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高毛利商超渠道乏力拖累业绩 鲜美来冲刺“水产预制菜第一股”

 网络营销袁帅 2022-05-09 发布于北京

【导读】高毛利渠道收入占比下滑之后,鲜美来欲从产品端入手提高毛利。

近期,主营水产预制菜的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鲜美来”)更新了招股书,拟冲刺“水产预制菜第一股”。鲜美来此次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计划发行2000万股,拟募集资金6.06亿元,投向海洋食品产业化、冷冻食品分装冷藏及物流配送(二期)等项目。

报告期内,鲜美来主要收入来源于虾滑、虾仁和生鱼片三大类产品,以即烹类、即配类预制菜产品为主。为提高盈利水平,鲜美来正在发力即热类预制菜,提高现有产品的附加值。

不过,对于鲜美来而言较大的挑战是,由于公司处于水产行业的上游,其面对消费者端的销售渠道不如生鲜零售等企业有优势。甚至,2021年鲜美来因下游的商超客户受新零售冲击严重,导致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超一成。

高毛利商超渠道占比下滑

鲜美来披露的2019年至2021年业绩显示,近三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9.11亿元、8.5亿元和9.15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76.64万元、9025.57万元和8110.77万元,营收停滞不前的同时净利润还存在着下滑趋势。

针对2021年净利润下滑,鲜美来在招股书中提及主要因下游商超行业受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新零售冲击,以及疫情期间各地对冷冻生鱼片产品管控较严等因素影响,商超行业景气度下降,所以其主要销往商超的生鱼片产品数量大幅下降,从而导致商超渠道整体收入同比减少6,193.74万元,毛利额减少1,735.69万元。

从销售模式来看,鲜美来采用直销和流通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其中商超模式的毛利率最高,2019年至2021年,鲜美来商超模式的毛利率达到34.30%、34.40%以及37.29%。

各类销售模式中,直销模式的毛利率水平较低,近三年毛利率水平均在11%~14%之间浮动。贸易模式和经销模式毛利率水平居中,且两者较为接近,2021年上述模式的毛利率水平均在18%左右。

近三年,鲜美来高毛利的商超渠道收入占比营收逐年下滑,由2019年的23.56%下滑至2021年的15.15%。贸易模式及经销模式占比销售收入则逐年递增,2021年贸易模式收入占比营收近五成。

鲜美来在招股书中指出,若后续公司无法通过扩大销售规模、提高运营效率、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提升盈利能力,或下游渠道和行业政策发生较大不利变化等,公司存在未来业绩下滑幅度继续扩大的风险。

不过,被商超渠道问题带来影响的并非鲜美来一家,日前披露了2021年财报的海欣食品(002702.SZ)也提及了高毛利商超渠道受到冲击的问题,海欣食品主要从事速冻鱼肉制品与速冻肉制品等的生产和销售,其在财报中表示,“受下游消费环境相对低迷、社区团购和到家业务等新业态的挤压等双重作用,2021年商超和BC渠道的销售出现大幅下降。2021年公司商超和BC渠道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接近30%。”

对于上游预制菜企业而言,销售渠道转型至关重要,目前,鲜美来已经与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进行了合作,但线下渠道仍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鲜美来在招股书中指出,“公司在线上新零售等领域的投入较少,为了拓展销售渠道,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公司需要积极跟踪消费者消费方式的改变,适时加大对探索线上销售模式的投入。”

发力高毛利预制菜

从鲜美来披露的数据来看,虽然公司的高毛利商超渠道收入占比下滑,致使公司净利润存在着下滑趋势,但鲜美来正在调整产品结构,发力高毛利的预制菜产品以提升盈利水平。

中信建投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从加工复杂程度看,预制菜可分为即配、即烹、即热、即食四类。从市场潜在空间、产品附加值、技术复杂程度等维度分析,即烹、即热类最具发展潜力;即配(净菜)附加值较低;即食与传统方便食品存在重合,接近主食而非菜肴。

鲜美来主要产品包括以虾滑等为主的即烹类预制菜,以虾仁、生鱼片等为主的即配类预制菜。整体来看,鲜美来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 21.08%、23.51%和 20.76%,略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

报告期内,鲜美来即烹类产品收入占比总营收由2019年的46.79%提升至2021年的61.59%,即配类产品收入占比总营收则不断下降。2021年,鲜美来新推出了即热类产品鳕鱼小酥肉,试销情况较好。

鲜美来还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在产品品质上进一步提高现有产品的附加值,在精加工层面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缩短生产时长,降低成本,提高单品毛利。”

事实上,发展加工程度更深的即热类预制菜产品也可以帮助鲜美来削弱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鲜美来选择的预制菜细分领域主要是鱼虾类产品,公司的经营对虾类、鱼类产品及其原材料的依赖程度较高。2019年-2021年,鲜美来采购的直接材料分别为5.80亿元、5.10亿元、5.89亿元,在主营业务成本中占比八成左右。

同时,相比主打牛肉产品的味知香、主打猪肉产品的新希望等企业,虾类产品的原材料采购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报告期内,鲜美来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49亿元、2.94亿元、3.6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62.10%、67.54%和64.10%。而虾类、鱼类等冻品对储存环境和物流要求较高,公司也提示了存货因周转不及时或产品滞销而导致计提跌价的风险。

