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局内的选案部门负责稽查的选案工作,也就是选择被稽查的对象。其选择的案源信息包括: (1) 财务指标、税收征管资料、稽查资料、情报交换和协查线索 (2) 上级税务机关交办的税收违法案件; (3) 上级税务机关安排的税收专项检查; (4) 税务局相关部门移交的税收违法信息; (5) 检举的涉税违法信息; (6) 其他部门和单位转来的涉税违法信息; (7) 社会公共信息 (8) 其他相关信息。 这八个大类基本涵盖了存在偷漏税嫌疑的方方面面。 一般而言,有些行为会导致被检查的概率上升,这些行为应引起税务会计的注意。如果这些情况存在于公司且难以避免,那么,请随时在心理、行动、物质上做好应对稽查的预案准备工作。 税务稽查 一、企业税负异常 企业税负异常,尤其是税负在本地、本行业长期偏低,这会加大被稽查的概率。税负是一个计算的结果,税务机关不能凭税负征税,但税负对稽查概率的影响是存在的。 企业的税负多少才算正常呢?这需要结合行业特点来把握,百度上可以找到许多所谓的税负率,但任何具体的数字都只是参考,自己的税负是否正常,可以结合具体的投入、产出、市场行情、税率等来分析把握。 二、企业经营异常 企业经营情况主要体现在企业提交给税务机关的报表之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都会从不同角度透露出企业的经营情况。同时,这些表内的指标又各有其客观的勾稽关系和内在规律,报表中的矛盾、不正常数据,往往会引起税务人员的怀疑,进而导致被稽查。 报表分析是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基本功,但稽查上的报表分析却自有其特点。 某公司处于持续年度亏损状态,资产负债率较高,并且资产负债率一直在增高,同时资产总额也在增高。对应于利润表往往也能印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恶化。 但这个报表从涉税的角度看,却是异常的。企业的资产及资产负债率同步走高,说明有资金流入企业。其负债增加如果是长短期借款增加,说明债权人看好公司的经营状况,敢于向其借款;其负债增加如果是上下游经营占款增加,说明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优势地位,竞争能力极强。无论如何,企业的发展前景与竞争优势很好。 但这样的企业却处于亏损状态?! 这就属于一种异常。站在涉税角度洞如烛炬,可以大胆怀疑公司报表的真实性,甚至怀疑公司可能有内外账—外账上企业规模加大导致资产增加,经营亏损却导致利益流出,不得不引入负债来补平“资产=负债+权益”这个公式。检查这样的企业,显然比检查一家报表正常的企业,更有可能发现违法问题,增加滞补罚收入,提高检查工作效率。 许多会计都知道,持续亏损的企业,被稽查的可能性较高,这也属于一种经营异常的现象,税务人员将其称为“长亏不倒”,暗示其亏损之可疑。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报表中数据异常,或者是“长亏不倒”之类的特性都不能证明企业税务上已经违法。因为这类数据的异常,也可能的确事出有因市场、战略、经营模式、突发事件等都可能导致这些情况的发生。但是,因为纳税人与纳税人之间不可能对此进行充分的沟通,所以仍将导致被稽查概率的提高。 如果会计经过自我分析,认为确实事出有因,也要提前做好被检查的准备,由于税收政策与企业经营的复杂性,稽查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所以,涉税上不仅要“身正”,影子尽量也不要歪。 三、属于重点稽查行业 每年税务稽查工作都会确定一些重点稽查行业,企业如果不幸生于其中,就有更大可能性被抽中,对此只能自求多福。 平常可以多关注新闻,多关注涉税的QQ群或论坛,多参加涉税的培训与交流,增加信息来源的广度和深度,尽量把握住稽查的动向,提前准备、未雨绸缪,其效果一定好于临时抱佛脚。 四、发票违规 发票是税务机关掌控企业经营与纳税的最重要手段,所以,发票问题上应尽量避免违规行为和疑似违规行为、尤其是涉及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加强日常发票审查工作,防止被其他单位的违规行为牵扯其中。增值税发票属于株连九族,如果企业涉及发票违规,其被稽查的可能性将会提高。 五、举报 越来越多的税收违法行为的败露,来源于举报。但举报也有正常举报和恶意中伤之分,捕风捉影、以泄私愤而向税务机关举报企业税收违法,也将会导致被举报企业陷入稽查风险之中,加大税收遵从成本。 从实务中看,举报人总是千奇百怪,有内部员工、外部人员、离职人员、竞争对手,甚至还有企业小股东举报自己企业的情况。 所以,正派的企业对此也不得不防。平时应少结仇、少结怨、促和谐,瓜田李下时要考虑到被小人猜忌的可能性。同时规范业务、规范内控、规范会计处理,以此减轻举报所带来的稽查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