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道养生系列(一):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风声之家 2022-05-09 发布于江苏省

原创 龙衔 道德自救堂 2022-03-29 06:00

 
提起养生,我们最常想到的就是吃养生餐、喝养生茶、做养生操、按时作息,这些有没有用呢?有用。但这些只停留在形式上,作用很有限。那养生的实质是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白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是一团基因,一坨蛋白质吗?当然不是。这些东西死人也有,然而死人有生命吗?
活人与死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有人很反感提“死”字。生死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如果连事实都不承认,我们又如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呢)?西方医学认为的是心脏的跳与不跳,中医认为是没有气了(这个“气”并非单指呼吸的空气)。那心脏的跳动是靠什么维持的,中医认为的“气”又是什么呢?
心跳是靠心肌细胞的收缩和放松产生的,心肌细胞的收缩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能量的持续供应才是心脏跳动的关键。
中医认为气有推动、温煦、固摄、防御四大作用,这四大功能全部丧失,就意味着生命结束了。具体表现是:所有的生理活动停止(推动功能丧失),身体没有温度(温煦功能丧失),血汗屎尿等自然流出(固摄功能丧失),身体溃烂腐坏(防御功能丧失)。这些表现与我们常见的死人是一致的。因此,中医理论认为“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那“气”的本质是什么呢?从气的四大功能不难看出,其本质还是能量。
所以,活人与死人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可以利用的能量。死人各项生理活动停止,没有思维,没有呼吸,身体冰冷、僵硬;活人各项生理活动在持续运转,有思维,有呼吸,身体温暖、柔软。所以,生理活动、思维、呼吸、温暖、柔软的身体无不与能量相关。综上分析,养生养的是什么呢?养的就是能量
那么,具体怎么养生,怎么养能量呢?这个我国古圣先贤早就已经给出了方法。《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著作中都有阐述,只是历经几千年,道家主旨思想隐没,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让从小就被西方科学逻辑教育的我们很难接受,所以,我们才把这些养生至理束之高阁。为了搞清楚道家经典中所讲的养生核心,我们先要以科学“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态度,搞明白道家所讲的“道”到底是什么?
现今科学界普便认为我们的宇宙是由“奇点”大爆炸所产生的,距今有139亿年的历史。宇宙产生之初,只有能量;随着空间的扩张,能量逐渐稀释、冷却,形成了粒子;粒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物质;物质聚集形成星体;然后逐渐形成恒星、星系等;经过亿万年的演化,终于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宇宙。我们太阳系的年龄是46亿年,人类诞生至今也就300万年的时间,从有文字记载算起最多也就1万年。
从这里我们知道,我们的宇宙本质上是由能量组成的。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爱因斯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E=mC2)。我们所知道的原子弹爆炸、核反应堆产能、恒星发光发热等,都是物质转变成能量的过程。
那么,能量是怎么会形成我们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的呢?老子在《道德经》中已经给出了答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怎么理解呢?结合前边我们讲到的宇宙的形成过程,可以大概理解为:“道”是规律,是宇宙中最原初的存在;“一”是能量;“二”就是能量的相对多与少,我们中国人有个更熟悉的名词——阴阳,阴就是能量少的一方,阳就是能量多的一方;“三”就是阴阳的相互作用过程,即能量从多的一方向少的一方流动的过程;“万物”就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了,各种粒子、分子如此,各种行星、恒星如此,形式各样的生命也是在这样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万物都是阴和阳相互作用的结果,与环境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他们就可以稳定存在。
图片
如果用一张图来表示它们间的关系,那就是太极图。“一”是整张图,“二”是阴鱼和阳鱼,“三”是阴阳鱼之间的界线,整张图揭示的就是“道”,就是整个宇宙的运动变化规律。万事万物就是通过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没有阴与阳的相互作用,就没有万物的生成和万事的发展变化。
阴与阳的相互作更确切的可以说是阳对阴的推动作用,阳是能量,阴是能量所作用的对象。火车没有能量的作用不会跑;汽车没有能量的作用不会动;飞机没有能量的作用不会飞;灯泡没有能量的作用不会亮;石头没有能量的作用也不会破碎、风化;广告牌上的颜料没有太阳能的作用就不会褪色;种子没有能量的作用也不会生根发芽;人没有能量也就活不成了……所以,没有能量的作用,万事万物都不会发展变化。
那么,老子在当时的那种物质生活还很匮乏的时期,是怎么发现这种规律的呢?《道德经》中有记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大意是:“把身体放松到极点,长期保持内心清静,然后去观察万事万物。万物都在运动变化,我就观察他们循环往复的变化规律。虽然万事万物纷繁复杂,但他们都有各自周期性的循环运动规律可循,从开始萌芽到发展壮大,再由繁荣昌盛逐渐衰弱,最后又回到开始萌芽的低点。”我们发现万事万物都逃不过老子所说的这个发展规律,大到恒星的形成与灭亡,小到细胞的形成与凋亡,四季交替、朝代更迭、社会兴衰都符合这个变化规律,区别只是周期的长短而已。有生就有死,这就是宇宙的普遍规律。
那么,这个规律后边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前边说了,能量是推动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万事万物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本质上,就是能量由生到盛的积聚过程和由盛到死的耗散的过程。我们细心观察一下身边所有的事与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无不遵循这个规律。生命从出生到壮年,一直是能量积聚的过程,从壮年到死是能量耗散的过程;从半夜12点到中午12点,是能量积聚的过程,从中午12点到半夜12点是能量耗散的过程;一个社会从出现到繁荣是能量积蓄的过程,从繁荣到衰亡是能量耗散的过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国上古文化的一切思想都是围绕能量的聚散规律展开的。比如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主旨讲的都是能量由生到盛,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能量的积聚为阳,耗散为阴。能量积聚事物就向上向外发展,所以有了五行的木行和火行,能量耗散事物就向下向内变化,所以有了五行的金行和水行。能量到达最高点并保持稳定状态就是土行。所以,五行是对阴阳变化过程的细化。能量的这个变化过程古人有个用术语叫“生、长、化、收、藏”,对应的生命变化过程就是“生、长、壮、老、已”。同理,河图、洛书、天干、地支都是对五行的进一步细化,只是表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图片
本图从内层到外层依次为太极阴阳图、五行、河图、洛书、后天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白色字代表阳,黑色字代表阴。河图中宫五、十,洛书中宫五去掉了。)
 
