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史学家曾敏行在《独醒杂志》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客有谓东坡曰:'章子厚日临《兰亭》一本。’东坡笑云:工摹临者非自得,章七终不高耳。’余尝见子厚在三司北轩所写《兰亭》两本,诚如坡公所言。”苏轼讥笑章惇,认为章氏的书法不会写得很好,原因是他太拘泥于前人的法则,不敢自己做主,这样只能得到古人刻板的样子,也就不会创造出新的有生命力的作品。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有人给苏东坡说章子厚每天都在临摹一本《兰亭序》,苏东坡就说,他临摹得再好,那也是王羲之的,而他以后肯定不会有大的成就。章子厚是谁?他本名章惇,字子厚,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在书法上也有一家名声。与苏东坡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们之间也有交集,章子厚也很喜爱书法,但整日以临摹前人作品为主,而在自己创作时更是没有自己的风格。 对于章子厚临摹《兰亭序》的事情,苏东坡也不好直言给他本人说,但苏东坡以书法风格的眼光,在别人跟前说了章子厚的不足,如此看来,苏东坡所言的确是说中了,为什么?这个从书法史上可以看到,章子厚在书法方面的确是没有多大的成就,而苏东坡则是引领“宋尚意”书法的领军人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学习书法的道理,那就是书法“自成一格”的问题。从学习书法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临摹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再怎么临摹,最终还是要有自己的风格,不然,就是写上一辈子也是在写别人。 书法如何才能自成一体?对于这个问题,北宋初期的欧阳修后来对苏东坡说过,古人书法是先贤遗留下来的作品,人们学习先贤的作品以后,自成一格才是所要追求的目标。后来,米芾也直言“古人书各个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因此,在宋尚意的年代,人们便把书法学习与自成一体作为一个重要方向来对待。 苏东坡认为,书法上想要自成一体,必须要“两条腿”走路。苏东坡在《跋秦少游书》中即说:“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少游乃技道两进矣。”什么是技?什么是道?所谓“技”,在书法中就是指书写的技法问题,包括各种笔法、技巧、创作方法等具体的书写能力,而“道”则是指书写者所要具备的修养及学识等。 当代一些书法家善于“自成一体”,虽然在书法的意境方面有所表现,但却缺少了“道”的要求,有些人认为,许多书法家只注重“技法”,缺少文化知识等方面的修养,致使写出来的作品在思想意境方面少了些“涵养”,所以,按照苏东坡的说法,书法想要“高”,就必须注重学识与修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