的歹徒,突然间抱着芮小丹的双足,引响了腰间的炸药包,芮小丹被炸掉了双脚,右侧身体也严重受伤,炸药里掺入的铁屑扎进她的右侧身体的皮肤里,疼不可忍!!!

但她还是拼尽全部的力气,爬向自己的警车,以保证歹徒试图夺她的车逃跑时,不给他任何机会。她在重伤下集中心神,与首犯斗智斗勇,在紧要关头,丝毫不犹豫地打伤了首犯的双腿,直到增援人员靠近,她才义无反顾地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的胸膛。

我们谁也没有资格猜测芮小丹为什么要开枪自杀,因为我们都没有经历她当时的那种经历,都无法体会她圆满完成任务后的那种终于可以安心离开的特殊心理,也无法揣摩她那颗高贵的心里出现的真实想法。

公安系统没有授予芮小丹英烈的称号,理由是死于自杀。但芮小丹需要那个称号吗?对于她这个“当生则生,当死则死”的女中豪杰,生死尚且拘不住她,何况一纸证书一个假名呢!

图片

   我们和芮小丹的差距在哪里

记得第一次看电视剧里的芮小丹,看到她一个人在旷野遇到歹徒时,我紧张得大气不敢出,双手握的紧紧的,心里替她着急:“你赶紧跑啊,你一个人怎么能对付那几个坏到没人性的坏蛋?”

几年后的今天,我理解了芮小丹,理解了什么是一个人的天职,也理解了各行各业的英烈们!正是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生死的紧要关头,选择了忘我利他,选择了舍生取义 ,这个民族的精神才一直屹立不倒,这个世界才有温暖和光亮。

也是因有那么一批人,在面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他们选择了明哲保身,还想法设法地推脱责任,才有了“玩忽职守”这个词的现身。

现在我们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下一刻面对危险的是自己,我们会如何决择?!

且不说面对生死的重大考验了,就算面对正常的人生选择,面对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感婚姻,想想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我们有没有那个能力透视自己,我们经常依据的判别标准或者裁夺的价值体系是什么?多少时候我们有勇气把人放到过第一位?又有多少时候我们能感知到他人的那颗心?

普通民众的日常我们看不见,但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各种社会新闻,各种让人一声叹息的扎心事件,它真的离我们很远吗?如果所有事情的发生或者呈现,我们都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好像和我们什么关系也没有,不知道回到自己身上来,检索自己、完善自己,那下一刻,下下一刻,还会有真正的芮小丹吗?

读懂了芮小丹,就知道我们离自己有多远,离“自”在有多远,我们真的存在过吗?还是只是一个工具,一个会行走的“物品”而已。

我是东宁,通过艺术观生活,通过内省来成长,将一直在路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