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殊教育: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案例

 和善书屋 2022-05-09 发布于江苏省

城头初级中学 九年级1班  学生家长刘传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宋庆龄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孩子是母亲的一面镜子。

——李岫云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

案例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一个单亲家庭孩子的故事

2019年9月,我因为学校的安排,临时接手做了七(1)班的班主任。通过了解,这个班的孩子经常闹矛盾,基本上大的矛盾都来源于一个叫小郭的男孩,这个来自单亲家庭又患多动症的孩子,虽然智力正常,但不少行为都很特殊,极易引起众怒。

一、特殊的孩子

刚接手这个班,他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开学第一天,我就和小郭聊天,问他生活、学习有什么困难。无论怎么问,这个十二岁男孩子总是几句差不多的回答,“蛮好的”,“有时候好一点,有时候又不好”。看上去傻傻的他脸上竟总带着世故的笑容。同学们怨声载道地说起他讨厌的事一大箩筐,老师说被他气得头疼。

以前我没有做他班主任时,也曾经看见过关于他的几件小事:

一次是看到天黑了,他还在我们镇街道里晃悠,因为他妈妈八点才下班,他却忘带家门钥匙。我拉他到我家去吃饭,他死活不好意思,还一遍一遍和我说他爸爸马上就回来了(其实我知道他爸爸早就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并且很久没来看过他了)。

一次是看到他背着书包站在教室外面,脸贴在窗户玻璃上拼命往里看,我知道他一定是干扰课堂让老师忍无可忍赶了出来。可当一有人经过时,他又用那种世故而谄媚的笑脸向人解释:“嘿嘿,教室里面太闷,我出来透口气!”然后和取笑他的人再套套近乎。

还有一次,中午放学,他舅舅在校门口连扇他十几个耳光,大家都看不下去,他竟然伸着头继续讨打。下午上课,当时的班主任关心地去看他,他新伤旧痕的脸上依然挂着谄媚的笑:“嘿嘿,舅舅打我是为了我好,没事没事。我这人就这样,不打不成材呀!”

二、悲悯的情怀

9月的一个中午,我在办公室听到同学来报告:“教室里暴动了,小郭用开水烫了丁世杰的脸,都肿了,还不认错,好多人在打他!”我赶到教室,小郭被好多男生按倒在地,还有不少人在旁踢他,冲他吐口水。我立刻大喊一声:“放开他!”同学们不得不松开手,被放开后,他像疯了一样咆哮,追赶打他的人,我赶紧抱住他,然后把他带离了教室,坐在我的椅子上,他依然哭得浑身直抖,声音哽咽,说自己胸闷喘不过气来,看到此情此景,我也吓了一跳。请校医检查无大碍后,我安抚了他的情绪,了解了事件真相:小林从饮水机接了水回座位后,他刚好经过无意撞到了她的水杯,水杯翻了,正好洒在弯腰捡铅笔的小丁脸上。小丁认为自己昨天告了小郭的状,他一定是故意泼自己的。同学们看到了小丁红肿的脸,气昏了头,失去了理智。而目睹事情真相的女孩小宁因为被眼前的景象吓住了,当时没敢说出真相。而且,很可能说出来也没有人相信他!因为大家都习惯性地认定坏事都是小郭干的。许久以来,我看着他受到的冷漠和歧视,心中早已百感交集,心疼不已。这次终于爆发了,严惩了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的同学,告诉大家:无论他干了多少错事,也和大家一样,是一个孩子,不能践踏他作为人的尊严。他想和同学们快乐相处,可是根本不会与人相处的方法,作为同学,我们应该帮他!

