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显正街记忆》

 空谷罗汉 2022-05-09 发布于湖北省

人文武汉

显正街西门,紧连接着西大街。西大街长860米,一直通到归元寺,比显正街还多2米。"文革"时期曾把它们合并为一条街,叫群建长街。

西大街跨鹦鹉大道、西桥路两条大路,两边有南城、北城、吴家、青石、元妙、邬家、小桥、五显、西桥、育婴、添福等多条有着优美名称的小巷,形成"一街两路多巷"的街道空间结构。

从清初开始,西大街一直是汉阳最热闹的一条商业街。街上经营店铺繁多,百货店、土产店、五金交电店、中西药店、理发店、寄售店、渔猎店、裁缝店、染衣店、照相馆、邮政所、牙医诊所、修棕绷床铺、鸡毛掸子铺、弹棉花铺、画像铺、寿衣铺、棺材铺、铁匠铺、蚊香铺、箍匠铺、篾匠铺、皮匠铺、白铁铺、压面铺、肉铺、秤铺、槽坊、车木社等。新中国时期,老字号的市百货公司汉阳门市部(汉阳百货商店前身)、怡丰永食品厂、回民合作面点馆、祁万顺餐馆、仙桃园餐馆、衡春杂货店、联生百货、和平理发一厅、开明照相馆、合成药店参、钟氏牙科店、海丰渔猎用品商店等等,也毗邻而立,都在这条街上。

《显正街记忆》| 老街流影——西门外连西大街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三月十七日,湖北巡抚张岳崧为李本忠请功奉折首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肖波供图

街上巷子口、铺子边见缝插针,还摆有一个扁木盒翻开架在三角木凳上,修钢笔、修钟表、卖眼镜的小摊。修鞋子、做缝纫的直接摆机器,白天搬出,晚上搬走,很方便街坊。沿街还有不少卖茶的,把家里的小方桌摆在门口,用一个大陶瓷坛泡花红茶叶,分装在几个玻璃杯中,用玻璃方盖盖好,一分钱一杯。红红的茶色,喝一口解渴解暑,蛮受欢迎。

西大街靠西门那家回民合作面点馆,其牛杂碎汤可是三镇一绝。常吸引汉口、武昌的人慕名过来尝个鲜。他家是木结构两层楼,二楼住家。一楼的排门板打开足有三丈宽,店堂宽敞,后面还有生产间。这是街上店铺一种主要样式。回民馆煨牛肉不在后面生产间,而是每天在店门口放一口"蛮嗨"(很大)的铁锅,清晨,就煮一大锅牛杂碎,热气腾腾,浓汤翻动,香味扑鼻,诱人食欲。那时,肉的香味比花露水的香味更为重要,牛杂碎的回头率比美女的回头率也高许多。

掌勺的胖太租住在我住的大屋里,我喜欢吃了还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瞅眼头"(瞅机会)到胖太那里问问。

她告诉我,下面条用一口大锅,水要很宽。面条是店内自己压的,不细也不太宽,和面粉时加了些油。面条下到锅后点两次冷水,面就会硬足点。用长筷子捞起放在大碗中秘制的老卤水汤里,再加牛肉、葱花和红油辣椒汁。老卤水装在炉膛边两个大的汤罐内,与牛肉一道熬时,加了花椒、丁香、茴香、八角、桂皮、陈皮、干辣椒这些配料,胖太说还点了些糖。这样,牛肉面就既有看相,又有味道,面条盘曲、根根可数,红油漂浮、大开味觉,葱花浮汤、馋涎欲品。吃起来更感受到汤味绵浓、牛肉香醇、面条筋道。

那时,肉要计划,不够吃,家里总会端一碗牛杂碎汤或者牛肉面,给我们解解馋。其实每当我从那里路过,就条件反射般地绕不开想吃的念头,有时也吵着要家里来买。

《显正街记忆》| 老街流影——西门外连西大街

汉阳百货商店,1958年搬到钟家村前,1951年就在这条街上,叫∶市百货公司汉阳门市部。难怪业内一直称汉阳百货商店为"汉门"了。它与市中心百货商店是武汉百货业的唯一两家老字号。搬走后换成了西大副食品商店,后也成知名店铺。

百货改副食,门面、店堂还保持原样。这是两栋典型的江夏式民居建筑,也距西门不远,与回民合作面点馆隔两家店铺,为传统木结构,青瓦铺顶,外缘砌护砖墙。正立面约4丈余宽、2丈余高的白色风火墙,两个大门框为花岗岩条石,门为木质,外包有乳钉的铁皮。大门没有像隔壁回民合作面点馆那么大敞开,关起来像个住家的。中间厅堂,两边厢房都改成店堂。木架结构有蝙蝠、牡丹等寓意富贵吉祥的刻花图案。前店后宅,二楼作办公和仓库用。

