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岁老太太没上过学,却将画展开到北京,一幅画卖10000元

 James5291 2022-05-09 发布于北京

谈到云南大理

“苍山雪,洱海月”的美景

相信很多人一定听到过

但我们今天说的不是大理的美景

而是世代生活在苍山脚下,

洱海边上的白族人

其中,一群50到80岁的老奶奶们

就特别的引人注目

奶奶们年龄最大的今年已有87岁

最小的也有50多岁了

她们没什么出众的绝技

甚至大部分人从没上过学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但在“双廊农民画社”组建者

——著名画家沈见华的指导下

却凭借手中的画笔

绘出了自己最平凡而真实的乡村生活

不仅如此,在各界人士的帮助下

这群白族奶奶们

甚至把画展开到了北京,上海,

深圳,杭州等各大城市

她们质朴纯真的画面图景

让众多的绘画爱好者对中国传统农民画

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同时也让梦想迷茫的年轻人们

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后来,2018年来了一个节目组

将白族奶奶们的绘画故事

拍成了纪录片

取名为《画油画的白族老奶奶们》

2022年,在CCTV-9热播的纪录片

——《理想的乡村》中

奶奶们的故事和作品

再次走到更多观众的面前

其中,今年87岁的王秉秀

是“双廊农民画社”中比较年长的一位

她在10年前就开始在画家沈建华的指导下

逐步接触农民画的创作

这么多个几乎没上过学的白族老太太

为什么会那么厉害

还创作了如此多幅生动的作品呢

这事要从2011年前说起

当时艺术家沈见华因妻子健康状况欠佳

最终,一家人决定

来到风景如画的大理双廊镇伙山村

定居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闲暇之余的沈见华

从走访周边村子时了解到

这边的很多当地人

因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

很多都是一大家子人挤在一起生活

老人们每月得到的政府补助金

只有很少的几百块钱

还要想办法申请才能有

一向热心肠的沈见华

很想帮助这些白族老人们

稍微减轻一下经济负担

但作为一位画家,

除了画画外很少会别的技能

此后,他思虑再三最后

决定教这些奶奶学画画

并且保证帮她们把画好的作品拿出去售卖

最终得到的钱,全部给她们

沈见华刚将这个想法传出去时

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画画竟然还能赚钱?

正当大家都处于观望状态时

当时年纪比较大的王秉秀打算试试

本想着也算是一种娱乐方式

就算最后没有赚到钱也没什么

没曾想,当她的第一幅油画作品完成后不久

沈见华竟然帮她赚到了上千元钱

王秉秀刚开始还难以置信,

没想到从没学过画画的自己,

画出来的画真的会有人买

回去后,

王秉秀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其他的人

短短几天里,

不断有村子里的老奶奶找到沈见华

表示自己也想跟他学画画

就这样,沈见华开始每天在自己住的地方

教授老太太们怎样通过自己的想法

画出一幅完整的画面

在学画的人数越来越多后

他便建立了“双廊白族农民画社”

甚至专门找到一个场地

供这群老奶奶聚在一起画作品

随着画社规模的不断壮大

人数从原本的几个人发展到目前的二十几人

由于精力有限,沈见华决定

让画社里最年轻的一位学员

担任画社的主要管理人

而这位小伙子与奶奶们不同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

特地从隔壁镇跑到双廊镇

并且下定决心跟从沈见华学习绘画

他在画社的学习之余

还会帮助奶奶们完成搬运作品等等工作

画社经过近10年的发展

当年绘画技艺生疏的老奶奶们

今天对于作品的绘制早已烂熟一心

甚至在画面创作的过程中

又有了很多新的思路

这也让她们的每一幅作品

呈现出熟悉又生动的民间乡村气息

云南的形象大使杨丽萍

听说了白族奶奶们的故事

曾多次前往她们的画展现场

为她们做展览宣传

如今,很多奶奶们的油画作品

甚至在市面上卖到了一万元每幅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

很多人对她们作品内容的认可

老奶奶们在人生几十年里

甚至有一部分人连自己的名字不太会写

为何能画出这些精彩的作品呢

小编觉得,这一定离不开

她们对生活的热爱

仔细看这些画面

大家一定能从中看到

从作品的内容再到绘制的用笔上

很多画面都是有着明显的区别

例如,有的奶奶家里主要是以捕鱼为生

那么她画的一定是自己

在河边劳作场景相关的画面

而有的奶奶家里如果以养牛羊为主

那么她的画面最常出现的一定是草地,牛羊群等等

奶奶们的油画作品,

展现出的不仅是对生活的热情

还有一种特有的乡土情怀,

让人熟悉且怀念,而这样的绘画作品

很难让人不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