我开始尝试着了解这冰山背后的更多问题。让人痛心的家庭不和谐一幕一幕地翻开了,从出生起,他就是父母争斗的筹码。四岁时,他父母离婚了。大人都得到了解脱,作为孩子,小郭却成了最直接、最无辜的受害者,他判给了经济条件较好的父亲,但父亲的教养方式就是打骂孩子,母亲看不过去,于是一年后争回了小郭,但是母亲是个很脆弱的人,习惯于控制孩子,若出现控制不住的偏差,她就会无所适从,或是控制得更紧(用孩子的话来说就是“发疯”),遇到管不住时还会喊舅舅来打他!小郭和母亲的关系很糟糕,和同学老师就更别提了。于是他就经常用这样“双面人”的身份生活,谄媚讨好套近乎的脸,突然暴怒伤人的脸。同学们说:“他打人的时候是魔鬼,讨好人的时候就是在酝酿着做更坏事情的魔鬼!”他就在这样一个充满对撞与封闭的环境中艰难地适应着。

于是,我尽可能给他更多的关爱,一有时间就和他说说话,遇到问题就和他一起解决,一有小进步就大大地表扬他,奖励他一个小礼物,允许他每天带着最喜欢的小玩具来学校和同学在课间玩。还和全班同学讨论怎样解决和他的问题,请同学们一定多多包容他,在他无助时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而不是指责他。

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他每天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没事就拉着我的手,什么都愿意和我说说,好像和人相处发脾气也少了很多。我沉浸在自我满足的幸福当中,他封闭许久的心终于在完全接纳的李老师面前打开了。

三、深刻的反思

一天下午,我还没进教室就听见里面一片喧嚣。进去一看,小郭又被同学们扭住,动弹不得,同学们情绪激动,要求我必须主持公道。事情是这样的:五年级的同学在乒乓球台边玩,小郭搬了大石块去砸他们,幸好他没有举动石块,石块掉在地上,他就拿起小碎泥巴块去砸同学们,五年级同学很气愤说六(1)班同学真坏,严重影响了我们班的名誉,现在同学们要他去道歉,他竟然百般抵赖,先说没有这回事,被五年级同学一起指证后又说是小碎泥巴闹着玩的,同学们又实地取证,找到了那块被他藏起来的裹着泥巴的巨大石块,这要是砸到人不出人命才怪呢。

经过调查,事实的确如此。“还不仅是这样呢!”我们班同学开始七嘴八舌说开了:“看看我的手,都是他挖的!”“还有我的字典,放在抽屉里,就被他撕得一页一页的。”“我受不了了,他还举起椅子打我的头,他再待在我们班上,我就不来上学了!”小崔大声哭了出来。“李老师,真的是,每一次他干坏事的时候我们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就有用了吗?”一贯听话的班长突然质问我。

在大家的情绪平稳了之后,我开始一件一件处理他的事。看着他麻木不知错的脸,我很失望也很生气。我开始反思:光有爱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看到这个不合群的孩子,作为一位母亲,我内心掀起了自然的悲悯,想给他爱,想帮助他补上欠缺的美好童年,有意过多地关爱他,为他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反而激起了同学的逆反心理。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出自本能爱孩子,我要使用科学的、专业的教育技术,让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相信自己有力量,学会自我成长!

四、初次到他家

带着这样的目的,我来到小郭的家,我敲开门,小郭显得惊喜异常,他像接待一个久违的亲人那样嘘寒问暖,不停地向我介绍他的家。尽管他过度热情一会儿碰了这个,一会儿弄到了这个,我却只有一种略带辛酸的欣慰。这是一个多么整洁有序(妈妈和小郭都异常爱干净,绝不允许别人动自己的东西)的家,墙上贴满了孩子自己认为自豪的作品。

和小郭一起欣赏他挂在墙上的作品,妈妈回来了。“我布置给你的作业做完了吗?你昨天是不是打了王勇,人家都给妈妈打电话了,我半天没来你就惹事?你昨天上学前不是和妈妈保证吗?……”妈妈在和他焦急地一遍一遍地说话,他始终没有反应。妈妈的脾气眼看又要上来了,我轻轻走到妈妈身边,缓缓地和妈妈聊起了天。慢慢地,妈妈紧锁的眉头松开了,豁然开朗,“我们之间一直就没有过沟通!母子之间的爱原来也是要学习的!我们只是人在一起,心的距离却很远啊。我竟然带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这一次家访彻底改变了妈妈的观念,这为我马上要做的教育尝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转变出现了

