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黄精栽培技术
2022-05-09 | 阅:  转:  |  分享 
  
黄精栽培技术
黄精

一、概述
Polygonadumsibiricum黄精,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P.cyrtonemaP.kingianumRed.)、多花黄精Hua)和滇黄精(Coll.etHemsl.)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大黄精”。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等。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入药品种为黄精(鸡头黄精)、多花黄精(姜形黄精)、滇黄精(大黄精)。
黄精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地,陕西为黄精的主要分布区,特别是南部山区分布较多。据调查镇巴县内20个乡镇均有分布,是黄精主要适生区之一,其中以黄精为主;生长相对较多的有泾洋街道办、小洋镇、兴隆镇等乡镇。近年来人工栽培在陕西南部山区逐步开展,我县适宜大面积种植品种为黄精(鸡头黄精)。
二、形态特征
1.黄精:多年生草本,高50?90厘米,全株无毛。根茎横走,肉质,淡黄色,味稍甜。茎单一,稍弯曲,圆柱形。叶轮生,每轮4—6枚,线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0.4?1.6厘米,先端卷曲,下面有灰粉,主脉平行,中央脉在下面隆起。花腋生,白绿色,常2?4朵小花,下垂,总花梗长l?2厘米;花被筒状,长0.9?1.2厘米,先端6浅裂,雄蕊6枚,花丝较短,长0.5?1毫米,花柱长为子房的1.5?2倍,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2.多花黄精:茎高40?100厘米,叶互生,椭圆形、卵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叶脉3?5条。花梗着花2?7朵,在总花梗上排列成伞形;花被黄绿色,长1.8?2.5厘米;花丝有小乳突或微毛,顶端膨

大至具囊状突起。
3.滇黄精:茎高l?3米,顶端常作缠绕状,叶轮生,每轮4?8枚,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6?20厘米,宽0.3?3厘米,先端渐尖并攀卷。花梗着生花2?3朵,不成伞形;花被粉红色,长1.8?2.5厘米,浆果成熟时红色。
黄精药材性状: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长3?10厘米,直径0.5?1.5厘米。结节长2?4厘米,略呈圆锥形,常有分枝,形如鸡头。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茎痕圆形,直径5?8毫米。
“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结节长可达10厘米以上,宽3?6厘米,厚2?3厘米。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圆周凹人,中部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
三、生态特性
黄精多生于林下、灌丛或山坡地。喜阴湿,耐寒,幼苗能露地越冬。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表层水分充足、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佳。最好是荫蔽之地,上层为透光充足的林缘、灌丛、草丛及林下开阔地带。在粘重、瘠薄、干旱、积水、低洼、石砾多的地方不宜种植。
四、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
1.1种植地块选择:选择比较湿润肥沃的林间地或山地,林缘地最为合适。或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耕作层土厚30厘米以上)、土质肥沃、排水良好(梅雨季节无积水)的砂质壤土,有可灌

溉的水源及设施,水质无污染,前茬不是其它根茎类药材或作物,且交通方便的地块。
1.2整地:于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开始整地作业。整地前先清除大田四周杂草;再进行土壤处理(每亩施撒施5%辛硫磷颗粒1800g);用机械深翻30~35厘米,结合整地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整细、旋平,晾晒3~5天。做畦,畦宽120厘米,畦高15厘米,畦间距60厘米。同时在大田四周挖40厘米宽,30厘米深的排水渠。
2.繁殖方法黄精既可以用种子繁殖,又可以用根茎繁殖,种子繁殖时间长,目前生产上多采用根茎繁殖。
2.1根茎繁殖:10月上旬或3月中下旬,将根状茎刨出,选择先端带芽2节做种,用草木灰处理伤口,晾干收浆后进行栽种。栽种前在整理好的畦面开沟3行,沟宽10厘米,沟深15厘米,沟间距30厘米。将处理好的根茎按25厘米的株距摆放在开好的沟内,摆放时应尽量小心,芽头需朝上,同时避免损害黄精的芽头,待种根茎摆放完毕,用草锄将细土勾如沟内,覆土至平。栽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如长期干旱可浇水一次。秋末栽植的,可于上冻前盖一些牲畜粪、圈肥或稻草,以保暖越冬,翌年化冻后、出苗前应立即将粪块打碎、搂平或撤掉稻草,保持土壤湿润,利于出苗。
2.2种子繁殖: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3年生植株,于夏季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健壮和籽粒饱满。当浆果变黑成熟时采集,采集的果实进行发酵一段时间后用清水(或河水)漂洗,所获种子立即进行湿沙层积处理。其做法是:种子1份,湿沙3份,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指间不滴水、松手即散为度。混合均匀后,在背阴处挖15厘米深的坑,土坑大小视黄精种子量而定。填埋前先在坑底铺2厘米左右的底沙,然后将按比例混合好的种子与细沙均匀铺撒