从上图可以看出,阴阳、河图、洛书、五行、八卦、天干、地支表述的都是能量的升降循环运动过程。所不同的是:在太极图中,阳鱼代表能量的积累上升,阴鱼代表能量的耗散下降;五行把阴阳升降做了细化(木火为升,火为木之极,金水为降,水为金之极,土是由升到降的转折过度过程);河图表示的是阳和阴的比例关系(一六水为0.167,三八木为0.375,二七火为3.5,四九金为2.25,五十土为0.5);洛书表示的是各阶段阴阳所占的份数(单数表示阳的份数,双数表示阴的份数);后天八卦由洛书演化而来,对阴阳进行了象化,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阴阳关系;天干是对五行的进一步细化,把每一行又分了阴阳;地支是对阴阳的升降收藏变化过程的细化,每一个过程都分了阴、阳、过渡状态三个阶段。
不管用什么表示,对能量“生、长、化、收、藏”的变化规律的表述却始终没有变。这个变化规律揭示了宇宙规律的本质,我国上古文化都是建立在对宇宙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的基础上,所以其思想历经几千年而不衰。
由于文字符号传播信息的局限性,上古文化历经几千年传至今天,主旨思想已经隐没,我们从仅有的文献典籍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让从小就被西方科学逻辑教育的我们很难理解,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很排斥传统文化。更有甚者用科学作为标准来评价传统文化,给其打上“不科学”、“封建迷信”的烙印。也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我们文化自卑的源头,那么,知道“其所以然”就可以让我们重拾文化自信,将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好,并发扬光大。
 
 
(未完待续)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道德自救堂

不喜欢

确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