进门右边经营副食品,左边经营油盐酱醋和南北杂货。家里的计划油、糖都到这里买。那时也不见新鲜海产品,西大副食经营的干墨鱼、淡菜和海带皮是我最早吃到的海产品。

西大副食对面的怡丰永食品厂,与汉口的汪玉霞、冠生园,武昌的曹祥泰、伍亿丰,都是武汉老字号。前店后厂,生产的发饼、喜饼、香草蛋糕、烘糕和桂花年糕也是誉满三镇。店堂的柜台上总见2×3尺左右长宽、半尺左右高的木盒,侧边印有西大、东门、小桥、月湖、七里等字样,这是他们定点批发到各副食品商店的周转盒。

怡丰永那个香草蛋糕的香草味,我总琢磨不出是几个什么味组成,有苹果、香蕉香,小麦、鸡蛋香?那个年代,蛋糕和饼子都称为高级点心,伢们有这个味闻闻就够满足了。怡丰永高大的木柜台上,有时也卖点蛋糕切下的边子,破碎的饼干,那可俏得不得了。

有趣的是,怡丰永的营业部也是一栋江夏式民居改建的,与西大副食店的那两栋差不多。再往西大街西边走,衡春杂货店、海丰渔猎用品商店也是这样的门面,显正街上这样的门面不少。江夏式民居融合了中原建筑合院式的平面布局模式,吸收了徽派建筑马头墙风格与院内天井的布局形式,遮阳、采光、通风,夏天阴凉,冬天保暖,防火又防盗,所以用作店铺很适合。也可能因为我住的那栋大屋也是这种类型,所以见了它们就特别有感情。

西大街的餐馆,那要数祁万顺和仙桃园最有名。祁万顺酒楼由黄陂人祁海洲创办于1925年,开始店在汉口大智路,主要经营早点、水饺和发糕。1939年,曾更名为"福兴和粉面馆",1956年迁到西大街与李金章小吃店合并。

1959年 10月1日,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迁到钟家村现址。与早一年迁去的汉阳百货商店,各占了钟家村十字路口四个角中的一个,直到现在。它的"四季鱼糕""万顺滋补鸡""椰蓉小包""滋补灌汤蒸饺"分别被评为武汉的名菜名点。武汉市第一批老字号饮食名店,祁万顺排第四位。

仙桃园餐馆在西大街与青石桥街交会的"T"字形路口,它与车站街的爱雅亭餐馆在汉阳的江湖地位,紧排在祁万顺、野味香之后。祁万顺搬到钟家村,它在西大街独占鳌头近 30年。后来改成青石餐馆。

听老人说,抗战的最后一年,日寇飞机轰炸汉口,郭镒泰、李合记等老字号酒楼,还有邹协和、老万年金号都搬到西大街。西大街一度变成武汉最热闹的地区。

街东段还有协成剧院、元妙观和福音堂这些著名的文化、宗教设施。

1950年代初,武汉楚剧界著名老生演员李协成与花旦演员王明芝组建了"协成剧团"。1953 年,李协成个人出资在邬家大巷内修建了这座剧场,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协成剧院。又在邬家大巷左侧建了一排青砖平房,作办公室和宿舍。1956年,协成剧院收归国有,成为汉阳楚剧团的演出基地。

剧团注重招揽名角。先后走出武汉楚剧界一度最红火的花旦刘莲芝,小生江临童,丑角李星元、朱贵清,及生角汪天保、小生杨少才等。

剧团率先移植剧目。如新编剧目《青蛙先生》《嫦娥奔月》,改编越剧《玉蜻蜓》,现代戏《雷雨》《挑女婿》,都使观众常看常新。当家传统戏《打金枝》《真假包公》更是常演不衰。吸引汉口、武昌的戏迷跨江来观看,是武汉三镇有名的"楚剧窝子"。

剧院白天晚上轮番演出,昼夜灯火通明,走在西大街就可听到巷内传来的锣鼓"家耶"(工具)声。有时票价高到两角五分,甚至五角一场。剧院内的观众座席是一种长条板凳,两个号码中可挤一个小伢,我有时也挤在大人中间"看场把"(看个一两场)。

