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体温调节及护理干预一、新生儿体温调节与中性环境温度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会在一定的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内,通过产热和散热的动态调 节,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新生儿因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容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且因本身发育特点,产热相对少于散热 ,容易发生体温异常。有研究表明,新生儿生后1小时内体温可降低2.5℃,在中性环境温度下需要6-8小时才能恢复正常,且之后的2天内体 温仍不稳定。因此,做好新生儿的体温管理非常重要。1.产热少机体的产热有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活动以及对寒冷刺激的反应 四方面组成。新生儿常见的产热方式是对寒冷刺激的反应,包括非寒战产热(化学产热)及寒战产热。(1)非寒战产热☆:通过分解棕色脂肪产 热的过程称为非寒战性产热,也叫化学产热,是新生儿产热最重要的方式。(2)寒战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的不随意节律性收缩所 产生的热量,是成人在寒冷应激时最主要的产热方式。但新生儿的肌肉较薄弱,收缩能力不强,在寒冷应激时很少出现寒战产热。(一)新生儿 体温调节2.散热多新生儿因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防相对较薄、表皮角化差等,散热相对较多。主要的散热方式包括辐射、对流、传导 、蒸发。(1)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散失,发散至周围冰凉的墙壁、窗户或其他物体表面,是最主要的散热途径。如新生儿身体棵露置于操 作台,热量除了传导到操作台面外,还会以辐射的方式散失至操作台面及空气中。(2)对流:通过流动气体或水从机体带走热量。如新生儿接受 无创正压通气时,如果气体的加温湿化效果不好,则会因吸入较冷的气体而散失热量。(3)传导:热量从体内器官经体表皮肤传导至与皮肤直接 接触的寒冷物体,如被服、床垫等而丢失热量。同时,新生儿因棕色脂肪储备少,隔热能力不足,皮肤接触未预热的包被、床单时容易散热。(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4)蒸发:由于存在蒸汽压力梯度,热量通过潮湿的皮肤及呼吸道散失。新生儿的体表面积大,皮层薄,对水的通透性大, 蒸发散热相对大于成人和儿童,早产儿更加明显。3.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下丘脑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容易受环境温度 影响。(一)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性温度是指机体既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且耗氧量和能量消耗也最少时的环境温度。一般情况下,胎龄越小、出 生体重越低的新生儿所需中性温度越高。中性温度应根据出生体重和日龄进行调节。(二)中性温度二、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日常保暖1. 凡是有入暖箱指征的新生儿均置于双壁暖箱内,减少辐射散热,并根据出生体重初调箱温,日常严密监测体温,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2.收治超 低体重儿时或冬天环境温度过低时,可在暖箱外面覆盖暖箱套来防止箱内热量散失3.对于日龄适宜且病情稳定者,可着单衣住在小床内。4. 给新生儿戴上绒布帽子。(一)减少辐射引起的热量散失1.头部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20.8%,生后尽可能戴绒布或帽子以减少对流散热 ,可使氧耗减少约14.5%。2.吸氧患儿,提供温湿化的氧气吸入。(二)减少对流散热1.母婴同室时,新生儿尽可能与母亲进行皮肤 接触。2.避免冰凉物体接触患儿身体,减少传导散热①接触患儿的听诊器、查体的双手都应预先温热;②称体重时,用一次性的治疗中单垫 在体重秤上面;③收治新生儿时,提前开启辐射台,预热床垫;④输液时采用加温输液,输血/换血前先温热血液。(三)减少传导散热 1.在生后及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暖并擦干皮肤。2.体温不稳定前不要沐浴,可用床旁擦浴代替。3.给予温湿化的氧气吸入。4.超低出生 体重儿可用保鲜膜包裹放在辐射保暖台上。(四)减少蒸发引起的热量散失三、新生儿体温异常的评估及干预1.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 完善,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低体温可导致新生儿硬肿症、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损伤,甚至死亡。2.引起低体温的相关因素评估 ①寒冷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③疾病影响④热量摄入不足。3.临床表现全身凉、嗜睡、反应差甚至昏迷、拒乳、少哭、少动;皮肤硬肿、 黄疸;呼吸暂停、呼吸慢、肺水肿、肺出血;心率减慢或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少尿、无尿、肾衰竭;血液稠度增加、微循环障碍、DIC;酸中毒 、高钾、高磷、低钠低钙血症;免疫功能下降、败血症等。4.处理原则复温、控制感染、供给热量、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素乱、纠正器 官功能障碍等措施同时进行。(一)低体温的评估与干预1、保暖过度和感染发热的鉴别(二)发热的评估及干预2发热的相关因素评估☆ (1)环境因素引起的发热(2)新生儿脱水热(3)感染引起发热(4)其他(二)发热的评估及干预3.发热的处理(1)鉴别 发热的原因:①首先鉴别发热是环境温度引起的还是内源性物质产生过多所致(如感染)②若为环境温度过高,需查找肤温传感线是否落、暖箱湿度 是否过高、肢端温度与身体其他地方温度是否一致,及时降低环境温度:③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除了处理发热外还需积极抗感染治疗,并 加强隔离,积极寻找感染源。(2)发热的处理:①新生儿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立即降低箱温、暖箱湿度,减少包裹、温水擦浴(禁忌酒精擦溶)必要时(体温>38.5℃)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②对因处理:若为脱水热,需尽快补充水分;若为感染引起,应明确感染源,积极控制感染。(二)发热的评估及干预感谢聆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