小郭能对我敞开心扉才是教育开始的第一步,而且很有可能因为他封闭已久的心突然打开后行为更加控制不住。我结合当时所学的一些教育技术,经过详尽的思考,在向学校心理督导请教之后,明确了下面自己要为这孩子所做的事:

1.通过和小郭父母(虽然不容易,但通过我平时的了解和点滴工作,父母现在都想要为孩子的改变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尤其是母亲很迫切)的联系,建立起一个为孩子能改变的良性环境,在做家庭心理治疗的同时确定家、校、孩子本身的一个运作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的共同努力,来为小郭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母亲(因为是监护人)和孩子做心理调和,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母子关系。

3.作为班主任,利用好自己和这孩子朝夕相处的熟悉及相互信任的优势(他的家和我家在同一个小区)及时帮助他们母子摆脱不良情绪,树立丧失已久的自信心,快速成长起来。

在专业导师的帮助下,我鼓起勇气为他们母子做了前后七次调和(因为当时我正在学习做心理咨询员,还不敢称为心理治疗),若干次家访,无数电话、短信。我虽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但因为信任,因为心与心之间没有距离,这些努力终于取得了效果:小学阶段的最后两个月,小郭几乎没有再和同学、老师、妈妈发生大的争端!成绩有了进步的小郭一天天在恢复自信。

同时妈妈也成长起来了,变得有力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情绪稳定多了。

【思考】

作为教师,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借鉴两点思考:

1.真正理解单亲家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

单亲家庭的孩子,如果遇到父母比较理智,对如何处理双方的矛盾及离异后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安排得较好,自然对他们造成的伤害不大。但是,能走到婚姻解体这一步的父母一般都是个性比较强的人,双方经常会有过激的行为,对孩子或多或少都会造成伤害。现实情况中,我们一看到挺好的孩子突然出现以前没有的问题,经常可以猜到是父母在“闹离婚”。离了之后,一方带孩子,压力骤增,因而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有所转变:一方面觉得孩子要出人头地因而对孩子异常严格,另一方面觉得孩子少了一个人的关爱很可怜因而更加溺爱。

作为教师,不能总是指责抱怨,事已至此,应该及时帮助父母孩子共同度过这一时期。尤其是多关心孩子,鼓励他健康成长。

2.用专业的教育技术去引领单亲孩子和父母

对于教师而言,没有感性的爱就是冷冰冰的教育机器,但是光有感性的爱没有理性的思考和专业技术也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小郭的问题除了可能天生遗传了一些父母的胆汁质气质特点(精力旺盛,遇事冲动,情绪外显,行为易失控),更多的是他的家庭环境有明显的缺陷。父母的言传身教常常是负面的,年幼时父母不和,拿他撒气,给他造成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单亲母亲的管束又十分严厉,很容易就滋生了“双面人”的行为。学校环境中,同学老师都对他无法接纳,甚至还情绪化地又为其增加了不少“师源性”、“生源性”的心理问题。

埃里克森说过,“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最危险的莫过于:从来没有获得过工作的快乐或者少因某件成功的事情而感到过自豪”。因而,要想根本解决小郭的问题,家庭、学校、孩子自身三方良性系统运作一个不能少!

不用太多的说教,很多时候,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用“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力量使家长和周围环境产生“质”的转变。例如妈妈不能释怀小郭总是和自己作对这件事,可以问妈妈:“你和孩子谁是成年人?”得到肯定回答后再问:“当你看到一个成年人和一个未成年人发生矛盾,谁应该更主动地承担更多的责任?”对于其他科任老师和同学们,他们总是纠结于小郭要先对自己好才能对他好这件事。我会问:“种庄稼是先培土还是先放种子啊?”

三方中的两方从念想到行为都改变了,小郭自身这一方怎么可能不发生“质”的改变呢?