"文革"时期,我看了他们演出的样板戏《海港》,阵容还十分整齐。后剧团解散,剧院改为"汉阳文化礼堂",正门三角形屋檐尖端做了一个巨大的五角星,象征着这个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剧院成了无产阶级的阵地。

1970年代末,开始放映电影。1980年代末,又改为"好旺角歌舞厅",一直到拆迁。

2011年8月,拆除前,我去拍摄邬家大巷和协成剧院,遇楚剧团当年最年轻的武生演员"铁铁",街上人都这么喊他,我都不知他的姓名。他还住在那排青砖平房中。时光,也就是这么无情,如今他也从一个帅小伙变成老大爷了。

《显正街记忆》| 老街流影——西门外连西大街

汉阳元妙观

离邬家大巷不远的西大街北侧是元妙观。创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是武汉最早的道教十方丛林。比始创于元初的长春观都早。原叫"玄妙观",清代因避圣祖玄烨讳,改名"元妙观"。

新中国成立后,将1945年政府设在元妙观内的汉阳第二、第三小学,改成西大街小学。教室就设在殿堂内,它大门口的"四大天王"彩塑,高大精美、身穿盔甲,手持狼牙棒、竹节钢鞭、关公刀,还有一尊手里拿个金元宝。两只眼睛瞪得鼓鼓的,像两个乒乓球。好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们是道教的护法"四大元帅",也称"四大灵官"。分别是马王爷、赵公明、温琼和关羽,"四大元"帅也是用来威镇道门、驱邪禳灾的。

观内原有殿堂、客房、斋堂等达 30多座。整座观宇前窄后宽,平面呈葫芦形,山门在西大街,后抵北城巷,为"九宫八卦"格局。中路三重主殿,分别为灵官殿、三清殿、玉皇殿,后还有斗母宫与地母宫。其建筑形式在武汉的道教宫观中别开生面。民国时,现汉阳商场地域也是元妙观的10石水田之地,租给他人料理,年收入不足 300元。

人们盼望"四大元帅"保佑风调雨顺。可惜"四大元帅"最后没把自己保住,被曾经要求他们保佑的人砸得粉碎,也给人们留下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显正街记忆》| 老街流影——西门外连西大街

元妙右巷和邬家小巷旧照

邬家大巷旁的今西大街118号,是基督教伦敦会的牧师杨格非来汉阳开办教会的第一座教堂。这已是清光绪八至十年(1882—1884年)间的事了,比天主教来汉阳要晚100 多年。数年后,基督教英国循道会李修善牧师来汉阳,该教堂又转给循道会,作为汉阳发展地。伦敦会另购西门桥附近的今西大街236号作为新会址。循道会后在今西大街 30号、西大副食品商店对面建成西大街福音堂后,邬家大巷旁的教堂就成为分堂。

除伦敦会、循道会两个教派外,基督教还有中华圣公会、真耶稣教会、中国福音道路德会也先后来汉阳传教。至 1958年基督教在汉阳教派活动地和教堂共 11处,开办中小学5所,包括循道会在西大街创办的训女书院(后改为市二十三中学)、伦敦会在东正街开办的辅仁中学(后改为东正街小学)等。但基督教在汉阳没有像样的教堂,教徒们一度只得在汉口救世堂等教堂做礼拜。1997年,在市、区政府关注协调下,将原西大街福音堂遗址上的还建房底层、面积 163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房屋,划拨给汉阳基督教做聚会场所。

过鹦鹉大道,西大街西段有现在尚存的绣花堂、圣心堂、圣母堂那组漂亮的教会建筑群。

"三堂"中最早建的一组建筑是绣花堂。1923年,应高尔文邀请,美国地方修会、乐勒托女修会先后10人来到汉阳,在西大街217号创办绣花堂,先后招收来堂学习女青年近两千人。学习教会经言要理,从事中国刺绣,制成的祭衣和教堂饰品还远销国外。1947年,绣花堂扩建,创办私立文德女子中学,由乐勒托修会中国籍修女黄英华任首任校长。1951年,外籍修女全部回国,改成武汉市第三十二中学。那组大气的西式建筑也不知什么原因拆了大部分,现存的这幢三层西式建筑是其中一幢。

圣母堂是高尔文1939年 10月7日创立的会院之一,名称为童贞圣母修女会,这是中国籍修会。开始由美国乐勒托修女高宽仁、舒静分别担任院长和师母。1941年改由中国修女任院长,前后共有中国修女26人。该会主要事务是协助教区传教。1946年开办文德小学,1951年部分修女出会,文德小学改为白鹤村小学。1980年武汉教会恢复时,该会修女还有11人,后4人回汉阳。该建筑整体是帕拉第奥母题风格,连续券拱外廊,券拱内由三个小壁柱构成双联拱窗。此样式在武汉西式建筑中仅有两处。