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虽然预制菜市场空间广阔,但因抢食者众多,鲜美来面临不小的挑战,目前鲜美来研制即热类预制菜产品也代表着公司有意开拓C端市场。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对记者表示,预制菜行业存在的一大痛点即渠道复杂,不同渠道诉求差别较大。如B端连锁餐饮、酒店开发门槛较高,考验定制化产品研发能力、渠道快速响应能力、成本以及产品品质同样纳入考核;C端则要求研发创新能力紧跟市场迭代打造爆品,不断营销投入增强品牌影响力。

鲜美来的下游客户包括沃尔玛(WMT)、永辉超市(601933.SH)、大润发等商超,京东集团-SW(09618.HK)、盒马鲜生等电商、新零售平台,思念、湾仔码头等食品加工企业,呷哺呷哺(00520.HK)、锅圈等连锁餐饮、食材企业,以及区域性的商贸流通商,而上述企业中大多数也在布局预制菜赛道。

在万亿预制菜赛道,鲜美来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有怎样的竞争优势?公司未来如何规划B端及C端预制菜业务目标?记者就此致函鲜美来,截至发稿,公司未予置评。(以上内容来自:《中国科技投资》 记者 李晓娜 罗晓凡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表示,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及冷链技术水平的逐步完善,预制菜行业在餐饮和居家消费的推动下迎来行业风口,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预制菜在中国属于刚起步阶段,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冷链物流布局,预制菜市场将BC端同时加速发展,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中国预制菜规模约为10720亿元。

预制菜一般是指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经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经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风味菜品,是精深加工农产品的代表。我国预制菜行业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连锁餐饮的中央厨房发展期,近年来“宅经济”及疫情防控常态化激发了终端消费需求,产业迎来了重要窗口期。预制菜产业有效衔接了传统农业、现代加工业和餐饮服务业,是连接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桥梁,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业贸易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开辟新路径,成为新形势下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有力抓手。

预制菜的发展受供需双方影响:1)需求端,快速、便捷、高效备餐需求同时在家庭端与餐饮端快速增长; 2)供给端,冷链物流的基础实力逐渐提升,为预制菜发展奠定基础。冷链基础奠定基础,BC 端需求迅速催化,对于预制菜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目前中国预制菜行业多以B端市场为主,近年来在互联网多元化营销的助力下,预制菜产品将在C端市场快速发展。目前,预制菜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主要原因是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忙于工作,无暇做饭,同时又注重格外关注饮食健康,外卖和外出就餐不能满足他们的就餐需求。

虽然预制菜市场发展迅速,但行业依然面临一些痛点制约行业发展,比如产品口味、供应链以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等。预制菜的配送基本通过冷链进行,冷链设施建设决定了产品的配送范围及质量稳定。物流配上方面,预制半成品菜产品依赖冷链运输,物流成本及产品新鲜度要求限制了单个企业产品配送半径。目前半成品菜企业通常只能覆盖一定地区,尚未出现全国性的半成品菜龙头企业。另外,由于我国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差异较大,多数预制菜商品很难在其他区域销售。

预制菜行业进入门槛相对不高,存在众多中小企业以及作坊式加工商,整体行业竞争格局十分分散, 未出现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单品,以及全国性龙头企业。新入场的品牌通常只有能 力做到 1-2 个系列产品,从 B 端流通市场或者 C 端线上切入,难以全系列、全渠道发展。从行业目前存在的难点来看,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1)上游供应链管理难度。预制菜原材料品种复杂多样,占生产成本比重大,短 期原材料成本的变动对利润影响较大。

2)仓储物流及冷链运输能力。预制菜客户零散且订购产品各异,保质期短,配 送环节有时间限制,对菜品新鲜度要求高。尽管现在有许多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可 以提供第三方配送,但物流环节仍以传统保温方式运输“冰袋+泡沫箱”,冷链仓 储体系的构建也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也制约了预制菜企业的配送距离。

3)菜品需还原度高、SKU 多,考验研发创新能力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预制菜 的选择除了符合下游客户以及消费者需求以外,配方细拆后再加以工业化生产的 难度较大,许多复杂、个性化口味的预制菜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尤其是口味清 淡的菜品。市场上多以重口味预制菜为主。同时繁杂的 SKU 考验自动化生产水 平,过高的人工化程度难以具备规模效应。

4)众口难调,大单品打造难度。我国各地区居民饮食习惯及口味差异较大,西 式快餐更容易实现全国化,而中餐菜式品类具有明细的地方特色,这也是普遍预 制菜企业带有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的原因,给爆品打造增加了难度,也限制了预 制菜企业全国化的发展。

5)渠道复杂,渠道服务能力为核心。预制菜的下游渠道复杂,不同渠道诉求差 别较大,B 端连锁餐饮、酒店开发门槛较高,考验定制化产品研发能力、渠道快 速响应能力、成本以及产品品质同样纳入考核。B 端流通市场客户零散、需求各 异、采购频次高、单次采购量少,对经销商以及销售人员的服务、推广能力有较高要求,C 端则研发创新能力需要紧跟市场迭代打造爆品,不断营销投入增强品 牌影响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