【集思广益】

学生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单亲的家庭状况有时会导致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失误。案例中老师的教育方式有这样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一)探寻学生的成长背景,寻找问题产生的家庭环境影响

我们认为这个班主任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尽管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带来许多麻烦的孩子,班主任仍然展现了她无私的关爱。在与孩子冲突升级的过程中,班主任及时发现了问题的源头——复杂的家庭背景。对于小郭来说,他最初是一个失败婚姻的受害者,可是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他多数生活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里。作为班主任,面对问题学生时,应该积极探寻其成长背景,主动干预并且提供辅助的心理治疗,配合长期的观察和鼓励,最终造就一个心理更健康的孩子。

(二)从理解宽容到引导班级其他学生,再到家庭环境的关注,案例中的班主任多角度地思考对单亲孩子的教育方式

我们非常欣赏和支持李晓欣老师的做法!在没有接受这个班级之前,李老师已经对郭同学种种“不同凡响”的行为有所了解,可是李老师毫无成见地给予了郭同学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温暖。不仅以身作则,还教育引导全班同学也这么做。李老师坚持不懈地采用各种方式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渐渐郭同学开朗了很多。在一次郭同学和全班同学又发生矛盾和冲突后,李老师没有放弃郭同学,而是去反思,意识到一个孩子能否真进步,光有爱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仅靠学校的教育那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于是李老师走进了郭同学的家庭,走进了郭同学妈妈的心里。在此过程中,李老师还自学了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

(三)在处理小郭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上,案例中的班主任的一些做法是否妥当

小郭做了错事,甚至伤害了同学,不能只要求孩子们给他拥抱,拥抱过后,还需要进行教育,或者为集体做些事情来补偿。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通过表扬他的长处,对他进行正面的引导。因此,应该明确班级纪律,做到人人平等,面对同学之间的矛盾尽量大度、宽容一点,不要斤斤计较,但是班级规定如果被破坏了,无论是谁都要接受一定的惩罚,以自己的行动为班级、为同学做些补偿。不仅是对小郭,对于全班同学来说都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孩子明白,犯了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怎么面对和弥补自己的过错。

(三)在判断单亲孩子问题上,班主任是否过多加入了自己的主观判断

我们很敬佩案例中这位班主任对学生不放弃的态度以及她的爱心,尤其是她对孩子母亲的转化我们十分赞同,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仅要带动孩子,更要影响家长。但对李老师的一些做法我们有不同见解。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班主任首先要像对待正常学生一样去看待他,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案例中的李老师不管是强行让小郭去她家吃饭或是课间游戏、同伴相处,都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臆断,导致其他孩子的不理解,也让小郭有了无形的压力。班主任帮助所谓的“特殊学生”,是为了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真正帮助到孩子,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有时候,如果“用力过猛”,反而会适得其反。

由案例中的班主任的做法,我们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可以有所借鉴,采取一些做法。

(一)认真分析该生的情况,全面合理地看待处理该生与其他同学的关系

从与他人的对话以及平时表现可以发现,小郭是一名要好,但又要面子的学生,他需要平等的对待。比如开水烫伤同学这件事,事后会以此为契机进行教育,要让小郭信服,同时让全班同学信服。首先我们会先查清楚状况,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件事的双方都错在哪,甚至可以开一节主题班会,讨论“受到冤枉和委屈,你怎么办?”不仅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惯性思维的错误,也帮助小郭学会处理事情的方法。

(二)关心尊重单亲孩子 ,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氛围

缺少亲情的家庭,孩子易出现个性偏外的现象。作为班主任,当遇到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更应考虑孩子满足需要的欠缺。应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对孩子的爱要如“春风”,做到“润物细无声”。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教育和引导全班的孩子不要排斥、孤立他们,多给他们机会,多肯定他们,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做好与家长沟通的工作,了解学生,建立学校与家长的经常性联系

要经常与小郭的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分析原因,让他的妈妈对孩子有信心,能够与老师携手帮助孩子。同时,孩子有好的表现要第一时间通知家长,让她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