圣心堂于1940年 11月23日奠基。1941年6月20日,高尔文主教在西大街临街祝圣,并把这座教堂奉献给耶稣圣心,称耶稣圣心堂,是汉阳四座天主教堂之一。现尚保留的两层楼的神父住房,被评为市优秀历史建筑。主建筑教堂外形虽然朴实,但堂内容量比显正街天主堂还大。现改建成一幢两层的大房子,大房子的整个外墙体还是原建筑,大门台阶,一楼彩色水磨石地面仍光鲜可鉴。1970年代加成两层,先后为区工业局和区教委租用。

再沿西大街西行,翻过西门桥遗址两边高高的台阶时,可明显感觉到这里过去是码头,小桨轻轻地拨动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小船缓缓从月湖方向荡了过来,到归元寺朝拜的香客,鞋子踏着陡码头的台阶,噔噔作响。走过西大街西桥段,归元寺的清净梵音就杳香传来,香火紫烟也举头可见,那就又是一番境界了。

《显正街记忆》| 老街流影——西门外连西大街

西大街旧貌

在西大街西段拆迁中,感谢时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缪军对我的信任,我与时任区文化旅游局局长刘明祥紧密合作,多次摸底排查,局里美女王君为我们修改方案就跑了多次。2015年 10 月 20日,缪主任组织市、区人大代表视察,时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启智、王胜安、董华松、陈辉、黄学珍等全体参加,通过努力保留了绣花堂和圣心堂。

2017年,由我直接申报,绣花堂、圣心堂均被市人民政府在2018年 2 月公布为第十一批"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现已列入远洋集团太古里汉阳古城项目开发规划中。

西大街还有个有趣的扎堆现象,道教名观、佛教名寺、天主教区、基督教堂"四教并存"。道士、和尚、尼姑、神父、修女不同的宗教人群,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风格各异的建筑,使这条街多姿多彩。

徜徉在西大街上,遥想着这里几百年的繁华喧嚣,体味几个朝代的落英碎锦,西大街从明代开始,逐步发展兴旺的缘由,至少有这么三条。

其一是,内城需要。从清末地图上看,显正街两边只能摆下两级政权驻地的府署、县署、隍城府、学府、学府宫、县丞署、粮府署等机构,以及贡院、书院、县学、太白祠、观音阁、魁星阁、鼓楼等设施。精致的城池,不足千米的街,很难容下作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军事要地的府县衙门和城市的功能。显正街只能把这些功能延伸到周边。因此必然会形成内城外城、东城西市的城市空间格局。

其二是,市场推动。城内是正统范式的规划布局,气势不凡的官府建筑,讲求法度的庙堂设施,一派官家味和文儒气。 而西大街则海纳百川、随行就市、不拘章法、自由自在,甚至有点野蛮生长,多一些市井味和江湖气。它是市民草根的沃土,顺应了市场发展规律。

其三是,交通优势。古代运输通讯都靠驿道。唐代至清代,汉阳古城基本形成了西、北、东、南四条驿道。北、东、南驿道不是要跨长江,就是需过汉水,西驿道大片腹地、一马平川,又为官马大道。从汉阳府出凤山门,走西大街(开始没有街道),过西门桥,经五里墩、七里庙,到十里铺、孟家铺、么铺、蔡甸铺直到汉川、孝感等地,最终通往都城。也可以十里铺转西南,经升官渡,去沔阳、荆州、宜昌至四川。于是,明代在西门外逐渐形成西大街,至明清时,汉阳城除显正街外,最有名的就是西大街,被称作∶"凤山门外多繁华,九流杂陈西大街。"在1669年《汉阳府境总图》上,都可以看到凤山门至西门桥段街市空间已初步形成,交通带动了流通。北驿道形成于明代晚期,后来居上,促成了洗马长街、高公街的繁荣,过汉水,又催生了汉正街的崛起。

2020年,武汉建世界级滨江名城,两江四岸规划已出炉,汉阳古城风貌区的保护与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西大街的复兴指日可待。

《显正街记忆》| 老街流影——西门外连西大街

售书:卓尔书店 视觉书屋 德芭与彩虹 邗江古籍书店

孔夫子旧书网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显正街记忆》| 老街流影——西门外连西大街

清末汉阳旧照

编辑:水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