在上面(约13厘米),之后在上面平铺5厘米厚的潮湿细沙。将坑的四周拍实,整平。将准备好的玉米秸秆铺在坑上面进行保湿遮阴。填埋结束后每隔30厘米插30厘米长的玉米杆,利于透气。沙藏期间视沙子干湿情况及时浇水保墒,沙子湿度以握之成团为宜。翌年3月下旬取出,筛出种子,在整好的畦面上纵向开浅沟,沟深5厘米,沟间距15厘米,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到沟内,覆土至平。将准备好的1.2m宽的草帘单层覆盖在育苗畦面上,利于保墒。播种后第二年3月底长出第一片叶子,出苗后逐步揭去草帘。当苗高7~10厘米时即可移栽。以上处理也可采用黄精浆果直接进行。
3.田间管理
3.1中耕除草:黄精生长期间要经常进行中耕锄草,具体为每年的4月上中旬、5月上中旬、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下旬在黄精的行间集中锄草松土,平时视杂草情况及时除草。锄草宜浅不易深,深度以5厘米为宜,避免伤及黄精,离黄精茎秆较近的杂草应用手拔除,以免锄断黄精。
3.2追肥覆土:在每年的5月中旬黄精盛花期,每亩叶面喷施尿素2kg。每年的11月上旬土壤封冻之前在黄精畦面撒施农家肥,每亩撒施2000kg左右,然后将畦间的土用草锄覆至畦面,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
3.3适时排灌:黄精喜湿怕旱,田间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遇干旱气候应及时浇水,但是雨季又要防止积水及时排涝,以免导致烂根。
3.4遮荫间作:由于黄精喜阴湿、怕旱、怕热,因此,平地栽培应进行遮荫。可以间作,间作作物为玉米。一般每3行黄精种植玉米2行。间种玉米一定要春播、早播。玉米与黄精的行距约40厘米,太近容易争夺土壤养分,影响黄精的产量,太远不利于遮荫。
五、病虫害防治

黄精在生长期间主要的病害、虫害有:根腐病、叶斑病、蛴螬、地老虎。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及其它有效生态手段,切断病菌和虫卵滋生条件,把病虫害控制在发生前,保护产地环境质量,降低农药对药材的污染。在采收前一个月内不得使用任何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4.1病害:
叶斑病,其叶部产生褐色圆斑,边缘紫红色。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5月初发生,6~7月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管理,实行轮作;②收获后彻底清理枯枝残体,集中烧毁;③增施磷钾肥,或于叶面上喷施0.3%磷酸二氢钾,以提高黄精的抗病力;④发病初期每亩用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配成800~1000倍的溶液喷洒叶面,隔7~10日一次,连续喷2~3次。
根腐病,5~11月发生,植株发病初期,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漫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外皮变为黑色,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地上茎叶自下而上枯萎,最终全株枯死。多在高温多雨季节低洼积水处发生。
防治方法:①雨后及时疏沟排水;②发病期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每亩1.5~2.5公斤稀释成1000倍液浇灌病株,每周一次,连续2~3次。③合理轮作,采用高畦深沟栽培,防止积水,避免漫灌,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4.2虫害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每年的4~5月是蛴螬的爆发期。主要危害黄精的根茎,将黄精植株的根茎咬食成凹凸不平的空洞或咬断,使植株逐渐枯萎,严重者枯死。在夏季多雨,土壤湿度大,生荒地以及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厩肥时,危害严重。进入6月上旬幼虫蛴螬化为成虫金龟子,开始取食黄精的茎叶,严重时可将黄精的全部叶片啮食贻

尽,影响黄精的光合作用和健康生长。
防治方法①整地前撒施3%辛硫磷1800g/亩;②结合深耕进行人工捕杀;③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④大量发生时用40%的辛硫磷乳剂稀释成1000~1500倍液浇根,每株5~10毫升。
地老虎,为夜蛾科的幼虫,危害高峰出现在5月中下旬,咬食黄精幼嫩的根茎及茎叶,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铲除地边、田埂和路边的杂草;实行秋耕冬灌、春耕耙地、结合整地人工铲埂等,可杀灭虫卵、幼虫和蛹。②诱杀:用糖醋液或黑光灯诱杀越冬代成虫,在春季成虫发生期设置诱蛾器(盆)诱杀成虫。③药剂防治:整地前用3%辛硫磷每亩地1800g进行防治;在虫龄较大、为害严重时,用40%的辛硫磷乳剂稀释成1000~1500倍液浇根,每株5~10毫升。
六、采收与加工1.采收
1.1采收时间黄精生长周期长,规范化种植田种根茎移栽的生长3~4年采挖;种子育苗移栽的6~7年开始采挖。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黄精地上部分枯萎,土壤封冻之前采挖。
1.2采收方法
清田采挖之前应先用镰刀除去黄精枯萎的地上部分,除掉的枯枝需清理出田间,以免妨碍采收。
采挖待枯枝清理干净后,用镢头顺沟进行采挖,采挖时应尽量深挖,采挖深度应不少于25厘米,尽量挖全和保证黄精的根部的完整性。
装运将挖出的黄精先置原地晒至根部泥土稍干燥,剔除病根、除去泥土、杂草,然后装入筐或编织袋内。装筐或袋后的药材要及时运到加工场地进行加工。

2.加工
2.1清洗将分级后的商品级黄精倒入盛有清水池内,用干净的清洗刷刷洗,然后换水进行第二次清洗,直至黄精表面呈现鲜亮的黄白色时捞出,放入干净的框内。
2.2蒸煮杀青将清洗后的黄精放入盛有沸水的大锅内,每次放入25kg,锅内的水要始终保持沸腾,沸水以淹没黄精为宜,盖上锅盖,蒸煮杀青,一级药材杀青时间为10分钟,二级药材杀青时间5分钟,三级药材杀青时间为2分钟。然后捞出置入干净的塑料筐内,待温度降低,水沥干净后运至晾晒场进行晾晒。
2.3干燥将杀青后的黄精药材运至晾晒场地进行摊晾,摊晾时不宜过厚,一般1层为宜。晾晒场地要保持通风干燥,晾晒过程中每天翻动一次,晾至约7成干时在发汗室进行发汗。
2.4发汗将干燥至7成干的黄精药材堆放在发汗室的发汗床上,压紧堆实,盖上篷布,包裹严实,发汗24小时。
将发汗后的黄精药材再次运至晾晒场进行干燥,或在烘干房55℃条件下进行干燥,直至达到要求。








献花(0)
+1
(本文系潘少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